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基础医学 > 文章内容

流行病学——第七章 流行病学研究中的偏倚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09-09-01 19:14浏览:

一、名词解释
1.误差
2.偏倚
3.选择偏倚
4.信息偏倚
5.偏倚
6.伯克森氏偏倚
7.现患—新发病例偏倚
8.检出症候偏倚
二、单选题
1.下列哪种方法对控制混杂不起作用
A.随机化
B.分层分析
C.标准化
D.盲法
E.匹配
2.研究口服避孕药与心肌梗死的关系时,为了避免年龄因素的影响,只选择3545岁的妇女作为研究对象。这种控制混杂偏倚的方法是
A.匹配
B.限制
C.便于多因素分析
D.随机抽样
E.明确纳入标准
3.在病例对照研究中,由于研究者事先知道研究对象的分组情况,而对病例组的询问仔细认真,对对照组的询问则不太认真。研究者认为对照组不需要像病例组那样花费精力认真调查,由此产生的偏倚是
A.诊断怀疑偏倚
B.暴露怀疑偏倚
C.易感性偏倚
D.伯克森偏倚
E.测量偏倚
三、多选题
1.下列哪种偏倚属于选择偏倚?
A.就诊机会偏倚
B.回忆偏倚
C.检出征侯偏倚
D.暴露怀疑偏倚
E.奈曼偏倚
2.奈曼偏倚可能发生在哪类研究中?
A.队列研究
B.病例对照研究
C.现况研究
D.实验研究
E.理论研究
3.为控制选择偏倚,可以将研究对象随机分配到各处理组中。这种随机化的方法可以用于下列哪些研究?
A.队列研究
B.病例对照研究
C.现况研究
D.临床试验研究
E.现场试验研究
4.控制混杂偏倚可以采取下列哪些措施?
A.多因素分析方法
B.在选择好研究组之后,根据研究组各个个体的特征来选择对照组
C.在设计阶段,可采用限制研究对象的特征的方法
D.资料分析阶段控制混杂因素采用分层分析的方法
E.尽量收集客观指标的资料
5.控制选择偏倚的方法有
A.尽量选择新发病例
B.严格掌握研究对象的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C.尽量收集客观指标的资料
D.设法提高应答率,降低失访率
E.研究者应充分了解该项研究工作中各种可能的选择偏倚来源,并在研究设计过程中尽量避免
6.控制信息偏倚的方法有
A.尽量收集客观指标的资料
B.严格的质量控制措施
C.随机化的原则分配研究对象
D.提高应答率,降低失访率
E.尽量采用“盲法”收集资料
四、简答题
1.试述误差与偏倚的关系,为什么需要设法控制各种偏倚?
2.比较常见的偏倚有几种,请分别予以解释。
3.简述控制混杂偏倚的主要方法。
4.简述控制信息偏倚的主要方法。
五、论述题
1.流行病学中年龄常常是造成混杂的一个变量,部分原因是因为许多疾病的发生都随年龄而改变。疾病的风险随年龄而改变的现象常常认为是年龄的效应。把年龄作为疾病发生危险性的一种效应有什么意义吗?或者考虑年龄的效应本身被其他因素混杂更敏感吗?
2.假设一项病例对照研究可以扩展到无限大,此时可以消除哪种来源的误差?不能消除哪种来源的误差?假定随机试验可以无限大,哪种来源的误差仍会保留?
3.请解释混杂因素和潜在的混杂因素之间的差别。在什么情况下一个潜在的混杂因素不会成为一个混杂因素?
4.一名研究者认为,左利(人称左撇子)是危险的,因为左利手死亡的平均年龄比惯用右利手的人低得多。该结论正确吗?为什么?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误差  广义的误差包括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狭义的专指随机误差。指样本测量值与总体值之间存在的差异。
2.偏倚  指系统误差,研究的结果或推论偏离真实值,或导致这种偏离的过程。也可以说是在资料的收集、分析、解释或发表过程中,能够导致结论系统地与真实值有所不同的任何趋势。系统误差的原因在于研究者、研究条件、设备及研究过程中的各种影响因素。
3.选择偏倚  指由于选择研究对象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使研究的结果偏离真实的情况。
4.信息偏倚  指在收集研究人群的暴露和结局资料时所出现的系统误差,其结果是歪曲暴露与疾病之间的联系。
5.混杂偏倚  当研究某种暴露与某种疾病之间的关系时,由于某个既与所研究的疾病有联系,又与所研究的因素有关的因素的影响,掩盖或夸大了所研究的暴露与疾病的联系强度,这种现象即混杂偏倚,引起混杂偏倚的因素称混杂因素。
6.伯克森氏偏倚  利用医院资料进行研究时,因为各种疾病或各种不同情况的人入院率或就诊的机会不同而产生的偏倚。
7.现患—新发病例偏倚又称奈曼偏倚  通常病例对照研究的病例组和现况研究中的调查对象多选自现患病例,该病的死亡病例及轻型病例或不典型病例不是难以调查就是不易发现,因而研究所获得的某种因素与某病的关系就会与新发病例得到的结果有所不同,而出现偏倚。
8.检出征侯偏倚偏倚也称暴露偏倚  当选择纳入病例时,部分病例会因为某种与本病无关的症状和体征,而促成本病的发现。结果在分析时这部分人中某种疾病的检出率人为地提高了,甚至还可能得出这种疾病与该因素有一定关系的错误结论。
二、单选题
1.D 2.B 3.B
三、多选题
1.ACE 2.BC 3.DE 4.ABCD 5.ABDE 6.ABE
四、简答题
1.试述误差与偏倚的关系,为什么需要设法控制各种偏倚?
误差属机会造成的随机误差,偏倚为系统误差,可以说偏倚是研究过程中的失误,它会对研究结果产生很大影响,甚至可能得到与事实相反的结论。它既然是失误,当然应当设法克服或控制,而偏倚从理论上讲,也是能够控制的。
2.常见的偏倚有几种,请分别予以解释。
常见偏倚有三种,选择偏倚、信息偏倚和混杂偏倚。选择偏倚主要发生在研究设计阶段。选择偏倚指由于选择研究对象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使研究的结果偏离真实的情况。信息偏倚也叫观察偏倚或测量偏倚,是指在收集研究人群的暴露和结局资料时所出现的系统误差,其结果是歪曲暴露与疾病之间的联系。混杂偏倚指研究某种暴露与某种疾病之间的关系时,由于某个既与所研究的疾病有联系,又与所研究的因素有关的因素的影响,掩盖或夸大了所研究的暴露与疾病的联系强度的现象。
3.简述控制混杂偏倚的主要方法。
限制、匹配、分层分析和多因素分析。
4.简述控制信息偏倚的主要方法。
尽量收集客观指标的资料;严格的质量控制措施;尽量采用“盲法”收集资料。
五、论述题
1.年龄本身不是一种病因,只是标记着自出生以来的时间历程,在此期间病因产生效应。例如,当一个人变老时像动脉硬化这样的退行性过程发生。因此,年龄最好看作是一种被混杂的因素(也是一个混杂因素)。年龄可以提供丰富的信息来识别病因,这些病因混杂了年龄的效应,但是当我们不能识别时,我们可以用年龄来替代这些因素。因为年龄只是自出生以来经历的时间的一个标记,它并不导致疾病,但是它与许多因素密切关联,如生物学的退行性变、免疫系统的功能减弱,以及生活方式因素,如饮食、体力活动等。年龄的效应被这些因素所混杂。
2.无限大的病例对照研究中,随机误差将被消除,但是系统误差不会去掉。理论上如果所有的混杂因子都能被识别,就可能消除混杂,而在一般的研究中由于缺少充分的数据使控制混杂受到影响。在病例对照研究中,具有无限大的数据不会影响选择偏倚和信息偏倚。一个无限大的随机试验没有随机误差和混杂,因为随机分组将达到均匀地平衡。如果存在系统误差,则确定误差不会被“无限大”所影响。
3.在研究中,检查其他暴露与所研究疾病的关系时,危险因素是潜在的混杂因素。然而,如果在研究人群中该危险因素在各暴露组中分布相等,它不会是一个混杂因素。例如,在高强度、高重复的工作对腕管综合征(carpal tunnel syndrome)的影响的职业研究中,糖尿病和肥胖都是腕管综合征的危险因素。但是,除非糖尿病和肥胖在从事这些工作的人群中,比在其他人群中更普遍,否则它们不会使联系发生混杂。
4.不正确。总体而言左利手比较年轻,因为过去许多左利手被劝说改成了右利手。近年来,这种劝说不太常见了,因此使左利手的比例年轻人中比年老人中多,左利手和右利手人群有不同的年龄分布。因此左利手和右利手之间死亡率的比较应当是同年龄之间比较,而不是平均死亡年龄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