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基础医学 > 文章内容

生理学试题集(3)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17-11-09 19:24浏览:

第五章

一、选择题
1.影响动脉血氧分压高低的主要因素是 ( )
A.血红蛋白的含量
B.组织供血
C.血红蛋白与氧的亲和力
D.肺呼吸功能
E.线粒体氧化磷酸化酶活性
2.影响动脉血氧含量的主要因素是 ( )
A.细胞摄氧的能力
B.血红蛋白含量
C.动脉血CO2分压
D.动脉血氧分压
E.红细胞内23-DPG含量
3.P50升高见于下列哪种情况 ( )
A.氧离曲线左移
B.血温降低
C.血液H+浓度升高
D.血K+升高
E.红细胞内23-DPG 含量减少
4.检查动-静脉血氧含量差主要反映的是 ( )
A.吸入气氧分压
B.肺的通气功能
C.肺的换气功能
D.血红蛋白与氧的亲和力
E.组织摄取和利用氧的能力
5.室间隔缺损伴肺动脉高压患者的动脉血氧变化的最主要特征是 ( )
A.血氧容量降低
B.P50降低
C.动脉血氧分压降低
D.动脉血氧饱和度降低
E.动-静脉血氧含量差减小
6.某患者血氧检查结果是:PaO27.0kPa(53mmHg) 血氧容量20ml/dl,动脉血氧含量14ml/dl,动-静脉血氧含量差4ml/dl,其缺氧类型为 ( )
A.低张性缺氧
B.血液性缺氧
C.缺血性缺氧
D.组织性缺氧
E.淤血性缺氧
7.易引起血液性缺氧的原因是 ( )
A.氰化物中毒
B.亚硝酸盐中毒
C.硫化物中毒
D.砒霜中毒
E.甲醇中毒
8.红细胞内23-DPG 增多可引起 ( )
A.动脉血氧饱和度增加
B.血红蛋白与氧的亲和力增加
C.血液携带氧的能力增加
D.红细胞向组织释放氧增多
E.细胞利用氧的能力增加
9.某患者血氧检查为:PaO213.0kPa(98 mmHg),血氧容量12 ml/dl,动脉血氧含量11.5 ml/dl,动-静脉血氧含量差4 ml/dl,患下列哪种疾病的可能性最大 ( )
A.哮喘
B.肺气肿
C.慢性贫血
D.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E.严重维生素缺乏
10.引起循环性缺氧的疾病有 ( )
A.肺气肿
B.贫血
C.动脉痉挛
D.一氧化碳中毒
E.维生素B1缺乏
11.砒霜中毒导致缺氧的机制是 ( )
A.丙酮酸脱氢酶合成减少
B.线粒体损伤
C.形成高铁血红蛋白
D.抑制细胞色素氧化酶
E.血红蛋白与氧亲和力增高
12.氰化物中毒时血氧变化的特征是 ( )
A.血氧容量降低
B.动脉血氧含量降低
C.动脉血氧分压降低
D.动脉血氧饱和度降低
E.动-静脉血氧含量差降低
13.血氧容量、动脉血氧分压和血氧含量正常,而动-静脉血氧含量差增大见于 ( )
A.心力衰竭
B.呼吸衰竭
C.室间隔缺损
D.氰化物中毒
E.慢性贫血
14.PaO2低于下列哪项数值时可反射性的引起呼吸加深加快 ( )
A.10.0kPa(75mmHg)
B.8.0kPa (60mmHg)
C.6.7kPa (50mmHg)
D.5.32kPa (40mmHg)
E.4.0kPa (30mmHg)
15.高原肺水肿的发病机制主要是 ( )
A.吸入气氧分压减少
B.肺血管扩张
C.肺小动脉不均一性收缩
D.外周化学感受器受抑制
E.肺循环血量增加
16.下列哪项不是缺氧引起的循环系统的代偿反应 ( )
A.心率加快
B.心肌收缩力加强
C.心、脑、肺血管扩张
D.静脉回流量增加
E.毛细血管增生
17.决定肺动脉平滑肌细胞静息膜电位的主要钾通道是 ( )
A.电压依赖性钾通道
B.Ca2+激活型钾通道
C.ATP敏感性钾通道
D.受体敏感性钾通道
E.Mg2+激活型钾通道
18.下列哪项不是肺源性心脏病的原因 ( )
A.肺血管收缩引起的肺动脉高压
B.心肌缺氧所致的心肌舒缩功能降低
C.心律失常
D.肺血管重塑
E.回心血量减少
19.慢性缺氧时红细胞增多的机制是 ( )
A.腹腔内脏血管收缩
B.肝脾储血释放
C.红细胞破坏减少
D.肝脏促红细胞生成素增多
E.骨髓造血加强
20.缺氧时氧解离曲线右移的最主要原因是 ( )
A.血液H+浓度升高
B.血浆CO2分压升高
C.血液温度升高
D.红细胞内23-DPG增加
E.血红蛋白与氧的亲和力增加
21.下列哪项不是缺氧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的机制 ( )
A.ATP生成不足
B.颅内压升高
C.脑微血管通透性增高
D.神经细胞膜电位降低
E.脑血管收缩
22.脑组织对缺氧最敏感的部位是 ( )
A.大脑灰质
B.大脑白质
C.中脑
D.小脑
E.延脑
23.下列哪项不是组织细胞对缺氧的代偿性变化 ( )
A.线粒体数量增加
B.葡萄糖无氧酵解增强
C.肌红蛋白含量增加
D.合成代谢减少
E.离子泵转运功能加强
24.吸氧疗法对下列哪种疾病引起的缺氧效果最好 ( )
A.肺水肿
B.失血性休克
C.严重贫血
D.氰化物中毒
E.亚硝酸盐中毒
25.高压氧治疗缺氧的主要机制是 ( )
A.提高吸入气氧分压
B.增加肺泡内氧弥散入血
C.增加血红蛋白结合氧
D.增加血液中溶解氧量
E.增加细胞利用氧
二、问答题
1. 什么是呼吸性缺氧?其血氧变化的特点和发生机制是什么?
2. 什么是肠源性紫绀,其血氧变化的特点和发生机制是什么?
3.急性左心衰竭可引起哪种类型的缺氧?其血氧变化的特点和发生机制是什么?
4.什么是发绀?缺氧患者都会出现发绀吗?
5.缺氧患者是否都有肺通气量增加的代偿反应?其机制和代偿意义是什么?
6.试述缺氧时循环系统的代偿性变化。
7.试述肺动脉平滑肌的钾通道类型及其在缺氧时的作用。
8.肺源性心脏病的发生机制是什么?
9.急性和慢性缺氧时红细胞增多的机制是什么?
10.试述缺氧时红细胞中23-DPG含量的变化及其意义? 11.高压氧是如何治疗缺氧的?

第六章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发热概念的叙述哪一项是正确的 ( )
A.体温超过正常值0.6℃
B.产热过程超过散热过程
C.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
D.由体温调节中枢调定点上移引起的体温升高
E.由体温调节中枢调节功能障碍引起的体温升高
2.人体最重要的散热途径是 ( )
A.肺
B.皮肤
C.尿
D.粪
E.肌肉
3.下述哪一种体温升高属于过热 ( )
A.妇女月经前期
B.妇女妊娠期
C.剧烈运动后br /> D.先天性无汗腺
E.流行性脑膜炎
4.体温调节中枢的高级部分是( )
A.视前区-前下丘脑
B.延脑
C.桥脑
D.中脑
E.脊髓
5.炎热环境中皮肤散热的主要形式是 ( )
A.发汗
B.对流
C.血流
D.传导
E.辐射
6.引起发热的最常见的病因是 ( )
A.淋巴因子
B.恶性肿瘤
C.变态反应
D.细菌感染
E.病毒感染
7.输液反应出现的发热其产生原因多数是由于( )
A.变态反应
B.药物的毒性反应
C.外毒素污染
D.内毒素污染
E.霉菌污染
8.下述哪种物质属内生致热原 ( )
A.革兰阳性细菌产生的外毒素
B.革兰阴性菌产生的内毒素
C.体内的抗原抗体复合物
D.体内肾上腺皮质激素代谢产物本胆烷醇酮
E.单核细胞等被激活后释放的致热原
9.近年来证明白细胞致热原(LP)与下述哪种物质相一致 ( )
A.肿瘤坏死因子
B.组织胺
C.淋巴因子
D.IL-1
E.IL-2
10.发热的发生机制中共同的中介环节主要是通过 ( )
A.外致热原
B.内生致热原
C.前列腺素
D.5-羟色胺
E.环磷酸腺苷
11.下述哪一种细胞产生和释放白细胞致热原的量最多 ( )
A.中性粒细胞
B.单核细胞
C.嗜酸粒细胞
D.肝脏星形细胞
E.淋巴细胞
12.茶碱增强发热反应的机制是 ( )
A.增加前列腺素
B.增强磷酸二酯酶活性
C.抑制磷酸二酯酶活性
D.抑制前列腺素合成
E.使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释放去肾上腺素
13.内毒素是 ( )
A.革兰阳性菌的菌壁成分,其活性成分是脂多糖
B.革兰阴性菌的菌壁成分,其活性成分是脂多糖
C.革兰阳性菌的菌壁成分,其活性成分是核心多糖
D.革兰阴性菌的菌壁成分,其活性成分是核心多糖
E.革兰阴性菌的菌壁成分,其活性成分是小分子蛋白质
14.多数发热发病学的第一环节是 ( )
A.产热增多,散热减少
B.发热激活物的作用
C.内生致热原的作用
D.中枢发热介质参与作用
E.体温调定点上移
15.体温上升期的热代谢特点是 ( )
A.产热和散热平衡
B.散热大于产热
C.产热大于散热
D.产热障碍
E.散热障碍
16.发热病人最常出现 ( )
A.代谢性酸中毒
B.呼吸性酸中毒
C.混合性酸中毒
D.代谢性碱中毒
E.混合性碱中毒
17.退热期可导致 ( )
A.Na+潴留
B.Cl-潴留
C.水潴留
D.脱水
E.出汗减少
18.下述对发热时机体物质代谢变化的叙述中那项是错误的 ( )
A.物质代谢率增高
B.糖原分解加强
C.脂肪分解加强
D.蛋白质代谢出现负氮平衡
E.维生素消耗减少
19.体温每升高1°C,心率平均每分钟约增加 ( )
A.5次
B.10次
C.15次
D.18次
E.20次
20.尼克酸使发热反应减弱的机制是 ( )
A.增强磷酸二脂酶活性
B.扩张血管
C.抑制前列腺素E合成
D.使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释放介质
E.降低脑内5-羟色胺含量
21.外致热原引起发热主要是 ( )
A.激活局部的血管内皮细胞,释放致炎物质
B.刺激局部的神经末梢,释放神经介质
C.直接作用于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
D.激活产EP细胞导致内生致热原的产生和释放
E.加速分解代谢,产热增加
22.发热激活物又称EP诱导物,包括 ( )
A.IL-1和TNF
B.CRH和NOS
C.内生致热原和某些体外代谢产物
D.前列腺素和其体内代谢产物
E.外致热原和某些体内产物
23.革兰阳性菌的致热物质主要是 ( )
A.全菌体和其代谢产物
B.脂多糖
C.肽聚糖
D.内毒素
E.全菌体和内毒素
24.革兰阴性细菌的致热物质主要是 ( )
A.外毒素
B.螺旋毒素
C.溶血素
D.全菌体、肽聚糖和内毒素
E.细胞毒因子
25.病毒的致热物质主要是 ( )
A.全菌体及植物凝集素
B.全病毒体及血细胞凝集素
C.全病毒体及裂解素
D.胞壁肽及血细胞凝集素
E.全病毒体及内毒素
26.疟原虫引起发热的物质主要是 ( )
A.潜隐子
B.潜隐子和代谢产物
C.裂殖子和疟色素等
D.裂殖子和内毒素等
E.疟原虫体和外毒素
27.内生致热原是 ( )
A.由中枢神经系统产生的能引起体温升高的内在介质
B.由产热器官产生的能引起体温升高的内在介质
C.由产热原细胞产生的能引起体温升高的神经激素
D.由产EP细胞在发热激活物的作用下,产生和释放的能引起体温升高的物质
E.由产EP细胞在磷酸激酶的作用下,产生和释放的能引起体温升高的物质。
二、问答题
1.体温升高包括哪几种情况?
2.试述EP引起的发热的基本机制?
3.在发热的体温上升期的变化及其机制是怎样的?
4.发热时机体心血管系统功能有那些变化?
5.发热时机体的物质代谢有那些变化?
6.急性期反应有那些主要表现?
7.体温升高是否就是发热,发热与过热的基本区别在哪里?为什么?
8.外致热原通过哪些基本环节使机体发热? 9.对发热病人的处理原则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