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寄生虫学要点解析——肉孢子虫
肉孢子虫(Sarcocystis)
【要点解析】
肉孢子虫可致肉孢子虫病(sarcocystosis),是一种人畜共患性疾病,呈世界性分布,主要对畜牧业造成一定危害,偶尔寄生于人体。常见种类有猪人肉孢子虫(S.suihominisTaelros)、人肉孢子虫(S.hominis)和林氏肉孢子虫(S.lindemanni),前两者统称为人肠肉孢子虫。
1.生活史
人和弥猴、黑猩猩等食肉类动物为人肠肉孢子虫的终宿主,牛、猪分别为人肉孢子虫和猪人肉孢子虫的中间宿主。人偶可作为其中间宿主在肌肉组织内形成肉孢子囊。
2.要点
(1)肉孢子囊(sarcocyst)呈圆柱形或纺锤形;长径1~5cm,横径0.1~1cm,囊壁内有许多间隔把囊内缓殖子分隔成簇。
(2)成熟卵囊长椭圆形,大小约9~16μm,内含2个孢子囊(sporocyst),其内各含4个子孢子,人肉孢子虫的孢子囊较猪人肉孢子虫的孢子囊稍大。
(3)人体感染后,主要可出现消化道症状,严重者可发生贫血、坏死性肠炎等。在人肌肉中的肉孢子虫囊可破坏所侵犯的肌细胞,如囊壁破裂可释放出一种很强的毒素—肉孢子毒素(sarcocystin)作用于神经系统、心、肾上腺、肝和小肠等,大量时可致死。
(4)诊断本病通常用硫酸锌浮聚法检查粪便中孢子囊或卵囊和活组织检查肌肉孢子虫囊。
(5)肌肉肉孢子虫病病例报告较少。人肠肉孢子虫在我国目前已知分布于云南、广西和西藏,亚洲地区除我国外,泰国也有流行。人通过食入牛、猪等中间宿主肌肉中的肉孢子虫囊而感染。
(6)预防人肠肉孢子虫病应加强牛、猪、羊等动物的饲养管理,加强肉类卫生检疫,不食未熟肉类,切生熟肉的砧板要分开。治疗尚无特效药,可试用磺胺嘧啶、甲氧苄氨嘧啶和磺胺甲异噁唑(TMP-SM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