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词解释
1.传染过程
2.流行过程
3.潜伏期
4.人群易感性
5.疫源地
6.同源爆发
7.人兽共患病
8.垂直传播
9.传染源
10.传播途径
11.冰山现象
二、选择题
1.2003年,在全球近32个国家和地区流行的疾病SARS(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的全称为
A.Sca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B.Scare Acute Respiratory Symptom
C.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D.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mptom
E.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mptoms
2.我国法定报告的甲类传染病有几种
A.2种
B.3种
C.4种
D.5种
E.6种
3.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三环节是指
A.寄生虫、中间宿主、终末宿主
B.病原体、传播途径、机体
C.微生物、媒介、宿主
D.传染源、传染途径、易感人群
E.病人、污染物、外界环境
4.感染艾滋病毒的孕妇在怀孕期可能会导致胎儿的感染,请问这种传播病原体的方式应称为
A.血源性传播
B.医源性传播
C.水平传播
D.空气传播
E.垂直传播
5.传染病患者隔离期限的长短主要应依据什么?
A.潜伏期
B.前驱期
C.传染期
D.临床症状期
E.恢复期
6.疫源地的正确概念是
A.传染源活动范围的大小
B.传染源向四周传播病原体所能达到的范围
C.传染源居住地区的大小
D.传染病的病原体排除与否
E.易感者聚集的地方
7.传染病接触者检疫期限的长短主要应依据什么来确定
A.潜伏期
B.前驱期
C.恢复期
D.临床症状期
E.传染期
8.传染期的概念是
A.最长潜伏期与最短潜伏期之间的时间
B.从感染病原体到出现临床症状的时期
C.病人能排出病原体的整个时间
D.从临床症状出现到病原体不再排出的时间
E.从典型临床症状开始出现一直到完全消失的时间
9.传染源是指
A.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的人和动物
B.体内有细菌和病毒的人和动物
C.机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能储存病原体的人和动物
D.体内有病原体排出的人
E.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和动物
10.以下哪一条不是判断疫源地是否被消灭的条件?
A.传染源已被移走或已死亡
B.传染源已消除了排出病原体的状态
C.用各种措施消灭了传染源排于外环境的病原体
D.传染病患者已基本康复了
E.所有易感者均已度过该病的最长潜伏期而无新病例或新感染者
11.熟悉并掌握各种传染病的潜伏期,最重要的意义是
A.预测疫情
B.推测患者的疾病预后
C.估计病情的严重程度
D.确定检疫期
E.确定隔离期
12.在未采取任何措施的前提下,下列哪种传染源的传染性最强?
A.处于潜伏期的病人
B.恢复期的病人
C.有典型症状的病人
D.轻型病人
E.病原携带者
13.自然疫源性传染病主要是指
A.以虫媒为传染媒介的传染病
B.以野生动物为主要传染源的动物源性传染病
C.以家畜、家禽等为主要传染源的传染病
D.凡是动物源性传染病都是自然疫源性疾病
E.所有地方性传染病都是自然疫源性疾病
14.当机体感染病原体后,不出现或仅出现不明显的临床表现,但机体可产生特异性免疫的情况为
A.带菌者
B.显性感染
C.隐性感染
D.潜伏期感染
E.临床症状期
15.下列哪个因素与疫源地范围大小无关?
A.传染源存在的时间长短
B.传染源的活动范围大小
C.传播途径的特点
D.周围人群的免疫状况
E.人口流动性
三、简答题
1.传染过程与流行过程的区别有哪些?
2.潜伏期的流行病学意义及其应用?
3.经饮水传播传染病的流行特征是什么?
4.传染病爆发的主要类型有哪些?
5.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有哪些?
四、论述题
根据下述资料回答以下问题
1.本次流行的传播途径是什么?
2.传染病流行过程中,常见的传播途径有哪几种?本次流行有没有可能是通过人与
人之间的相互接触传播的?
3.为什么从61年12月底就恢复了对钢铁公司和铁路系统的正常供水,但到62年2
月份病例数才开始减少?请你解释一下。
1961~1962年,某市发生了一次甲肝流行,通过对本次甲肝流行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从61年10月份开始该地区出现大量病例,直到62年2月份才开始减少;该市共有五个城区,其中有A、B两个城区的甲肝罹患率明显地高于其他城区及该地区以往的甲肝平均发病水平;此次发病的特点表现为男性高于女性,且工人的发病比例较大(主要集中在钢铁公司和铁路系统)。经过初步调查,怀疑水源是导致本次甲肝流行的主要原因,遂对水源开展了进一步的调查,发现饮用工业水的人群罹患率比较高,而且大部分病人是该市钢铁公司和铁路系统的职工及家属,所有病人都有饮用这一区域工业水源的历史。对该工业水源进行病原学检测发现了甲型肝炎病毒,到此,本次流行的病因已经明确。1961年7月份,该市由于遭受到暴雨,导致市内主要的供水河出现了河床淤积,取水口被泥沙堵塞,因此于7月18日停止了对钢铁公司和铁路系统的供水,同时开放了钢铁公司的工业水管与自来水管衔接处的水阀,用原来的自来水管道向钢铁公司和铁路系统供应工业用水(该水未采取净化消毒处理,于河下游取水后只作沉淀处理即向各工厂配水),直到61年12月底恢复正常供水。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传染过程 指病原体侵入机体,并与机体相互作用、相互斗争的过程。
2.流行过程 指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蔓延的过程,表现出群体发病的特点。
3.潜伏期 指自病原体侵入机体到最早出现临床症状的这段时期。
4.人群易感性 指人群作为一个总体对传染病的易感程度。
5.疫源地 指传染源向四周传播病原体所能波及的范围,即可能发生新的感染或新病例的范围。
6.同源爆发 发病者同时暴露于某种共同的病原体或污染源而引起的爆发。
7.人畜共患病 人类罹患的以动物为传染源的疾病统称为人畜共患病,又称动物性传染病。
8.垂直传播 指病原体通过母体传给子代的传播,或称母婴传播。包括经胎盘传播、上行性传播、分娩引起的传播。
9.传染源 指体内有病原体的生长繁殖并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和动物。
10.传播途径 指病原体从体内排出并侵入新的易感者机体前,在外界环境中停留和转移所经历的全过程。
11.冰山现象 指当人们感染了以隐性感染为主的传染病后,临床上能够被观察到有明显症状和体征的病人如同冰山外露于海面上的尖顶部分,数量很少,而感染后绝大部分感染者在临床上很难被观察到,这就好比隐藏于海平面以下的庞大山体,无法被人们窥见。传染病在人群中流行的这种现象被形象地称为“冰山现象”。
二、选择题
1.C 2.A 3.D 4.E 5.C 6.B 7.A 8.C 9.E 10.D 11.D 12.C 13.B 14.C 15.E
三、简答题
1.传染过程与流行过程的区别有哪些?
传染过程是指病原体侵入机体,并与机体相互作用、相互斗争的过程,传染过程不一定都导致传染病,而传染病的发生必然有传染过程,是在个体中发生的,是一种纯生物学现象;流行过程是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蔓延的过程,表现出群体发病的特点。
2.潜伏期的流行病学意义及应用:
(1)潜伏期的长短能够影响疾病的流行特征:一般潜伏期较短的传染病流行常呈爆发型,表现为来势猛、平息快,如流行性感冒等;而潜伏期长的传染病的流行持续时间较久。
(2)根据潜伏期可判断患者受感染的时间:以此可追踪传染源并确定传播途径。
(3)根据潜伏期的长短确定接触者的留验、检疫或医学检验期限:一般期限为常见的潜伏期增加l~2天,对危害严重的传染病的留验或检疫时间,需按最长潜伏期来确定。
(4)根据潜伏期可确定免疫接种的时间:如麻疹的易感接触者,只有在潜伏期最初5天内施行被动免疫才有效。
(5)根据潜伏期评价某项预防措施的效果:如实施某项预防措施以后,经过一个潜伏期后发病数下降,则认为可能与该项预防措施有关。
3.经饮水传播传染病的流行特征:
①病例的分布与供水范围一致,且有共同饮用同一水源的历史;
②各种特征的人群均可发病,暴饮者发病更多;
③若水源经常被污染,则流行多表现为慢性过程,若系一次性大量污染,常可导致某种传染病的爆发或流行;
④当对水源采取净化措施后,该病的爆发或流行即可平息;
⑤患者潜伏期较长,临床症状较轻。
4.传染病爆发的主要类型有以下三种类型:
(1)同源爆发:感染者同时暴露于某种共同的病原体或污染源而引起的爆发。
(2)连续传播性流行:是指致病性病原体从一个易感者体内传至另一个易感者体内,并不断形成新的感染者的过程。
(3)混合型流行:是同源爆发与连续性流行的结合型,其特点为开始表现为一个同源爆发,而后可通过人与人的接触而继续流行。
5.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有哪些?
传染病在人群中流行的基本环节有: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这三个环节是构成传染病在人群中流行的生物学基础,缺乏任何一个环节,新的传染都不可能发生。同样,三个环节若孤立存在,也不能引起疾病的传播。这三个环节必须同时并存,相互联系,才能导致传染病在人群中的传播。
四、论述题
1.本次流行的传播途径为经饮水传播。(注意与疫水传播的区别)
2.常见的传播途径有经空气传播、经水传播、经食物传播、经接触传播、经节肢动物传播、经土壤传播、医源性传播及垂直传播。本次流行不可能是通过接触传播的,因为本次甲肝流行的特点不符合接触传播的流行特征,故认为本次甲肝的流行不可能是经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接触传播的。
3.因为任何疾病都有一定的潜伏期,而甲肝的潜伏期常见为15~50天,平均为30天。本次甲肝流行的时间变化规律正好符合这一特点,当这一地区水源污染的因素消除后,经过一个该病的平均潜伏期,病例数便开始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