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12-11-01 19:50浏览:
次
本病好发于夏秋季,雨后闷热天气尤为多见。好发于面、颈、四肢和躯干等暴露部位。典型皮损为条状、斑片状或点簇状水肿性红斑,上有密集的丘疹、水疱及脓疱,部分脓疱融合成片,可出现糜烂、结痂、少数皮损中央可呈稍下陷的灰褐色表皮坏死;若侵犯眼睑时肿胀明显。自觉灼热、灼痛或瘙痒。严重者出现发热、头痛、头晕、恶心和浅表淋巴结肿大等全身症状[1-3]。病程约1周,愈后局部遗留暂时性色素沉着。
,,,0.0.0.0 46339,201,痈初起为毛囊及其附近炎症性硬块,表面光滑,紧张发亮,色潮红,边缘局限。皮损迅速向四周及深部组织发展,继而化脓,中央区皮肤坏死,形成多个脓头,脓栓脱落后留下多个带有脓性基底的深在溃疡,状如蜂窝,愈后遗留疤痕。近位淋巴结可肿大,全身症状可严重,有畏寒、高热、头痛、食欲不振等。严重者可因败血症而危及生命。多见于成人,好发于颈、背、肩、臀及大腿等处。1.苔藓状淀粉样变:好发于男性,成人多见,皮损好发于胫前,臂外侧和背部,表现为芝麻至绿豆大小的半球形,圆锥形或多角形丘疹,质硬,正常肤色多淡红,褐色,部位丘疹可密集分布,丘疹顶端可见苔藓样变,角化过度和少许鳞屑,自觉剧烈瘙痒。
2.斑状淀粉样变:好发于中年女性,常发生于上背,颈,胫前,乳房,大腿很臀部等处,皮疹为灰色,蓝色或褐色的色素沉着斑呈网状或波纹状,可无自觉症状或仅有轻度瘙痒,个别个体摩擦可使症状加重,甚至个别个体的正常皮肤经持续摩擦后可出现同样损害,故又称摩擦性或刺激性淀粉样变,有时苔藓样淀粉样变和斑状淀粉样变可见同一个个体,甚至同一部位,称为双相型或混合型皮肤淀粉样变。
温热季节,好发于皮肤皱襞部位;皮损呈潮红,肿胀,浸渍,糜烂等特点。应与下列疾病鉴别:急性湿疹,部位不定,皮疹多形性,渗出明显。
接触性皮炎,有接触史,皮损范围同接触物。
股癣边缘炎症明显,呈丘疱疹,真菌镜检阳性
好发于颜面,手背,胸,背等处,除掌跖外,亦见于四肢等其他部位,初起损害为一个多多个淡黄色或浅褐色的扁平丘疹,圆形,卵圆形或不规则形,界限清楚,表面呈颗粒状,大小在1cm左右,以后缓慢增大,变厚,数目增多,颜色变深,呈褐色,甚至黑素疣状丘疹或斑块,表面常覆有油腻性鳞屑,通常难以自行消退,呈良性经过,恶变形极少。
,,,0.0.0.0 46345,201,青壮年较多见。外伤后经过一定潜伏期发病。好发于四肢暴露部位,初发病灶在皮肤外伤处出现单个粉红色无痛性丘疹,如疣刺状,干燥,逐渐向外扩大形成斑块,结节,表面呈疣状增殖改变,也可沿淋巴管扩散或自身接种,出现卫星样或远距离多发病灶,有时也可像淋巴型孢子丝菌病样分布,继发细菌感染后病损可化脓,破溃,有臭味,久病后,在同一病损部位出现多次瘢痕愈合,亦可在瘢痕上再瘢痕上再新发病损,类似皮肤结核表现。病损一般局限,沿周边或淋巴管扩散,少数患者受损可泛发,甚至引起血行播散。由于皮损反复发生,感染,结疤且长期不愈,可形成象皮肿,畸形,致残,或发生癌变。
,,,0.0.0.0 46347,201,自身敏感性皮炎一般出现在原发皮损加重之后的数天到数周。皮损有明显对称性分布的倾向,除原发病灶附近新发皮损外,可见对称性分布弥漫或散在丘疹、丘疱疹及水疱,呈群集性,可相互融合,边界不清。可见“同形现象”,如沿搔抓部位呈线状排列的皮疹。少数患者可发展为湿疹性红皮病。皮疹最常见于四肢,也可见于面部,较少累及躯干。自觉瘙痒剧烈
,,,0.0.0.0 46348,201,"1.常见于皮脂腺丰富的颜面部,小的如豆,大则可至小柑桔样。囊肿呈圆形,位于皮内,并向皮肤表面突出,囊壁与皮肤紧密黏连,中央可有一小色素点。临床上可以根据这个主要特征与表皮样囊肿作鉴别。灰白色凝乳状、有臭味的内容物偶可流出。
2.皮脂腺囊肿发生缓慢,呈圆形,与周围组织界限明显,质地软,无压痛,可活动。一般无自觉症状。
3.皮脂腺囊肿继发感染时可表现为:局部皮肤红肿、变软、皮温升高、疼痛、化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