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授课章节:
第四章 社会卫生状况
二、授课对象: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临床医学七年制
三、授课时间:3课时
四、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社会卫生状况的概念、内容;熟悉社会卫生状况研究的意义;熟悉社会卫生状况资料的来源;
熟悉社会卫生状况的平价指标体系;
了解世界社会卫生状况;熟悉中国卫生状况。
五、重点和难点:
社会卫生状况的概念、内容;
社会卫生状况的平价指标体系;
社会卫生状况的平价指标体系中评价人群健康状况新指标的含义及其作用;
减寿人年数、无残疾期望寿命、健康期望寿命、调整病残生存年、生命质量指数。
六、教学方法及授课安排:紧密结合实际,讲解医学模式的发展
七、主要外文词汇:
The World Health Report
The State of the World’s Children
Demographic Year book
World Health Statistics Annual
World Health Statistics Quarterly
The State of World Population
World Development Report
World Population Data Sheet
ESCAP Population Data Sheet
GNP percapita
GDP percapita
Income percapita
Potential Years of Life Lost,PYLL
Life Expectancy Free of Disability,LEFD
Active Life Expectancy,ALE
Disability Adjusted Life Year,DALY
Years of Life Lost,YLLs
Physical Quality of Life Index,PQLI
American Social Health Association,ASHA
八、思考题:
研究社会卫生状况的意义是什么?
评价社会卫生状况的指标有哪些?
试分析我国社会卫生状况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善对策。
九、教材与教具:
多媒体幻灯片与参考书籍和文献
卢祖洵主编:《社会医学》
十、教学基本内容:
(一)概述
1.涵义与内容:
(1)涵义:社会卫生状况是指人群健康状况,以及影响人群健康状况的各种因素,主要是社会因素。
(2)内容:卫生政策、与卫生有关的社会、经济状况、卫生保健、卫生行为、人群健康状况
2.研究意义
(1)是社会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2)卫生事业科学管理的基础工作
(3)为制定卫生政策与计划提供依据
(4)用于探索卫生状况变化与发展趋势
3.资料来源
(1)世界卫生状况资料
(2)中国卫生状况资料
(二)社会卫生状况评价指标
1.卫生政策指标
2.与卫生有关的社会、经济指标
(1)经济指标
(2)社会指标
(3)卫生保健指标
(4)卫生资源指标
(5)卫生行为指标
(三)人群健康状况评价指标
1.个体健康与人群健康
(1)个体健康
(2)群体健康
一个健康的人群应该是身体发育平均水平良好,急性传染病发病率比较低,严重危害人群健康的慢性疾病患病率比较低,粗死亡率比较低,婴儿死亡率比较低,平均期望寿命延长。研究人群健康状况是社会医学的基本任务。
2.个体健康状况评价指标
(1)生理学指标
(2)心理学指标
(3)社会学指标
3.人群健康状况评价指标
(1)人口统计指标
(2)疾病统计指标
(3)身体发育统计指标
4.评价人群健康状况的新指标:
(1)减寿人年数
(2)无残疾期望寿命
(3)健康期望寿命
(4)调整病残生存年
(5)生命质量指数
(四)世界卫生状况
1.卫生政策状况
2.社会经济状况
3.人口状况
4.卫生服务
5.卫生行为
(1)吸烟
(2)酗酒
(3)药物滥用
(4)性病与艾滋病
6.人群健康状况
(1)健康状况普遍改善,幅度大
(2)健康状况差距大
(3)疾病谱和死亡谱发生改变
(4)新旧健康问题有待解决
(五)中国卫生状况
1.卫生政策状况:针对不足且分配不均,同时存在浪费的状况探讨改革方案
2.社会经济状况:居民生活水平提高,贫富差距拉大
3.人口状况
4.卫生服务
5.卫生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