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基础医学 > 文章内容

第十二章 蛋白质的生物合成(翻译)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09-08-20 14:35浏览:

【目的要求】
1.掌握遗传密码的特点,核蛋白体循环。
2.熟悉蛋白质生物合成体系,氨基酸的活化,蛋白质生物合成的能量消耗。
3.了解蛋白质合成后的加工和输送,蛋白质生物合成的干扰和抑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蛋白质生物合成体系
1.翻译模板mRNA及遗传密码:多顺反子、单顺反子,遗传密码的概念、种类、特点(连续性、简并性、摆动性、通用性)。
2.核蛋白体是多肽链合成的装置。
3.tRNA氨基酸的活化:氨基酰-tRNA合成酶,起始氨基酰-tRNA。
第二节 蛋白质生物合成过程
1.肽链合成起始:原核翻译起始复合物形成(核蛋白体亚基分离,mRNA小亚基定位结合,起始氨基酰-tRNA的结合,核蛋白体大亚基结合),真核生物翻译起始复合物形成(核蛋白体大小亚基分离,起始氨基酰-tRNA的结合,mRNA在核蛋白体小亚基的准确就位,核蛋白体大亚基结合)。
2.肽链的延长:核蛋白体循环(进位、成肽、转位)。
3.肽链合成的终止:蛋白质生物合成过程中的能量消耗,多聚核蛋白体。
第三节 蛋白质合成后加工和输送
1.多肽链折叠为天然功能构象的蛋白质:分子伴侣(热休克蛋白,伴侣素),蛋白二硫键异构酶,肽-脯氨酰顺反异构酶。
2.一级结构的修饰:肽链N端的修饰,个别氨基酸的共价修饰,多肽链的水解修饰。
3.空间结构的修饰:亚基聚合,辅基连接,疏水脂链的共价修饰。
4.蛋白质合成后的靶向输送:分泌性蛋白的靶向输送(信号肽,信号肽识别颗粒,SRP对接蛋白),线粒体蛋白的靶向输送,细胞核蛋白的靶向输送(核定位序列)。
第四节 蛋白质生物合成的干扰和抑制
1.抗生素:四环素族,氯霉素,链霉素,嘌呤霉素,放线菌酮。
2.其他干扰蛋白质合成的物质:毒素(白喉毒素),干扰素。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
【授课学时】4学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