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基础医学 > 文章内容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第五章 营养与营养相关疾病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10-03-03 21:21浏览:

一、填空
  1.目前认为动脉粥样硬化除了遗传、年龄、肥胖、吸烟和缺乏体力活动等危险因素外,( )极为重要。
  2.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重要途径是( )和( )。
  3.在将植物油氢化成人造黄油的生产过程中可产生( ),能使血中( )含量增加,同时引起HDL降低。
  4.膳食中补充叶酸、维生素B12和维生素B6可降低高血浆( )对血管的损伤。
  5.评价糖尿病人能量摄入量是否合适的基本指标是( )。
  6.糖尿病营养治疗的首要原则是( )摄入。
  7.肥胖治疗原则是达到( ),促进( )。
  8.各类癌细胞生长的共同特点是均以( )作为能量的主要来源。
  二、单选题
  1.膳食摄入总量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呈( )。
  A.负相关
  B.不相关
  C.正相关
  D.未确定
  2.脂肪酸的组成对血脂水平的影响是( )。
  A.相同的
  B.不同的
  C.不确定
  D.有时相同
  3.预防动脉硬化应增加( )的摄入
  A.饱和脂肪酸
  B.不饱和脂肪酸
  C.甘油三酯
  D.胆固醇
  4.( )摄入过多容易引起血清甘油三酯含量升高。
  A.葡萄糖、蔗糖
  B.葡萄糖、果糖
  C.乳糖、麦芽糖
  D.蔗糖、果糖
  5.( )能够降低胆固醇和胆酸的吸收,具有降低血脂的作用。
  A.膳食纤维
  B.淀粉
  C.双糖
  D.寡糖
  6.( )可加快冠状动脉血流量,保护血管壁的结构和功能,有利于防治心血管疾病。
  A.大剂量的维生素A
  B.大剂量的维生素E
  C.大剂量的维生素D
  D.大剂量的维生素C
  7.( )具有抗氧化作用和降低胆固醇在动脉壁的聚集作用。
  A.茶多酚
  B.大蒜
  C.洋葱
  D.草酸
  8.营养素可在基因表达的( )上对其进行调节。
  A.所有水平
  B.转录前水平
  C.翻译和翻译后水平
  D.转录后水平
  9.携带有( )者骨密度与钙的摄入量呈剂量反应关系。
  A.BB基因型
  B.bb基因型
  C.Bb基因型
  D.以上三种基因型者
  10.叶酸摄入不足只对携带有( )人群的影响较大,该型人群应比一般人群摄入更多的叶酸。
  A.T/T基因型
  B.C/C基因型
  C.C/T基因型
  D.以上三种基因型
  三、多选题
  1.使血胆固醇升高的有( )
  A.豆蔻酸
  B.亚麻酸
  C.月桂酸
  D.棕榈酸
  E.亚油酸
  2.能降低血清总胆固醇和LDL,且不降低HDL的是( )
  A.苏子油的油脂
  B.橄榄油的油脂
  C.茶油的油脂
  D.鱼油的油脂
  E.芝麻油
  3.引发癌症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是( )
  A.高能量膳食
  B.低能量膳食
  C.不合理的饮食结构
  D.不合理的特殊饮食习惯
  E.高盐膳食
  4.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主要有( )
  A.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
  B.甘油三酯
  C.游离脂肪酸
  D.血浆同型半胱氨酸
  E.胱氨酸
  5.具有降低血压作用的矿物质有( )
  A.膳食钾
  B.膳食钙
  C.镁
  D.铁
  E.钠
  四、名词解释
  1.血糖指数(GI)
  2.肥胖
  3.BMI
  4.遗传性肥胖
  5.继发性肥胖
  6.单纯性肥胖
  7.分子营养学
  五、简答
  1.简述氯化钠摄入导致血压升高的机制
  2.简述膳食能量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
  3.简述肥胖发生的原因及肥胖的种类
  4.简述肥胖的治疗原则及方法
  5.简答维生素E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可能机制
  6.哪些膳食结构与癌症的发生有关?
  7.食物中的主要抗癌因素有哪些?
  8.分子营养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9.营养素对基因表达的作用特点是什么?
  10.营养素对基因表达的调控过程复杂,请简略说明其步骤。
  11.简略说明葡萄糖调节L-PK基因和S14基因的大致过程。
  12.维生素D受体(VDR)有哪三种基因型?它们与钙吸收的关系如何?
  六、论述题
  1.论述动脉粥样硬化的膳食调整和控制原则
  2.如何对原发性高血压进行营养防治?
  3.试述糖尿病营养治疗目标
  4.世界癌症研究会1999年提出的预防癌症14条膳食与保健建议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5.试述营养素、基因和疾病三者之间的关系
  参考答案
  一、填空
  1.营养膳食因素
  2.控制饮食;改善营养状况
  3.反式脂肪酸;LDL胆固醇
  4.同型半胱氨酸
  5.体重
  6.合理控制总能量
  7.能量负平衡;脂肪分解
  8.葡萄糖
  二、单选题
  1.C 2.B 3.B 4.D 5.A 6.D 7.A 8.A 9.C 10.A
  三、多选题
  1.ACD 2.BC 3.CD 4.ABD 5.ABC
  四、名词解释
  1.血糖指数(GI):GI指分别摄入某种食物与等量葡萄糖2小时后血浆葡萄糖曲线下面积之比,反映不同种类含等量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在人体内引起血糖值的不同。
  2.肥胖:是指人体脂肪的过量储存,表现为脂肪细胞增多和(或)细胞体积增大,即全身脂肪组织块增大,与其它组织失去正常比例的一种状态。
  3.BMI:体质指数,BMI=体重(kg)/[身高(m)]2,单位为kg/m2。主要用于衡量肥胖程度。
  4.遗传性肥胖:主要指遗传物质(染色体、DNA)发生改变而导致的肥胖,罕见并常有家族性肥胖倾向。
  5.继发性肥胖:主要指由于脑垂体-肾上腺轴发生病变、内分泌紊乱或其它疾病、外伤引起的内分泌障碍而导致的肥胖。
  6.单纯性肥胖:主要指排除由遗传、代谢性疾病、外伤或其它疾病所引起的继发性、病理性肥胖,而单纯由于营养过剩所造成的全身性脂肪过量积累。
  7.分子营养学:主要研究营养素与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一方面研究营养素对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另一方面研究遗传因素对营养素消化、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决定作用。
  五、简答
  1.简述氯化钠摄入导致血压升高的机制
  盐通过影响体液容量是其升高血压的重要机制之一。氯化钠摄入后可在体内蓄积,通过两种方式增加体液容量:(1)盐的增加使体液渗透压增高,下丘脑的饮水中枢产生渴觉,从而增加饮水;(2)体液渗透压增高还使下丘脑视上核和室旁核释放抗利尿激素,促进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此外,还有以下机制:(1)可使交感神经活动增强而增加外周血管阻力和心输出量;(2)可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Na+的转运;(3)增加细胞内钙;(4)干扰血管内皮细胞舒血管物质一氧化氮的合成,导致血管收缩性增强,外周阻力增加。
  2.简述膳食能量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
  人体长期摄入的能量超过消耗量时,多余的能量则转化为脂肪组织,贮存于皮下或身体的各组织中,形成肥胖。肥胖者脂肪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引起葡萄糖的吸收和利用受限,继而引起代谢紊乱,血浆甘油三酯升高,增加患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性。
  3.简述肥胖发生的原因及肥胖的种类
  肥胖发生的原因大体上可分为内因和外因。内因主要是指肥胖发生的遗传生物学基础。遗传因素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遗传因素起决定性作用,从而导致一种罕见的畸形肥胖;其二是遗传物质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导致肥胖。与人类肥胖有关的基因主要有4种:神经肽Y、黑色素皮质激素、瘦素和解偶联蛋白。外因主要是指影响肥胖发生的因素。包括:社会因素、饮食因素、行为心理因素。
  肥胖按发生的原因可分为三类,即:遗传性肥胖、继发性肥胖、单纯性肥胖。
  4.简述肥胖的治疗原则及方法
  肥胖治疗原则是达到能量负平衡,促进脂肪分解。目前常采用的方法有:(1)控制总能量的摄入量:限制每天的食物摄入量和摄入食物的种类,以便减少摄入的热能。(2)运动法(3)药物疗法(4)非药物疗法
  5.简答维生素E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可能机制
  维生素E预防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的机制可能与其抗氧化作用有关,即减少脂质过氧化物质的形成。除了氧化-还原特性外,维生素E还可能通过抑制炎症因子的形成和分泌,以及抑制血小板凝集而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6.哪些膳食结构与癌症的发生有关?
  与癌症有关的膳食结构主要有:高脂肪膳食、高胆固醇膳食、高能量与高碳水化合物、高蛋白膳食。
  7.食物中的主要抗癌因素有哪些?
  膳食纤维;维生素A、维生素E、维生素C和B族维生素;钙、硒、锗及锌和钼等矿物质;植物化学物
  8.分子营养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营养素对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及调节机制,对营养素的生理功能进行更全面、更深入的认识。
  (2)用营养素促进对健康有益基因的表达和抑制对健康有害基因的表达。
  (3)传变异或基因多态性对营养素消化、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影响。
  (4)营养素需要量存在个体差异的遗传学基础。
  (5)营养素与基因相互作用导致营养缺乏病、营养相关疾病和先天代谢性缺陷的机制及膳食干预研究。
  9.营养素对基因表达的作用特点是什么?
  几乎所有的营养素对基因的表达都有调节作用。作用特点是:一种营养素可调节多种基因的表达;一种基因表达又受多种营养素的调节;一种营养素不仅可对其本身代谢途径所涉及的基因表达进行调节,还可影响其它营养素代谢途径所涉及的基因表达;营养素不仅影响细胞增殖、分化及与机体生长发育有关的基因表达,还可对致病基因的表达产生重要的调节作用。
  10.营养素对基因表达调控过程复杂,请简略说明其步骤
  11.简略说明葡萄糖调节L-PK基因和S14基因的大致过程
 
   12.维生素D受体(VDR)有哪三种基因型?它们与钙吸收的关系如何?
   维生素D受体基因由于碱基突变,形成三种基因型,即 bb基因型,BB基因型和Bb 基因型。
  携带有BB基因型的绝经妇女,在摄入低钙膳食时,其钙吸收量要比携带有bb 基因型绝经期妇女明显减少;当每日钙摄入量在300mg(低)至1500mg(高)之间进行变化时,bb 基因型的个体始终比BB基因个体钙吸收率高。认为bb基因型是钙吸收率高基因型;而BB基因型是钙吸收率低基因型,这种基因型不能适应低钙膳食摄入的情况,针对BB基因型人群,钙的RDA要适当高一些。
  六、论述题
  1.论述动脉粥样硬化的膳食调整和控制原则
  在平衡膳食的基础上控制总能量和总脂肪,限制膳食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保证充足的膳食纤维和多种维生素,补充适量的矿物质和抗氧化营养素。(1)控制总能量摄入,保持理想体重。能量摄入过多导致肥胖,而肥胖又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故应该控制总能量的摄入,适当增加运动,保持理想体重;(2)限制脂肪和胆固醇摄入。膳食中脂肪摄入量以占总热能20%-25%为宜,饱和脂肪酸摄入量应少于总热能的10%,适当增加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适当多吃鱼,少吃高胆固醇的猪脑和动物内脏等;(3)提高植物性蛋白的摄入,少吃甜食。蛋白质摄入应占总能量的15%,提高大豆及大豆制品的摄入。碳水化合物应占总能量的60%左右,限制单糖和双糖的摄入,少吃甜食和含糖饮料;(4)保证充足的膳食纤维摄入。应多摄入含膳食纤维高的燕麦、玉米、蔬菜等;(5)应多食用新鲜蔬菜和水果,供给充足的维生素和矿物质;(6)饮食清淡,少盐和少饮酒,每日盐的摄入应限制在6g以下,少量饮酒,严禁酗酒;(7)适当多吃保护性食品,鼓励多吃富含植物化学物的黑色、绿色食品和洋葱、香菇等。
  2.如何对原发性高血压进行营养防治?
  A)控制体重:控制体重可使高血压的发生率减低28%~40%,采取的措施一般是限制能量的摄入,增加体力活动。
  B)改善膳食结构。(1)限盐:建议正常人每天摄盐量应该在5g以内。高血压患者盐的摄入量应在1.5~3.0g。(2)增加钾的摄入:摄入含钾高的新鲜绿色叶菜、豆类和根茎类、香蕉、杏、梅等。(3)增加钙的摄入:多摄入富含钙的牛奶、豆类等食品。(4)保持良好的脂肪酸比例:高血压患者脂肪摄入量应控制在总能量的25%或更低,限制饱和脂肪酸提供的能量,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应为1:1:1。(5)增加优质蛋白。
  C)限制饮酒:建议高血压患者应限制酒量在25g/d以下,必要时完全戒酒。
  3.试述糖尿病营养治疗目标
  糖尿病营养治疗的总目标是帮助患者制定营养计划和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以达到并保持较好的代谢控制,减少急性和慢性并发症的危险,通过良好的营养来改进一般健康状况。具体目标为:(1)I型糖尿病患者的营养治疗目标是提供一种含有适当能量和营养组成的健康膳食,必须把食物摄入,尤其是把碳水化合物的摄入与胰岛素注射量和体力活动相协调,使血糖保持在一个可以接受的范围,以免发生严重的低血糖或血糖过高;(2)II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营养治疗的目标是达到良好的血糖、血脂、血压和体重控制,适当的减重以改善血糖、血脂和血压的升高状况。建议II型糖尿病患者应适当限制能量摄入,同时减少饮食中脂肪(尤其是饱和脂肪酸)摄入水平,并要有规律地增强体力活动。
  4.世界癌症研究会1999年提出的预防癌症的14条膳食与保健建议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食物多样:每餐应包括各种蔬菜、水果、豆类及粗加工的主食。
  (2)维持适宜体重:避免体重过轻或过重,成年后要限制体重增幅不超过5kg 。
  (3)保持体力活动:坚持体育锻炼,每天应进行1小时左右的快走或类似的运动量,每星期至少还要进行1小时出汗的剧烈运动。
  (4)多吃蔬菜和水果:坚持每天吃400-800g各种蔬菜、水果,3-5种蔬菜和2-4种水果,特别注意维生素A和维生素C的摄入要充足。
  (5)以植物性食物为主:食用多种来源的淀粉或富含蛋白质的植物性食物,少吃精加工食品,限制精制糖的摄入。
  (6)不提倡饮酒,如饮酒,男人每天不超过一天总能量摄入量的5%,女性不超过2.5%。
  (7)限制动物性食品的摄入:每天瘦肉摄入量应限制在90g以下,选择鱼和家禽替代牛肉、羊肉和猪肉。
  (8)限制高脂食物的摄入:选择适当的植物油并限制用量。
  (9)限盐:限制腌制食物的摄入,控制烹调用盐和调料盐的使用。
  (10)防霉:防止食品腐烂及霉菌污染,不食用已受细菌和/或霉菌污染的食物。
  (11)防腐:冷藏或其它适宜方法保存易腐烂的食物。
  (12)限制食品添加剂的使用。
  (13)注意食物加工方法:不吃烧焦的食物,少吃烧烤的鱼和肉,腌肉及熏肉。
  (14)营养补充剂的选用。
  5.试述营养素、基因和疾病三者之间的关系
  三者之间的关系可用5种模型进行描述(1)模型A描述了基因型决定某种营养素是危险因素,然后该种营养素才导致疾病;(2)模型B中营养素可直接导致疾病,基因型不直接导致疾病,但可在营养素导致疾病过程中起促进或加重作用;(3)在模型C中基因型可直接导致疾病,营养素不直接导致疾病,但可在基因型导致疾病过程中起促进或加重作用;(4)在模型D中营养素与基因型相互作用,共同导致疾病,而且二者均是导致疾病危险性升高所必需的;(5)在模型E中,营养素和基因型均可单独影响疾病的危险性,若两者同时存在, 与单一因素存在相比可明显增加疾病危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