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12-11-01 19:53浏览:
次
1.多起病于6岁以前,表现为依恋对象分离前过分担心依恋对象可能遇到伤害,或者一去不复返。
2.过分担心依恋对象不在身边时发生自己走失,被绑架等情况,以至可能自己再也见不到亲人。
3.每次出现分离时会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等躯体症状,也可表现为烦躁不安、哭喊、发脾气、痛苦、淡漠或社会性退缩。
1、反社会性品行障碍 ①起始于儿童少年期,以反社会性行为、攻击性行为及对立违抗性行为为主要临床表现;②日常生活和社会功能明显受损;③症状持续至少已6月;④排除反社会性人格障碍、躁狂发作、抑郁发作、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等其他疾病。
2、对立违抗性障碍 ①起始于儿童期,以对立违抗性行为为主要临床表现,无更严重的违法或冒犯他人权利的反社会性或攻击性行为;②上述症状已形成适应不良,并与发育水平明显不一致;③症状持续至少已6月;④排除反社会性人格障碍、躁狂发作、抑郁发作、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等其他疾病。
1、儿童多动症 患者由于多动和冲动,常发生与同伴间的打斗与纠纷、不遵守学校纪律等问题,也可能因受挫折而出现反抗和攻击性言语。但多动症患者同时具有明显的注意缺陷,经过中枢神经兴奋剂治疗后症状能够改善,以此与品行障碍相鉴别。若多动症患者合并品行障碍的临床表现,则应当做出两种诊断。
2、心境障碍 在躁狂或抑郁的发作期,都可能出现攻击、破坏或对抗行为,但患者具备明显的情绪高涨或情绪低落,行为异常只是临床表现的一个方面,经过相应药物治疗症状能全部消失。
3、儿童精神分裂症 患者在病前、病初和病后可以出现行为问题,但这仅仅是临床表现的一部分,患者还具备精神分裂症的基本症状,如幻觉、妄想、思维障碍、感知觉障碍和语言异常等,经过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包括行为在内的各种症状均会减轻或完全消失。
4、精神发育迟滞 由于智力低下,患者思维及判断能力差,也容易出现攻击性行为,可能发生一些违法和对立违抗行为。但是,精神发育迟滞患者智力低下,社会适应能力差,以此可与品行障碍相鉴别。若患者两类问题同时存在,且行为问题的严重程度不能完全归于智力低下所致,则应当诊断为精神发育迟滞合并品行障碍。
5、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由于脑组织损伤、脑功能受损,可能会出现行为障碍。而脑外伤、癫痫等都可以出现攻击性行为或反社会行为,如冲动伤人、毁物、难以管理等。一些患者也可以出现说谎、盗窃和性攻击等类似于品行障碍的表现,但依其有脑损害的病史和神经系统的阳性体征可与品行障碍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