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的】
在明确了毒理学的任务和研究内容的基础上,掌握和熟悉描述毒性及毒作用常用的指标及概念,为深入了解外来有害因素对机体的毒作用机制奠定基础。
【教学要求】
1.掌握:外源化合物、毒物、毒性、毒性作用、危险度;表示毒性的常用指标(致死剂量、LD50和最大耐受剂量、观察到损害效应的最低剂量、未观察到损害效应的剂量、阈剂量)、毒作用带、剂量、效应、反应、剂量-量反应关系、剂量-质反应关系、剂量-反应关系曲线的形式及其转换;损害作用的特点。
2.熟悉:毒理学的任务和目的及研究方法;毒性作用分类;选择毒性和靶器官,生物学标志;非损害作用的特点和正常值的概念。
【教学内容】
1.毒物、毒性和毒作用:毒物及其分类;毒性及其分级;毒理学研究方法;选择毒性和靶器官;毒作用及其分类;损害作用与非损害作用;毒效应谱;靶器官;生物学标志。
2.剂量、剂量-量反应关系和剂量-质反应关系:剂量;反应;效应;剂量-量反应关系、剂量-质反应关系、剂量-反应关系曲线的形式及其转换;外源化合物的概念。
3.表示毒性常用指标:致死剂量、LD50和最大耐受量;阈剂量和观察到损害效应的最低剂量;未观察到损害作用的剂量;毒作用带。
4.安全限值:ADI, MAC, TLV, Rf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