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基础医学 > 文章内容

第十八章 免疫学治疗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09-08-03 17:34浏览:

第十八章  免疫学治疗

 

学习目的和要求

 

一、掌握主动免疫治疗和被动免疫治疗的基本概念及特点

二、掌握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疗法的基本概念

三、熟悉常用的免疫治疗因子及其适应症

 

课程内容

 

一、免疫治疗的概念和分类

免疫治疗是指利用免疫学原理,针对疾病的发生、发展机制,应用各种治疗因子调整机体的免疫功能,以达到治疗为目的所采取的措施。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免疫治疗可分为:免疫增强和免疫抑制疗法、特异性免疫疗法和非特异性免疫疗法、主动免疫疗法和被动免疫疗法。

分 类

 

原 理 及 举 例

特异性免疫疗法

主动免疫疗法

以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瘤苗)

被动免疫疗法

输注抗体中和毒素或输注效应细胞杀伤靶细胞(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即TIL

非特异性免疫疗法

主动免疫疗法

非特异性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卡介苗,左旋咪唑)

被动免疫疗法

输注效应细胞非特异性地促进免疫功能(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即LAK细胞)

 

以上三种分类方法不是完全独立的,而是相互交叉,有些治疗方法可以归在多种类别中,例如特异性免疫疗法和非特异性免疫疗法中都包括有主动免疫疗法和被动免疫疗法,反之亦然(见上表)。此外,有些免疫治疗因子的作用不能归入上面任何一类,例如,一些细胞因子促进造血的作用。

二、分子治疗

指给机体输入分子制剂,以调节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应答。

1.分子疫苗:合成肽疫苗、重组载体疫苗和DNA疫苗可作为肿瘤和感染的治疗性苗。

2.抗体:

1)多克隆抗体:包括抗感染的免疫血清和抗淋巴细胞丙种球蛋白。  

2)单克隆抗体与基因工程抗体:包括抗细胞表面分子的单抗、抗细胞因子单抗和抗体偶联物(免疫毒素)。

3.细胞因子

1)外源性细胞因子治疗

2)细胞因子拮抗疗法

4.微生物抗原疫苗

用于防治由相应微生物感染而导致的肿瘤。

三、细胞治疗

细胞治疗指给机体输入细胞制剂,以激活或增强机体的免疫应答,如干细胞移植,过继性免疫治疗等。

1.细胞疫苗

1)肿瘤细胞疫苗

2)基因修饰的疫苗

3)抗原提呈细胞疫苗

2.过继性免疫治疗

取自体淋巴细胞,经体外激活、增殖后回输患者,直接杀伤肿瘤或激发机体抗肿瘤作用,如LAKTIL

3.造血干细胞移植

指从骨髓、外周血和脐血中分离干细胞进同种异体移植,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四、生物应答调节剂

1.生物应答调节剂:指具有促进或调节免疫功能的制剂。如微生物制剂(卡介苗、短小棒状杆菌和多糖类物质),胸腺肽等。

2.免疫抑制剂:免疫抑制剂能抑制机体的免疫功能,常用于防止移植排斥反应的发生和自身免疫病的治疗。

1)化学合成药物:包括糖皮质激素、环磷酰胺和硫唑嘌呤。

2)微生物制剂:包括环孢菌素ACsA),FK506和雷帕霉素(rapamycin)。

 

考核知识点

 

一、基本概念

二、常用制剂

三、新型疫苗

 

考核要求

 

一、掌握:

1.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疗法基本概念

2.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疗法基本概念

二、熟悉:

1.免疫毒素概念

2.过继性免疫治疗:LAKTIL

3.生物应答调节剂

三、了解:

常用制剂:分子疫苗、抗体、细胞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