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基础医学 > 文章内容

病理生理学——第三章 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10-04-01 06:31浏览:

一、 名词解释
 
  1. 脱水征
 
  2. 低渗性脱水
 
  3. 反常性碱性尿
 
  4.高钾性周期性麻痹
 
  5.Dehydration
 
  6.Water intoxication
 
  7.Dehydration fever
 
  8.Hyperkalemia
 
  9. Paradoxical acidic uri ne
 
  二、 填空题
 
  1 正常人体液总量约占体重的_____。细胞膜将体液分割成_____和_____两部分,前者约占体重_____,后者约占体重的_____。
 
  2 体液的渗透压主要由_____产生,其正常值为_____。
 
  3 脱水按血清钠的浓度分成_____、_____和 。
 
  4 等渗性脱水处理不及时,可通过_____及_____失水转变成_____,而只补充水,又可转变成_____ 。
 
  5 急性低钾血症时,心肌兴奋性_____、传导性_____、自律性_____,收缩性_____。
 
  6 重症高钾血症时,心肌兴奋性_____,传导性_____,自律性_____,收缩性_____。
 
  7 低血钙对神经肌肉的影响主要表现为_____。
 
  8 急性低磷血症时,以_____的症状较为明显。慢性低磷血症时,以_____损害为主要表现。
 
  三、 问答题
 
  1 试述低渗性脱水易导致休克的原因。
 
  2 某5岁患儿,腹泻3天,10余次/天,可能会发生何种水、电解质代谢紊乱?为什么?
 
  3 低钾血症患者尿液呈酸性,为什么?
 
参考答案(Answwers):
 
  一、 名词解释
 
  1 脱水征是指由于细胞外液明显减少时病人表现出的皮肤弹性下降、眼窝凹陷、婴儿囟门凹陷等明显的脱水外貌。
 
  2 失钠多于失水,血清钠浓度低于130mmol/L,血浆渗透压小于280mmol/L的脱水。
 
  3 高钾性代谢性酸中毒时,因细胞外K+内移至细胞,细胞内H+外移,血中H+升高,肾小管上皮细胞排K+增多,排H+减少,使酸中毒病人的尿液呈碱性。
 
  4 为一种遗传缺陷病,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肌麻痹症呈周期性发作,发作期间细胞内钾移出细胞使血清钾浓度升高。
 
  5 脱水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体液容量明显减少的状态。
 
  6 水中毒是指肾排水能力降低而摄入水过多,致使大量低渗液体堆积在细胞内外的状态。
 
  7 脱水热是指由于脱水导致机体散热障碍而引起的体温升高,常见于小儿。
 
  8 高钾血症是指血清钾浓度高于5.5mmol/L的状态。
 
  9 反常性酸性尿是指低钾性碱中毒时,因肾小管上皮细胞排K+减少,排H+增多,使碱中毒病人尿液成酸性。
 
  二、 填空题
 
  1. 60% 细胞内液 细胞外液 40% 20%
 
  2. 无机电解质 280~310mmol/L
 
  3. 等渗性脱水 低渗性脱水 高渗性脱水
 
  4. 皮肤 呼吸道 高渗性脱水 低渗性脱水
 
  5. 增高 降低 增高 增高
 
  6. 降低 降低 降低 降低
 
  7. 兴奋性增高
 
  8. 神经肌肉 骨骼系统
 
  9. 抑制 乙酰胆碱减少
 
  三、 问答题
 
  1. 低渗性脱水时,体液丢失使细胞外液量减少;又由于失钠多于失水,细胞外液相对呈低渗状态,水分向细胞内转移,细胞外液进一步减少。另外由于细胞外液低渗,对口渴中枢的刺激减少而饮水减少;细胞外液呈低渗使ADH分泌减少,早期尿量增多可加重细胞外液量的进一步减少,故易导致休克。
 
  2. 可发生脱水,低钾血症。因为大量丢失消化液使体液容量不足产生脱水,消化液基本为等渗液,在病程中若患儿能得到适当的水和钠补充,再加上肾脏的调节,可维持渗透压正常发生等渗性脱水。若病程中因口渴过量引用纯水而未补充钠盐,则可出现低渗性脱水。若病程中得不到适当的水分补充,因呼吸、皮肤蒸发继续丢失相当数量的水而无相应的电解质丢失,则可产生高渗性脱水。因消化液中含有丰富的钾,丢失消化液过多可产生低钾血症。
 
  3. 低钾血症时细胞内的钾转移到细胞外,而H+进入细胞内,发生代谢性碱中毒。在肾小管上皮细胞内因H+浓度增高,H+-Na+交换增加,故排H+增加,尿液呈酸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