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寄生虫学要点解析——日本血吸虫
日本血吸虫,Schistosomajaponicum
【要点解析】
1.生活史
日本血吸虫的生活史分为终宿主(人,水牛等)和中间宿主(湖北钉螺)两个发育阶段。感染性尾蚴自钉螺体内逸出后,一旦接触人的皮肤,便在瞬间(1min~5min)钻入皮下,进入组织和循环系统,并在肠系膜和肝门静脉定居、产卵。
2.要点
(1)在终宿主体内,成虫主要寄生在肝门静脉-肠系膜静脉系统;虫卵经粪便排除的过程伴有宿主肠粘膜的破溃。
(2)幼虫的无性繁殖在钉螺体内进行,钉螺是血吸虫唯一的中间宿主,灭螺是血吸虫病防治的重要环节。
(3)血吸虫的感染期是尾蚴;感染方式是经皮肤钻入。
(4)雌虫所产的大多数虫卵顺门静脉血流到肝脏和逆血流到达肠壁。
(5)日本血吸虫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是由成熟的虫卵所致。基本病变为虫卵沉积在组织内诱发虫卵肉芽肿(granuloma)形成,病变部位以肝脏及结肠组织为主。
(6)粪便中发现虫卵或孵化发现毛蚴,是日本血吸虫感染的诊断依据;血清免疫学检测,是目前综合检查日本血吸虫感染的有效手段。
(7)日本血吸虫病防治:宜采用综合措施。查病治病,查螺灭螺,管粪管水和加强个人防护等;研制新的杀虫药物、对环境无害的灭螺新药、基因工程疫苗和标准化免疫检测试剂等是目前血吸虫病防治急需的,而又具有挑战性的课题。
【目的要求】
1.掌握日本血吸虫生活史及完成生活史的必要条件;掌握日本血吸虫虫卵(egg)和尾蚴(cercaria)的形态特征;掌握日本血吸虫病的流行因素及其防治原则。
2.熟悉日本血吸虫的主要致病机理及对人体的危害;熟悉日本血吸虫病常用的病原学及免疫学诊断方法;熟悉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如何及时、正确地采取应急对策与措施以控制急性血吸虫病的爆发流行。
3.了解日本血吸虫成虫(adult)形态结构和毛蚴(miracidium)在水中的形态及运动特点。
表5-1毛蚴与其他水生生物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