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基础医学 > 文章内容

第三章 外源化学物在体内的生物转运与转化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10-02-26 20:18浏览:

【教学目的】
  外源化学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排泄和生物转化是学习机制毒理学的基础。本章的目的是在学习各种吸收、分布、排泄的途径及其影响因素,生物转化的主要方式的基础上,了解外源化学物在体内的生物学过程。
  【教学要求】
  1.掌握:生物转运的基本概念;被动转运、主动转运和膜动转运的特点;影响吸收、分布和排泄的主要因素;生物转化的概念和意义;Ⅰ相反应、Ⅱ相反应的概念、反映类型、参与的代谢酶的种类,影响生物转化的因素。
  2.熟悉:吸收的概念和主要途径,分布的概念,排泄的主要途径及其意义;代谢活化的概念、活性代谢产物、酶的诱导、诱导剂、酶的抑制及其类型;经由Ⅰ相反应、Ⅱ相反应的代谢活化;代谢动力学的基本概念:毒物动力学、消除、时-量曲线、一室开放模型、二室开放模型、非线性动力学,毒物动力学主要参数。
  3.了解:生物膜的基本构造;滤过和吞噬的特点。
  【教学内容】
  1.生物膜和生物转运:生物膜和生物转运的方式及特点;生物转运的概念。
  2.吸收:概念、途径及影响因素。
  3.分布:概念及影响因素;贮存库及其毒理学意义;特殊的屏障。
  4.排泄:概念、途径及影响因素,意义。
  5.毒物动力学:时量曲线、毒物动力学参数及其概念、毒物消除动力学、一室和二室开放模型、非线性动力学、毒物动力学主要参数、多次染毒的时量曲线;生理毒物动力学模型。
  6.毒物的代谢转化:生物转化的概念和意义;影响生物转化的因素;毒物代谢酶的基本特征和分布;Ⅰ相反应、Ⅱ相反应的概念、反映类型、参与的代谢酶的种类;代谢活化的概念,活性代谢产物,经Ⅰ相、Ⅱ相反应的代谢活化;毒物代谢酶的诱导和激活、抑制和阻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