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基础医学 > 文章内容

人体寄生虫学要点解析——丝虫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09-08-20 07:19浏览:

人体寄生虫学要点解析——丝虫
  丝虫(filaria)
 
  【要点解析】
 
  1.生活史
 
  在我国流行的班氏丝虫(Wuchereriabancrofti)和马来丝虫(Brugiamalayi)均寄生于淋巴系统,故称淋巴丝虫。雌虫产出的幼虫称微丝蚴(microfilaria)。微丝蚴在淋巴管内由淋巴液经胸导管入血液循环。当媒介按蚊叮咬吸血时,微丝蚴进入蚊体内,发育成感染性的丝状蚴(filariformlarvae),后者在按蚊吸血时经伤口侵入人体,并逐步移行至淋巴系统发育为成虫。两种丝虫的生活史基本相同。
 
 
  2.要点
 
  (1)丝虫生活史需要两个宿主,人为终宿主,按蚊为中间宿主。
 
  (2)两种丝虫均寄生在淋巴系统,班氏丝虫寄生在深部和浅部淋巴系统,以深部多见;马来丝虫多寄生在上下肢浅部淋巴系统。
 
  (3)丝虫的感染方式为媒介蚊虫的叮咬;班氏丝虫的传播媒介主要为淡色库蚊、致倦库蚊;马来丝虫的传播媒介为中华按蚊、雷氏按蚊、嗜人按蚊。
 
  (4)感染阶段均为丝状蚴。
 
  (5)微丝蚴在外周血液中的夜多昼少现象称微丝蚴的夜现周期性(nocturnalperiodicity);班氏丝虫在外周血液出现的时间为10:00pm~2:00am;马来丝虫为8:00pm~4:00am。遵循这一周期性的规律检查血液中的微丝蚴可提高检出率。
 
  (6)丝虫感染后病程分为:①微丝蚴血症:潜伏期后血中出现微丝蚴,一般无症状,成为带虫者或仅有轻度症状。②急性期超敏及炎症反应:淋巴管炎、淋巴结炎及丹毒样皮炎(常见于下肢)和丝虫热(出现上述局部症状时,又伴有畏寒、发热)。③慢性阻塞性病变:象皮肿,乳糜尿,睾丸鞘膜积液。④隐性丝虫病:亦称热带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约占丝虫病人的1%。
 
  【目的要求】
 
  1.掌握以上两种丝虫微丝蚴的形态特征(见配套教材表15-4)。
 
  2.掌握从外周血液检查微丝蚴的厚血膜法和新鲜血滴检查法。
 
  3.熟悉班氏丝虫和马来丝虫中间宿主(按蚊和库蚊)的主要形态特征。
 
  4.熟悉海群生白天诱出法采集外周血液;熟悉在体液和尿液中查找微丝蚴的方法。
 
  5.了解常用的免疫血清学方法及其评价:IHA,ELISA,IFA;了解丝虫病基本消灭后,流行病学监测的策略。
 
  附表两种微丝蚴形态主要鉴别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