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基础医学 > 文章内容

面 部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09-03-21 10:15浏览:

面  部

面部可分为眶区、鼻区、口区和面侧区,后者又分为颊区、腮腺咬肌区和面侧深区。本节仅叙述面部浅层结构和面侧区。

一、面部浅层结构

(一)皮肤与浅筋膜

面部皮肤薄而柔软,富于弹性。移动性视其与深部组织连接的松紧情况而定,脸部连接疏松,鼻尖等部连接紧密。面部皮肤含有较多的皮脂腺、汗腺和毛囊、是皮脂腺囊肿和疖肿的好发部位。浅筋膜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其中颊部脂肪聚成的团块,称颊脂体。睑部皮下组织少而疏松,此部位易形成水肿。浅筋膜内有神经、血管和腮腺管穿行。由于血供丰富,面部创口愈合快,抗感染能力较强,但创伤时出血较多。面静脉与颅内的海绵窦借多条途径相交通,因此面部感染有向颅内扩散的可能,尤其是口裂以上两侧口角至鼻根的三角形区域,感染向颅内扩散的可能性更大,被称为“危险三角区”。面部的小动脉有丰富的血管运动神经分布,反应灵敏,当情绪激动或患某些疾病时,面部的色泽也随之产生明显的变化。

(二)面肌

面肌属于皮肌,薄而纤细,起自面颅诸骨或筋膜,止于皮肤,不同的肌肉收缩,使面部呈现各种表情,故又称表情肌。面肌主要集中在眼裂、口裂和鼻孔的周围。面肌由面神经支配,面神经受损时,可引起面瘫。

(三)血管、淋巴及神经

1.血管分布于面部浅层的动脉主要为面动脉,有同名静脉伴行。

l)面动脉facial artery:在颈动脉三角内起自颈外动脉,穿经下颌下三角,在咬肌点前缘处,出现于面部。面动脉行程迂曲,斜向前上行,经口角和鼻翼外侧至内眦,改称内眦动脉。面动脉的搏动在下颌骨下缘与咬肌前缘相交处可以触及。面动脉供区出血时,压迫此点可有一定的止血作用。面动脉的后方有同名静脉伴行,浅面有部分面肌覆盖,并有面神经的下颌缘支和颈支越过。面动脉的分支有下唇动脉、上唇动脉和鼻外侧动脉。

2)面静脉facial vein:起自内眦静脉,伴行于面动脉的后方,位置较浅,行程不如面

动脉迂曲,至下颌角下方,与下颌后静脉的前支汇合后,穿深筋膜注入颈内静脉。面静脉通过眼静脉与海绵窦交通。口角平面以上的一段面静脉通常无瓣膜,面肌的收缩或挤压可促使血液逆流进入颅内。

2.淋巴 面部浅层的淋巴管非常丰富,吻合成网。这些淋巴管通常注入下颌下淋巴结

和颏下淋巴结。此外,面部还有一些不恒定的淋巴结,如位于眶下孔附近的颧淋巴结,颊肌表面的颊淋巴结和位于咬肌前缘的下颌淋巴结。以上三群淋巴结的输出管,均注入下颌下淋巴结。

3.神经 面部的感觉神经来自三叉神经,面肌的运动神经来自面神经。

l)三叉神经trigeminal nerve:为混合神经,发出眼神经、上颌神经和下颌神经三大分支,其感觉支除分布于面深部外,终末支穿面颅各孔,分布于相应区域的皮肤。三个较大的终末支是:

l)眶上神经supraorbital nerve:为眼神经的分支,与同名血管伴行。由眶上切迹或孔穿出至皮下,分布于额部皮肤。

2)眶下神经infraorbital nerve:为上颌神经的分支,与同名血管伴行,穿出眶下孔,在

提上唇肌的深面下行,分为数支,分布于下睑、鼻背外侧及上唇的皮肤。

3)颏神经mental nerve:为下颌神经的分支,与同名血管伴行,出颏孔,在降口角肌深,

面分为数支,分布于下唇及颏区的皮肤。

三叉神经3个主支在面部的分布以眼裂和口裂为界,眼裂以上为眼神经的分支分布,口裂以下为下颌神经分支分布,两者之间为上颌神经分支分布。

面神经facial nerve:由茎乳孔出颅,向前穿入腮腺,先分为上、下两干,再各分为数支并相互交织成丛,最后呈扇形分为五组分支,支配面肌。

l)颞支 tempora branches:经腮腺上缘,斜跨颧弓,支配额肌和眼轮匝肌上部。

2)颧支 zygomatic branches:由腮腺前端穿出,支配眼轮匝肌下部及上唇诸肌。

3)颊支buccal branches:出腮腺前缘,支配颊肌和口裂周围诸肌。

4)下颌缘支 marginal mandibular branch:从腮腺下端穿出后,行于颈阔肌深面,越过面动、静脉的浅面,沿下颌骨下缘前行,支配下唇诸肌及颏肌。

5)颈支cervical branch:由腮腺下端穿出,在下颌角附近至颈部,行于颈阔肌深面,并支配该肌。

二、面侧区

面侧区为位于颧弓、鼻唇沟、下颌骨下缘与胸锁乳突肌上份前缘围成的区域,包括颊区、腮腺咬肌区和面侧深区。本节重点介绍后两个区域。

(一)腮腺咬肌区

本区主要结构为腮腺、咬肌,以及有关的血管、神经等。

1.腮腺parotid gland 略呈锥体形,底向外侧,尖向内侧突向咽旁,可分为深、浅两部,通常以下颌骨后缘或以穿过腮腺的面神经丛作为两者的分界。

腮腺位于面侧区,上缘邻接颧弓、外耳道和颞下颌关节;下平下颌角;前邻咬肌、下颌支和翼内肌的后缘,浅部向前延伸,覆盖于咬肌后份的浅面;后缘邻接乳突前缘及胸锁乳突肌前缘的上份。深部位于下颌后窝内及下颌支的深面。腮腺的深面与茎突诸肌及深部血管神经相邻。这些肌肉和血管、神经包括颈内动、静脉,舌咽、迷走、副及舌下神经共同形成“腮腺床”,紧贴腮腺的深面,并借茎突与位于其浅面的颈外动脉分开。

2.腮腺咬肌筋膜 为颈深筋膜浅层向上的延续,在腮腺后缘分为深、浅两层,包绕腮腺形成腮腺鞘,两层在腮腺前缘处融合,覆盖于咬肌表面,称为咬肌筋膜。腮腺鞘与腮腺结合紧密,并发出间隔,深入到腺实质内,将腮腺分隔成许多小叶。由于腮腺有致密的筋膜鞘包裹,有炎症时常引起剧痛。腮腺鞘的浅层特别致密,而深层薄弱且不完整,腮腺化脓时,脓肿不易从浅层穿透,而易穿入深部,形成咽旁脓肿或穿向颈部。由于有间隔分隔,化脓性腮腺炎多为小叶性脓肿,故在切开排脓时,应注意引流每一脓腔。

3.腮腺管parotid duct 由腮腺浅部的前缘发出,在颧弓下一横指处,向前横跨咬肌表面,至咬肌前缘急转向内侧,穿颊肌,在颊粘膜下潜行一段距离,然后开口于与上颌第二磨牙相对处的颊粘膜上。开口处粘膜隆起,称腮腺乳头,可经此乳头插管,进行腮腺管造影。用力咬合时,在咬肌前缘处可以触摸到腮腺管。腮腺管的体表投影相当于自鼻翼与口角间的中点至耳屏间切迹连线的中13段。

4.腮腺淋巴结parotid lymph nodes 位于腮腺表面和腺实质内。浅淋巴结引流耳廓、颅顶前部和面上部的淋巴。深淋巴结收集外耳道、中耳、鼻、腭和颊深部的淋巴。浅、深淋巴结均住入颈外侧淋巴结。

5.穿经腮腺的结构 纵行的有颈外动脉,颞浅动、静脉,下颌后静脉及耳颞神经;横

行的有上颌动、静脉,面横动、静脉及面神经的分支。上述血管神经的位置关系,由浅入深,依次为:面神经分支、下颌后静脉、颈外动脉及耳颞神经。

l)面神经 facial nerve:在颅外的行程中,因穿经腮腺而分为三段。

第一段:是面神经干从茎乳孔穿出至进人腮腺以前的一段,适位于乳突与外耳道之间的切迹内。此段长1~15cm,向前经过茎突根部的浅面,此段虽被腮腺所遮盖,但尚未进入腮腺实质内,故显露面神经主干可在此处进行。

第二段:为腮腺内段。面神经主干于腮腺后内侧面进人腮腺,在腮腺内通常分为上、下

两干,再发出分支,彼此交织成丛,最后形成颞、颧、颊、下颌缘、颈五组分支。面神经位于颈外动脉和下颌后静脉的浅面。正常情况下,面神经外膜与腮腺组织容易分离,但在病变时二者常紧密粘连,术中分离较为困难。腮腺肿瘤可压迫面神经,引起面瘫。

第三段:为面神经穿出腮腺以后的部分。面神经的五组分支,分别由腮腺浅部的上缘、

前缘和下端穿出,呈扇形分布,至各相应区域,支配面肌。

2)下颌后静脉retromandibular vein:颞浅静脉和上颌静脉与同名动脉伴行,穿入腮腺,汇合形成下颌后静脉,在颈外动脉的浅面下行,分为前、后二支,穿出腮腺。前支与面静脉汇合,注入颈内静脉;后支与耳后静脉合成颈外静脉。

3)颈外动脉external carotid artery:由颈部上行,经二腹肌后腹和茎突舌骨肌深面,入下颌后窝,由深面穿入腮腺,行于下颌后静脉的前内侧,至下颌颈平面分为两个终支。上

颌动脉行经下颌颈内侧入颞下窝;颞浅动脉在腮腺深面发出面横动脉,然后跨颧弓至颞区。

此外,耳颞神经亦穿入腮腺鞘,在腮腺深面上行,出腮腺至颞区,当耳颞神经因腮腺肿胀或受肿瘤压迫时,可引起由颞区向颅顶部放射的剧痛。

6.咬肌masseter muscle起自颧弓下缘及其深面,止于下颌支外侧面和咬肌粗隆。该

肌的后上部为腮腺所覆盖,表面覆以咬肌筋膜,浅面有面横动脉、腮腺管、面神经的颊支和下颌缘支横过。咬肌与颞肌,翼内、外肌共同组成咀嚼肌。

(二)面侧深区

此区位于颅底下方,口腔及咽的外侧,其上部为颞窝。

1.境界 此区为一有顶、底和四壁的腔隙,其内容有翼内、外肌及出入颅底的血管、神经。前壁为上颌骨体的后面;后壁为腮腺深部;外侧壁为下颌支;内侧壁为翼突外侧板和咽侧壁;顶为蝶骨大翼的颞下面;底平下颌骨下缘。

2.内容

l)翼内、外肌

翼内肌 medial pterygoid muscle起自翼窝,肌纤维斜向外下,止于下颌支内侧面的翼肌粗隆。翼内肌单侧收缩时,使下颌骨向对侧移动,两侧同时收缩时,使下颌骨上提和前移。

翼外肌lateral pterygoid muscle有两头,上头起自蝶骨大翼的颞下面,下头起自翼突外侧板的外面。两束肌纤维均斜向外后方,止于下颌颈前面的翼肌凹。

翼内肌位于颞下窝的下内侧部,翼外肌位于上外侧部。两肌腹间及其周围的疏松结缔组织中,有重要的血管、神经穿行。

2)翼丛 pterygoid plexus:是位于颞下窝内,翼内、外肌与颞肌之间的静脉丛。翼丛收纳与上颌动脉分支伴行的静脉,最后汇合成上颌静脉,回流到下颌后静脉。翼丛与上颌动脉位于颞下窝的浅部;翼内、外肌的肌腹,下颌神经及其分支则位于该区的深部。

翼丛通过眼下静脉和面深静脉与面静脉相通,并经卵圆孔网及破裂孔导血管与海绵窦相通,故口、鼻、咽等部位的感染,可沿上述途径蔓延至颅内。

3)上颌动脉maxillary artery:平下颌颈高度起自颈外动脉,经下颌颈的深面入颞下窝,行于翼外肌的浅面或深面,经翼上颌裂入翼腭窝。上颌动脉以翼外肌为标志可分为三段。

第一段:位于下颌颈深面,自起点至翼外肌下缘。其主要分支有: 下牙槽动脉inferior alveolar artery经下颌孔人下颌管,分支至下颌骨、下颌牙及牙龈,终支出颏孔,分布于颏区。脑膜中动脉middle meningeal artery行于翼外肌深面,穿耳颞神经两根之间垂直上行,经棘孔入颅,分布于颞顶区内面的硬脑膜。

第二段:位于翼外肌的浅面或深面,分支至翼内、外肌,咬肌和颞肌,另发出颊动脉

buccal artery与颊神经伴行,分布于颊肌和颊粘膜。

第三段:位于翼腭窝内,主要分支有:①上牙槽后动脉posterior superior alveolar artery向前下穿人上颌骨后面的牙槽孔,分布于上颌窦、上颌后份的牙槽突、牙、牙龈等。②眶下动脉 inferior orbital artery经眶下裂、眶下管,出眶下孔,沿途发出分支,分布于上颌前份的牙槽突、牙、牙龈,以及分布于下睑及眶下方的皮肤。

4)下颌神经mandibular nerve:为三叉神经最大的分支,自卵圆孔出颅进入颞下窝,主干短,位于翼外肌的深面。下颌神经发出的运动支支配咀嚼肌,包括翼内肌神经、翼外肌神经,颞深前、后神经和咬肌神经。下颌神经还发出下述4个感觉支。

l)颊神经buccal nerve:经翼外肌两头之间穿出,沿下颌支前缘的内侧下行至咬肌前缘,

穿颊肌分布于颊粘膜、颊侧牙龈,另有分支穿颊脂体分布于颊区和口角的皮肤。

2)耳颞神经auriculotemporal nerve:以两根起自下颌神经,环绕脑膜中动脉,然后合成一干,沿翼外肌深面,绕过下颌骨髁突的内侧至其后方转向上行,穿入腮腺鞘,于腮腺上缘处浅出,分布于外耳道、耳廓及颞区的皮肤。

3)舌神经lingual nerve:经翼外肌深面下行,途中接受鼓索的味觉纤维和副交感纤维,

继续向前下行,位于下颌支与翼内肌之间,达下颌下腺的上方,再沿舌骨舌肌的浅面前行至口底,分布于下颌舌侧牙龈、下颌下腺、舌下腺、舌前23及口底的粘膜。

4)下牙槽神经 inferior alveolar nerve:位于舌神经的后方,与同名动、静脉伴行,经下颌孔,入下颌管,发支分布于下颌骨及下颌诸牙,出颏孔后,称颏神经,分布于颏区皮肤。

(三)面侧区的间隙

面侧区的间隙位于颅底与上、下颌骨之间,是散在于骨、肌肉与筋膜之间的间隙,彼此相通。间隙内充满疏松结缔组织,感染可沿间隙扩散,主要介绍以下两个间隙。

1.咬肌间隙masseter space 为位于咬肌深部与下颌支上部之间的间隙,咬肌的血管神经即通过下颌切迹穿入此隙,从深面进入咬肌。此间隙的前方紧邻下颌第三磨牙,许多牙源性感染如第三磨牙冠周炎、牙槽脓肿和下颌骨骨髓炎等均有可能扩散至此间隙。

2.翼下颌间隙 pterygomandibular space位于翼内肌与下颌支之间,与咬肌间隙仅隔以下颌支,两间隙经下颌切迹相通。此间隙内有舌神经、下牙槽神经和同名动、静脉通过。下牙槽神经阻滞,即注射麻醉药液于此间隙内。牙源性感染常累及此间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