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基础医学 > 文章内容

医学心理学——第六章 心理健康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10-04-01 06:42浏览:

一、单选题
1.青春期主要的自我意识矛盾是:(      
A.成长与发展
B.独立与依赖
C.精神与物质
D.幼稚与成熟
2.母乳喂养对于婴儿心理健康的主要作用是:(      
A.给予适宜的刺激
B.给予充足的营养
C.给予有效免疫力
D.给予温暖的母爱
3.对心理应激的应对,不常用:(      
A.意志对抗
B.淡泊名利
C.学会放松
D.主动回避
4.评价心理健康的标准不包括:(     
A.人际和谐
B.情绪稳定
C.身体强壮
D.人格完整
5.游戏对幼儿心理发展的作用是:(     
A.可增长知识开发智力
B.有利于道德品质培养
C.有利于发展交往能力
D.以上都是
二、名词解释
1情商
2.心理卫生
3.依恋感
4.分离焦虑
5.生命周期
6.自我中心
7.空巢
8.代沟
9.第一反抗期
10.自我意识
11.母婴联结
12.人格完整
三、论述题
1.青年性心理健康的主要对策?
2.中学生如何维护心理健康?
3.成年人如何保持心理健康?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2.D 3.A 4.C 5.D
二、名词解释
1情商主要指人的非智力因素,也就是良好的心理品质。教育学家大量调查表明,智商高不一定能使人成功,倒是情商高的人更易成功。
2.以积极有益的教育和措施,维护和改进人们的心理状态,以适应当前和发展的社会环境。
3.依恋是指婴儿与主要照顾者之间的情感联结。当婴儿重复接触一个人或一件物,就会产生依恋感。很多学者认为,孩子与父母早期的依恋感与未来他的社会化及情绪发展的状况有直接的关系。
4.分离焦虑是指婴儿离开了熟悉的环境,或他所依恋的人离开他时所经历的紧张和不安全感。分离焦虑是最原始的焦虑之一。
5.是指个体从生物学受孕到生理学死亡整个时期所经历的过程,即一个人从童年,青年、中年、老年到死亡的发展过程。
6.以自己为中心来推测周围事物,无法站在别人的立场和角度进行思考,假定每个人的思考都与他一样,以为自己喜欢的东西别人也喜欢,不能理解别人会有不同的想法。
7.子女长大求学、就业、成家独立后离开家庭,家里只剩下夫妻二人的现象。
8.是父母与子女间心理上的差异和距离,以及由此引起的隔阂、猜疑、苦闷和交流困难;代沟实际上是指代际交流困难,常见于中学生。
9.三、四岁幼儿独立愿望增强,常要自行其事,表现不听话,心理学上称为第一反抗期。这是自我意识发展的表现,具有积极的意义。
10.人类个体对自我的总体认识和评价。
11.婴儿早期与母亲之间的心理与情感关系。
12.人格完整是指人格的各个结构要素不存在明显的缺陷与偏差;具有清醒的自我意识,不产生自我同一性混乱;以积极进取的人生观作为人格的核心,有相对完整的心理特征等。
三、论述题
1.①对性有科学的认识:对性有正确的知识与态度是性心理健康的首要问题。②正确理解性意识与性冲动:③增进男女正常的交往:缺乏异性交往,是性适应不良的原因之一。
2.①帮助他们学会客观认识自己,既看到自己的长处,也看到自己的不足;②激发他们积极进取的精神;③引导性意识健康发展;④加强代际交流、消除心理代沟等。
3.⑴减轻过量心理压力
①量力而行;
②淡泊名利;
③学会放松。
⑵协调各种人际关系
①调整认知结构;
②改善个性品质;
③提高交往技能。
⑶保持婚姻和谐美满
①增进夫妻间的沟通;
②认识亲子关系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