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基础医学 > 文章内容

人体寄生虫学要点解析——十二指肠钩虫和美洲钩虫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09-08-19 21:20浏览:

人体寄生虫学要点解析——十二指肠钩虫和美洲钩虫
 
十二指肠钩口线虫(Ancylostomaduodenale,十二指肠钩虫)和
 
美洲板口线虫(Necatoramericanus,美洲钩虫)
 
  【要点解析】
 
  1.生活史
 
  钩虫成虫寄生在小肠,虫卵经粪便排出体外。虫卵在适宜的条件下孵出幼虫,称杆状蚴。后者发育为具有感染性的丝状蚴,当人皮肤与含有感染期幼虫的泥土接触时,幼虫经皮肤感染,进入淋巴管或小血管,经右心至肺,由肺泡进入支气管至咽,随人的吞咽动作进入小肠,发育为成虫。
 
 
  2.要点
 
  (1)生活史简单,无需中间宿主(为土源性蠕虫)。
 
  (2)钩虫的感染阶段是丝状蚴,感染方式是经皮肤(十二指肠钩虫偶可经口)。
 
  (3)成虫为主要致病阶段。虫体寄生于小肠,咬附肠黏膜吸取宿主血液造成慢性失血,其原因包括成虫吸血及边吸边排、黏膜伤口渗血、更换咬附部位原咬附部位继续渗血,以及虫体活动造成的组织和血管损伤。
 
  (4)在粪便内检测到虫卵即可确定钩虫感染,两种钩虫卵形态并无区别。
 
  (5) 钩虫感染与粪便管理不严、劳动生产方式和生活习惯有关。加强粪便管理、改变生产和生活方式是防止钩虫病流行的主要手段。
 
  【目的要求】
 
  1.掌握十二指肠钩口线虫和美洲板口线虫生活史及完成生活史的必要条件,虫卵的形态特点,钩虫病的流
 
  行因素和防治原则;
 
  2.熟悉钩虫病的致病机制,主要病理改变,对人体的损害及常规诊断方法;
 
  3.了解两种钩虫成虫及丝状蚴的形态结构特点及鉴别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