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授课章节:
第五章 社会因素与健康
二、授课对象: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临床医学七年制
三、授课时间:2课时
四、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社会因素的概念、社会因素影响健康的基本规律和特点;
熟悉社会经济因素与健康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作用;熟悉社会发展因素与健康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作用;
了解文化的内涵及文化对健康的影响;了解应激的概念和影响健康的应急源。
五、重点和难点:
掌握社会因素的概念、社会因素影响健康的基本规律和特点;
熟悉社会经济因素与健康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作用;熟悉社会发展因素与健康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作用。熟悉社会经济因素与健康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作用;熟悉社会发展因素与健康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作用。
六、教学方法及授课安排:课堂讲授为主
七、主要外文词汇:
non communicable diseasesNCDs
voluntary insurance
social insurance
compulsory insurance
care
provider
payer
stress
life change unites,LCU
social readjustment rating scale,SRRS
八、思考题:
1.社会因素影响健康的规律和特点。
2.社会经济与健康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作用。
3.家庭的功能及家庭功能失调对健康的影响。
4.科技进步对健康的影响。
5.文化的内涵。社会文化影响健康体现在哪些方面?
6.什么叫应激?影响健康的应激源有哪些?
九、教材与教具:
多媒体幻灯片与参考书籍和文献
卢祖洵主编:《社会医学》
十、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节 概述
一、社会因素的概念和内涵
社会因素是指社会各分子之间所表现的交互关系和共同行为的构成要素。
在社会医学领域,社会因素可看作是社会致病因子,又可称为社会基因。主要包括环境、人口和文明程度三个方面,每一部分可涉及到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
二、社会因素影响健康的基本规律和特点
1.非特异性
2.交互作用
3.广泛性和持久性
4.社会因素与健康的双向性
三、社会因素影响健康的机制
1.感知觉系统是社会因素作用的门户
2.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网络——社会因素的中介
3.中枢神经系统(脑)——社会因素作用的控制器
第二节 社会经济与健康
一、衡量经济发展的主要指标
GNP(Gross National Product):指一个国家(地区)所有常住机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年或季)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终成果,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综合实力;
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指以货币表现的一国领土范围内的居民于一定时期(通常是一年)内所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总量,是一国居民的国内增值的总额;
出生率、死亡率:反映人口变动情况,经济发展有重要关系;
平均期望寿命:反映居民健康状况的综合指标,是评价社会经济发展综合性最强的健康指标;
婴儿死亡率:反映居民健康状况比较敏感的指标。
二、经济发展与健康
1.经济发展对健康的促进作用
2.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负面效应
3.健康对经济的促进作用
三、社会阶层与健康
社会阶层受个人教育程度、工种和收入等因素影响,还与文化程度、价值观念、卫生服务利用、生活习惯及环境等有关系。一般地,社会阶层越低,健康状况越差。如慢性病患病率、人均患病天数等指标不论男女皆以低社会阶层者较高。
四、社会营养与健康
1.评价指标:居民营养状况评价主要是从热量摄入和食物营养结构两方面
2.营养变化趋势:水果和蔬菜的摄入越来越少,而脂肪特别是饱和脂肪酸的摄入呈上升趋势
3.健康营养干预:饮食习惯和营养深深植根于文化、经济、上层建筑中,饮食营养的变化与它们休戚相关
第三节 社会发展与健康
一、衡量社会发展的主要指标
生命质量指数(PQLI)是社会发展指标研究方面一个著名尝试,这一指标突出强调了卫生与教育质量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弥补了国民生产总值(GNP)某些不足。
二、社会制度与健康
社会制度是指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社会关系和社会活动的规范体系。
1.社会分配制度对健康的影响:经济发展创造的财富,能不能合理分配依赖于社会制度;
2.社会卫生工作方针对健康的影响:解放后,我国政府结合国情,制定了科学合理的卫生工作方针;
3.社会规范对健康行为的影响:社会制度实质上是一种社会规范,对人们的行为具有广泛的影响和调节作用。社会制度通过提倡或禁止某些行为方式,保持和促进社会协调发展,促进人群的健康。
三、社会关系与健康
1.人际关系与健康:人际关系指人类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在相互交往、相互联系与作用的过程中形成的各种关系。
融洽的人际关系缩短人与人心理上的距离,产生良好的心理氛围和情绪反应;
不良的人际关系,致使人们的心理距离增大,产生不良的情绪反应。
2.家庭关系与健康:家庭就是以婚姻与血缘关系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一种社会生活单位。
家庭的结构:核心家庭、扩大家庭、异常家庭
家庭的功能:养育子女、生产和消费、赡养、休息与娱乐
家庭结构、家庭功能、家庭成员间关系正常与否都是影响健康的重要因素。
四、人口发展与健康
(一)人口规模:人口数量过多对人类健康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加重社会负担,影响人群生活质量
加重教育及卫生事业的负担,影响人口质量
加重环境污染和破坏
(二)人口结构:年龄结构和性别结构
老年人口:联合国规定60岁或65岁及以上人口为老年人口,60岁及以上人口超过10%或65岁及以上人口超过7%为人口老龄化。
性别结构:指男性和女性人口分别占人口总数的比例。
(三)人口流动:指人口在地理空间位置上的变动和阶层职业上的变动。
五、卫生事业发展与健康
健康投资
医疗保健制度:自费医疗、公费医疗、集资医疗
六、科技进步与健康
诊疗技术
信息高速公路的发展
七、城市化与健康
第四节 社会文化与健康
一、文化的内涵及影响健康的特点
文化概念:广义的文化是指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指精神文化,是人类精神财富的总和,有较确切的范畴,包括思想意识、文学艺术、宗教信仰、科学技术、道德规范、风俗习惯、教育、法律等。
文化影响健康的特点:广泛性和持久性
二、文化诸现象对健康的影响
教育对人群健康的影响
风俗习惯与健康
宗教与健康
第五节 心理因素与健康
一、心理健康的标准
具有正常的智力;
具有控制情绪的能力;
具有和谐的人际关系;
具有良好的适应和改造客观环境的能力;
具有坚强的意志;
具有完整和健康的人格;
生理发育阶段符合发展的心理特征。
二、个性心理特征与健康
气质与健康;
性格与健康。
三、情绪与健康
四、应激与健康
(一)应激的概念:包括三层含义
应激是指那些使人感到紧张的事件或环境刺激,即应激是外部的;
应激是一个主观反应,从这个意义上讲,应激是紧张或唤醒的一种内部心理状态,是人体内部出现的解释性的、情感性的、防御性的应对过程;
应激是人体需要或伤害侵入的一种生理反应。
(二)应激源;
1.生活事件应激源
2.工作应激源;
环境应激源
(三)应激的致病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