当前位置:主页 > 基础医学 > 文章内容

预防医学——第三篇 流行病学原理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10-04-01 07:07浏览:

一、填空
1.描述流行病学是流行病学研究的________。
2.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流行病学的研究对象是________,研究范围是________。
4.分析流行病学分为两种,即________和________。
5.回顾性研究方法是从_开始,追溯_,故只能提供_与疾病可能存在联系的证据。
6.在回顾性研究的基础上,将人群分为两组,一组为已经________于某因素,另一组未暴露,然后随访观察一段时间,比较上述两组人群疾病发生的频率或健康状况的发生情况。这种研究方法称________。
7.分析流行病学是对描述流行病学研究中所提出的假设进行________或________的具体过程。
8.实验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是人为的一组施加所研究的因素,另一组__________。然后观察两组效应指标的差异。
9.流行病实验研究中采用双盲法可避免产生___________偏倚。
10.横断面调查研究方法可分________和________两类。
11.抽样调查时应遵循的原则是________和________。
12.队列研究是从____________推___________研究。
13.RR是____________;RR>1说明___________;RR<1说明__________。
14.截断值是________。
15.横断面研究所用的指标是________。
16.N=400XP/Q的应用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
17.因果联系判断标准中的时间顺序指________。
18.临床实验设计应遵循的原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
1.下列哪种抽样方法的抽样误差最大(  )
A.多级抽样
B.系统抽样
C.整群抽样
D.分层抽样
E.单纯随机抽样
2.流行病学研究的主要用途是(  )
A.进行统计学检验
B.研究疾病的发生概率
C.研究疾病的死亡情况
D.研究疾病的临床表现
E.探讨病因与影响流行的因素及确定预防方法
3.以下是现况调查样本量的决定因素,除了(  )
A.把握度
B.发病率
C.允许误差
D.变异程度
E.预期现患率
4.哪种流行病学研究中,研究人员控制着研究因素
A.实验性研究
B.个案调查
C.现况研究
D.暴发调查
E.病例对照组研究
5.在东北三省进行糖尿病患病情况的调查宜采用下列哪种抽样方法(
A.多级抽样
B.系统抽样
C.整群抽样
D.分层抽样
E.单纯随机抽样
6.流行病学研究的对象是(  )
A.疾病
B.病人
C.人群
D.健康人
E.亚临床型病人
7.当对某种疾病或人群健康状态情况不明时,应该从哪类研究开始(  )
A.队列研究
B.描述性研究
C.理论性研究
D.实验性研究
E.病例对照研究
8.某地区进行学龄儿童流脑疫苗接种率调查,首先将该地区各县分为好、中、差三类,然后在每类中随机抽1/10的学龄儿童进行调查,这种抽样方法属于(  )
A.多级抽样
B.系统抽样
C.分层抽样
D.整群抽样
E.单纯随机抽样
9.在某地区进行居民膳食状况的调查,计划从2000户居民中100户作为样本。以隔20户选取一户的方法进行抽样,这种方法属于(  )
A.多级抽样
B.系统抽样
C.分层抽样
D.整群抽样
E.单纯随机抽样
10.在病例对照研究中,确立某因素与某病联系的强度用
A.某人群中该病发病率
B.某人群中该病患病率
C.某人群中该病罹病率
D.某因素的暴露率
E.比值比
11.以下关于抽样调查的正确叙述是(  )
A.抽样调查节省时间、人力和物力
B.抽样调查适用于调查变异较大的资料
C.抽样调查的设计简单,资料容易分析
D.抽样调查适用于调查疾病发生频率较低的疾病
E.抽样调查的调查工作不容易做的细致,常难免漏查调查对象
12.实验性研究中实施双盲观察的主要目的
A.使比较的两组人口学特征更具有可比性
B.减少抽样误差的影响
C.尽可能减少失访
D.除去研究者和受试者对研究结果的主观影响
E.使实验组和对照组不清楚实验目的
13.分析性和实验性流行病学方法的基本区别是
A.病例需经公认的标准加以诊断
B.要计算样本量
C.同时对病例和对照进行调查
D.由研究者决定哪一组接受某项研究措施,哪一组作为对照组
E.以上都不是
14.病例对照研究中估计暴露因素与疾病关联强度的指标是(  )
A.Χ2
B.AR
C.RR
D.OR
E.PAR
15.对某疫苗进行现场实验,下列哪一项是属于双盲试验
A.试验组不知道谁是对照组
B.试验组和对照组都不知道观察者的身份
C.试验组接种疫苗,对照组接种安慰剂
D.观察者和两试验组都不知道疫苗性质
E.以上都不是
16.以下是病例对照研究的特点,除了
A.设立对照
B.属于观察性研究方法
C.可以估计疾病的患病率
D.观察方向由“果”至“因”
E.可以从调查资料中估计比值比
17.在病例对照研究中,调查对象是(  )
A.病例和对照均是未确诊患某特定疾病的人
B.病例组是确诊患某病的病例,对照组一定是未患病的人
C.病例组是确诊患某特定疾病的人,对照组也是患特定疾病的人
D.病例组是怀疑患某特定疾病的人,对照组是未患某特定疾病的人
E.病例组是确诊患某特定疾病的人,对照组是未患该种特定疾病的人
18.一项吸烟与肺癌关联的病例对照研究资料经分析后获下述数据:X2=12.36,P=0.01,OR=3.4正确的研究结论是
A.病例组肺癌患病率明显大于对照组
B.病例组患肺癌可能性明显大于对照组
C.对照组患肺癌可能性明显小于病例组
D.病例组肺癌发病率明显大于对照组
E.吸烟者患肺癌可能性明显大于不吸烟者
19.配比病例对照研究资料分析中计算比值比时公式内分母的含义是
A.病例暴露,对照未暴露于某因素对子数
B.病例和暴露,均暴露于某因素对子数
C.病例末暴露,对照暴露于某因素的对子数
D.病例和暴露均未暴露于某因素对子数
E.以上都不对
20.混杂因素是指
A.影响研究结果判断的因素
B.影响统计处理的因素
C.与所研究的疾病和研究因素的暴露都有联系的因素
D.只与所研究的疾病有联系的因素
E.仅与研究因素有联系的因素
21.在一次社区消化性溃疡的横断面调查中发现35~49岁男性符合消化性溃疡诊断标准的为80/105,而同龄女性为90/105。以下论述哪项正确(  )
A.本次调查所得的结果为发病率
B.本次调查所得的结果实际上是构成比
C.通过本项研究可以推断妇女发生消化性溃疡的危险大于男性
D.通过本项研究可以推断35~49岁妇女发生消化性溃疡的危险大于男性
E.以上均不正确
22.在病例对照研究中,病例的最好来源是(  )
A.来自医院的死亡病例
B.来自社区的现患病例
C.来自医院的新发病例
D.来自社区的死亡病例
E.来自社区的新发病例
23.确定某因素与某种疾病的关联强度的指标是
A.相对危险度
B.统计学检验的χ2
C.某人群某病的患病率
D.某人群某病的发病率
E.某人群某病的死亡率
24.临床试验中,采用随机分组法,是为了
A使试验组和对照组人数相等
B.使试验更有代表性
C.使试验结论更可靠
D.平衡非试验因素对试验组和对照组的作用
E.平衡试验因素对试验组和对照组的作用
25.以下是病例对照研究的缺点,除了(  )
A.难以避免回忆偏倚
B.容易产生选择偏倚
C.能计算发病率、死亡率
D.混杂因素的影响较难控制
E.不适用于研究人群中暴露比例很低的因素
26.在病例对照研究中,配比过度会导致(  )
A.提高研究效率
B.降低研究效率
C.对研究结果无影响
D.低估暴露因素的作用
E.高估暴露因素的作用
27.下列有关病例对照研究错误的描述是(  )
A.节省人力、物力和时间
B.可以估计暴露与疾病的关联强度
C.病例对照研究适用于疾病常见而暴露罕见的情况
D.病例对照研究适用于疾病罕见而暴露常见的情况
E.病例对照研究不能得出暴露因素与疾病因果关联的结论
28.在病例对照研究中,若病例组某危险因素的暴露史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意义,则可认为(  )
A.暴露与该病无联系
B.暴露与该病有因果联系
C.暴露是该研究疾病的病因
D.该病是由该暴露因素引起的
E.该病与暴露存在统计学相关
29.以下是病例对照研究中匹配的目的,除了(  )
A.可提高流行病学调查效率
B.研究匹配因素对研究结果的影响
C.控制匹配因素对研究结果的干扰
D.使病例组和对照组的某些特征一致
E.使匹配因素对病例组和对照组的影响均衡
30.在病例对照研究中,通常用以下方法选择对照,除了(  )
A.不考虑对照所患疾病
B.与病例的某些特征相一致
C.从病例的邻居或亲属中选取
D.从病例所来自的人群中的非病例中随机选取
E.从病例所来自的医院中的其他病例中随机选取
31.相对危险度是(  )
A.病例组暴露比例与对照组暴露比例之比
B.病例组暴露比例与对照组暴露比例之差
C.暴露组的发病率或死亡率与对照组相应率之比
D.暴露组的发病率或死亡率与对照组相应率之差
E.以上都不是
32.以下是队列研究的优点,除了(  )
A.较适用于少见病
B.由“因”至“果”观察
C.能了解人群疾病的自然史
D.能直接估计暴露因素与发病的关联强度
E.暴露因素的作用可分等级计算“剂量一反应关系”
33.在一次队列研究中,暴露组和非暴露组各5000人,暴露组40人发病,非暴露组20人发病,则相对危险度为(  )
A.1.0
B.2.0
C.3.0
D.4.0
E.无法计算
34.对于队列研究的错误观点是(  )
A.人力、物力花费较大
B.通常要考虑失访和混杂偏倚的影响
C.可以直接计算暴露与疾病的关联强度
D.若疾病罕见而暴露因素常见,则适宜进行队列研究
E.若疾病常见且暴露因素常见,则适宜进行队列研究
35.队列研究是(  )
A.由“因”推“果”
B.由“果”推“因”
C.描述“因”和“果”在某一时点的分布
D.由“果”推“因”后再由“因”推“果”
E.以上都不是
36.为探讨孕妇感染风疹病毒对胎儿的影响,研究者选择了100例确诊有风疹病毒感染史的孕妇,同时选择了同期同医院确诊无风疹病毒感染史的孕妇,然后追踪两组孕妇的胎儿的出生的情况,这种研究方法是(  )
A.临床实验
B.队列研究
C.现况调查
D.病例对照研究
E.以上都不是
37.100名失眠患者接受气功疗法治疗,随访3个月,80人失眠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中正确的是(  )
A.气功治疗失眠有效
B.气功治疗失眠无效
C.因样本量不大而无法下结论
D.因观察时间不长而疗效可疑
E.因未设立对照组而无法下结论
38.在探讨某职业工人接触某化学物质后发生某种癌症的队列研究中,得到以下结果:
癌症(人数)         非癌症(人数)         合计
暴露组                 10                   30                     40
非暴露组               20                   4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