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基础医学 > 文章内容

第八章 生化遗传病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09-08-19 20:56浏览:

 第八章  生化遗传病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一些重要的和常见的生化遗传病的发病机理、临床特征和遗传方式

课程内容

一、珠蛋白生成障碍综合征
1.正常人体血红蛋白的结构和遗传控制:血红蛋白分子结构及其类型;α珠蛋白基因和β珠蛋白基因;珠蛋白肽链合成的发育演变。
2.血红蛋白的异常:血红蛋白结构变异型;血红蛋白结构变异的机制
(单个碱基变换,密码子缺失和插入,移码突变,融合突变);血红蛋白结构变异的遗传效应和临床表现(镰状细胞贫血和HbM遗传性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3.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综合征
α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和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二、血友病:血友病A;血友病B。
三、酶蛋白病
1.氨基酸代谢病:苯丙酮尿症(经典型和恶性型苯丙酮尿症);眼与皮肤白化病(Ⅰ型和Ⅱ型眼与皮肤白化病)。
2.糖代谢病:半乳糖血症(半乳糖血症Ⅰ型、Ⅱ型和Ⅲ型)粘多糖累积症(粘多糖累积症Ⅰ-H型,粘多糖累积症Ⅰ-S型,粘多糖累积症Ⅰ-H/Ⅰ-S型,粘多糖累积症Ⅱ型)。
3.葡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
四、嘌呤代谢病:Lesch-Nyhan综合征
五、受体蛋白病: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
六、膜转运载体蛋白病:肝豆状核变性

考核知识点

一、珠蛋白生成障碍综合征
二、血友病
三、酶蛋白病
四、糖代谢病
五、嘌呤代谢病
六、受体蛋白病
七、膜转运载体蛋白病

考核要求

一、珠蛋白生成障碍综合征
掌握正常人体血红蛋白的结构和遗传控制;血红蛋白结构变异的机制;镰状细胞贫血、HbM遗传性高铁血红蛋白血症、α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和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的发病机制、主要临床特征和遗传方式。
二、血友病
血友病A和血友病B的发病机制、主要临床特征和遗传方式。
三、酶蛋白病
苯丙酮尿症(经典型和恶性型苯丙酮尿症)和眼与皮肤白化病的发病机制、主要临床特征和遗传方式。
四、糖代谢病
半乳糖血症(半乳糖血症Ⅰ型、Ⅱ型和Ⅲ型)粘多糖累积症(粘多糖累积症Ⅰ-H型,粘多糖累积症Ⅰ-S型,粘多糖累积症Ⅰ-H/Ⅰ-S型,粘多糖累积症Ⅱ型)的发病机制、主要临床特征和遗传方式。
五、嘌呤代谢病:Lesch-Nyhan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主要临床特征和遗传方式。
六、受体蛋白病: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发病机制、主要临床特征和遗传方式。
七、膜转运载体蛋白病:肝豆状核变性的发病机制、主要临床特征和遗传方式。

复习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1.融合基因
2.移码突变
二、问答题:
1.试比较α-地中海贫血和β-地中海贫血之间的异同点。
2.请说明服用伯氨喹啉等抗疟药后怎么会引起溶血反应的?其遗传机理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