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基础医学 > 文章内容

组织培养基本知识与技术教学大纲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10-03-05 12:57浏览:

组织培养基本知识与技术教学大纲
 
Teaching Outline of Basic knowledge & Basic Technique in Tissue Culture)
 
(供临床医学本科、检验本科用)(18学时)
 
  一、前言
 
  本学科为医学、医学检验等专业选修课程,总学时为18学时,只讲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术,不安排实验,选用自编《组织培养基本知识与技术》作为主要教材,学生修完本课程,完成综述论文和课外综合答题作业,按评分标准评定成绩。成绩合格者均获1学分。
 
  二、目的与要求
 
  (1)目的:
 
  组织培养是生物学、农业和医药学等学科都广泛应用的一门专门技术与知识,又是一门应用科学,近年发展很快,新知识新技术层出不穷,开设本课的目的是介绍组织培养基础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术,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研究打基础。
 
  (2)要求
 
  教师要按照大纲各个不同章节内容,做好充分准备,写好讲授提纲,明确重点和难点,大纲对各个章节内容规定了“掌握”、“熟悉”和“了解”三级要求,掌握的内容属于重点内容(加注下画线),教师要讲清、讲透,学生要完全理解并记忆,能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述;“熟悉”内容,简要讲解,要求学生经过复习后,能理解其主要内容;“了解”内容,要求教师扼要提示,学生自学教材及有关资料。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组织培养知识、培养技术发展现状,熟悉组织培养的一些基本知识与技术。
 
  (3)基本训练要求 要求学生能扼要做好课堂笔记、学会运用教学大纲、自编教材、查阅参考资料,提高自学能力,书写综述论文;在教学各个环节中,注重启发、培养学生严肃的科学态度、严格的科学作风和严密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记忆、分析综合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对教师的要求 要熟悉大纲所规定的要求,把重点内容讲清、讲透,注重启发引导,培养自学能力,适当反映本学科当前新技术和新进展。
 
  三、教学重点、深度和广度   重点讲解组织培养基本理论知识和关键技术的理论基础、适当介绍当今新知识和新技术成果及其应用概况。如组织工程、器官工程、干细胞培养及应用、组织培养技术在农业、医学、药学、检验、生物等领域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理论课 利用课件图示(包括动画)启发讲解,坚持自学提示、启发讲解和适当提问、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联系临床和相关组织工程、器官工程、生物诊断治疗试剂的生产和应用前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坚持重点内容和概念必须讲清、讲透,难点内容深入浅出给予解决;自学的内容,教师提示、启发学生自学,教师始终要记住古人的一句话:“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生受用”,在教学各个环节,始终注重培养和发展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
 
  (二)实验教学   因学时等原因,目前暂时不能安排。
 
  (三)手段 运用课件图示,进行理论讲授、辅导学生检索、查阅资料、指导撰写综述论文,完成作业,作为最终评定学生学习成绩的依据。
 
  五、授课教材和主要参考书
 
  (一)授课教材   《组织培养基本知识与技术》(作为听课和复习的主要教材)
 
  (二)参考教材   《组织培养与分子细胞技术》(鄂 征主编)《体外培养原理与技术》(薛庆善主编)、《组织培养》(司徒镇强吴军正主编)
 
  六、学分和学时分配
 
  (一)学分 1学分
 
  (二)学时分配如下:
 
  理论课:18学时
 
  1、第1章 绪论和第2章 培养细胞和组织的生物学特性(1)             2学时
 
  2、第2章 培养细胞和组织的生物学特性(2)                          2学时
 
  3、第3章 组织培养所需基本设备和条件                               2学时
 
  4、第4章 组织培养常用设备使用一般原则                             2学时
 
  5、第5章 组织、细胞培养基本技术和方法(1)                        2学时
 
  6、第5章组织、细胞培养基本技术和方法(2)第6章常规培养示例(1) 2学时
 
  7、第6章常规培养及其示例(2)                                     2学时
 
  8、第7培养细胞、组织的检测方法(1)                               2学时
 
  9、第7章培养组织、细胞的检测方法(2)第8章 组织培养应用简介      2学时
 
  七、教学内容、目标和学时分配
 
1章 绪论 (introduction) (1学时)
 
  (一)目的要求
 
  熟悉组织培养概念。了解组织培养分类、评价;了解组织培养进展。
 
  (二)教学内容
 
  熟悉组织培养概念。组织培养分类(按组织性质、来源和途径分类)、对组织培养的评价(主要优、缺点);组织培养进展。
 
  (三)实习内容   不安排
 
2章 培养细胞和组织的生物学特性(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 in cells cultured)(3学时)
 
  (一)目的要求
 
  了解培养的组织细胞增殖方式、分化、常见形态(贴附型、悬浮型),生长增殖周期及其应用;熟悉细胞培养生长环境、条件和代谢状况。
 
  (二)教学内容
 
  培养的组织细胞增殖、分化、形态结构特点(贴附型、悬浮型)、检测方法(死细胞、活细胞鉴别),生长增殖周期(原代和传代培养、衰老、死亡、核型、永生和恶变)变化特征、指标及其应用;了解细胞培养生长环境、条件和代谢状况、培养失败的主要原因和解决方法。
 
  (三)实习内容 不安排
 
3章 组织培养所需基本设备和条件(Basic Equipment and condition of Cells Cultured) (2学时)
 
  (一)目的要求
 
  熟悉无菌概念及方法,了解无菌室区基本设备:超净工作台、无菌间、洗手准备间、培养区和观察区;了解组织培养常用仪器、设备及其使用原则;了解培养基及其应用。
 
  (二)教学内容
 
  无菌概念及方法,无菌室区基本设备:超净工作台、无菌间、洗手准备间、培养区和观察区;组织培养常用仪器、设备(二氧化碳培养箱、消毒器具、细菌过滤器、组织分离器械等);常用培养基及其应用。
 
  (三)实习内容 不安排
 
4章 组织培养常用设备使用一般原则(general principle of Applied Equipment)(2学时)
 
  (一)目的要求
 
  了解无菌间、超净工作台、玻璃仪器、清洗消毒和鉴定,了解各种消毒方法的应用,熟悉常用器具和试剂的配制、除菌原则、方法和注意问题。
 
  (二)教学内容
 
  无菌间、超净工作台、玻璃仪器、清洗消毒和鉴定(常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各种消毒方法基本原理及其应用,熟悉常用器具和试剂(如培养基、缓冲液和培养用底物等)的配制、除菌原则、方法和注意问题。
 
  (三)实习内容 不安排
 
5章 细胞培养基本技术 (Basic Technique in Cells Cultured)(3学时)
 
  (一)目的要求
 
  了解无菌技术及其应用(吸收、着装、干热灭菌、高压蒸汽灭菌、火焰消毒、消毒剂消毒、紫外线消毒等);工作间、超净工作台、二氧化碳培养箱消毒及注意事项;了解常用特殊溶液(培养基、血清和缓冲液等)的配制和消毒方法,基本操作过程(取材、分离、细胞记数、接种、培养等)
 
  (二)教学内容
 
  无菌理论知识、技术及其应用(吸收、着装、干热灭菌、高压蒸汽灭菌、火焰消毒、消毒剂消毒、紫外线消毒等);工作间、超净工作台、二氧化碳培养箱消毒及注意事项;常用特殊溶液(培养基、血清和缓冲液等)的配制和消毒方法,基本操作过程(取材、分离、细胞记数、接种、培养等)及应注意的问题。
 
  (三)实习内容   不安排
 
6章 常规培养示例(Example Of Routine Cells cultured)(3学时)
 
  (一)目的要求
 
  了解原代、传代培养概念、原代培养和传代培养的优缺点;原代、传代培养操作基本程序及注意事项;分散细胞、组织块、支持物和微载体培养简介。熟悉几种不同类型细胞培养方法和原则。
 
  (二)教学内容
 
  原代、传代培养概念、原代培养和传代培养的优缺点;原代、传代培养操作基本程序及注意事项;分散细胞、组织块、支持物和微载体培养简介。熟悉几种不同类型细胞培养方法和原则,细胞冻存步骤和原则。
 
  (三)实验内容 不安排
 
7章 培养细胞、组织(Tested And Observed In Cultured)(3学时)
 
  (一)目的要求
 
  熟悉一般形态观察:固定细胞染色(方法、原理)及观察、活细胞染色(方法、原理)及观察,了解培养细胞的特殊(遗传特性、免疫组化、相差、暗视野)检测方法和原理。熟悉细胞生长状况及其记录
 
  (二)教学内容
 
  一般形态观察:固定细胞染色(方法、原理)及观察、活细胞染色(方法、原理)及观察,了解培养细胞的特殊(遗传特性、免疫组化、相差、暗视野)检测方法和原理,细胞生长状况及其记录。
 
  (三)实习内容   不安排
 
8章 组织培养应用简介(Brief Introduction of Tissue Cultured) (1学时)
 
  (一)目的要求
 
  了解组织培养在新药物测试鉴定、组织工程、致畸、致突变和生物制剂的应用前景。
 
  (二)教学内容
 
  主要介绍新药测试方法:实验细胞的选择、实验组、对照组(阴性、阳性)、剂量选择(LD50和ED50)、用药时间、途径、记录、统计分析。
 
  (三)实习内容 不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