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12-11-01 19:50浏览:
次
(二)扁平黄色瘤,本型呈柔软淡黄到淡棕色斑或轻度高起的斑块。局限或泛发,直径可达5cm,可发生于眼睑(脸黄色瘤)、头,颈、躯干和四肢。皮损亦见于手掌、掌纹处及指尖。扁平黄色瘤通常持久存在,亦可与结节性黄色瘤。发疹性黄色瘤等伴发。约60%的患者患有III型高脂蛋白血症,少数可患有IV型高脂蛋白血症,但亦有见于血脂蛋白正常者。
(三)腔腱黄色瘤,可侵犯肌腱韧带、肌膜和骨膜,常侵犯手背、手指、肘、膝和足跟部,皮肤呈无痛性坚实结节,大小约1m或更大,以指节和跟腱部皮损最明显。可与结节性黄色瘤和睑黄色瘤伴发。腱黄色瘤见于II型和III型高脂蛋白血症,偶亦见于血脂正常而患有脑-腱黄色瘤病(cetebrotendinous xanthomatosis)的患者,其特点为白内障、肌腱、肺和小脑黄色瘤病,由于小脑受侵,出现小脑共济失调和智力减退。此外亦有报告血脂正常的患者发生腱黄色瘤者。血脂异常纠正后,腱黄色瘤可不消退。
(四)发疹性黄色瘤,为突发性成群、红或黄色丘疹,帽针头至豌豆大小,周围绕以红晕,类似脓疱,伴剧痒,可形成溃疡。皮损常自行消退,好发于四肢伸侧,特别是肘膝部和臀、背、腹和躯干受压处。颜面、头、唇和上腭不常受累,口腔损害往往独立,但亦可群集形成斑块,可伴发Koebner现象。皮损可因血浆中出现高浓度甘油三脂所致,亦可见于患I、III、IV或V型高脂蛋白血症患者。血清脂质异常消退后,皮损往往消退而不遗留痕迹,偶有色素减退。
(五)睑黄色瘤,呈黄白色扁平或稍隆起斑片或斑块,主要位于上睑,亦见于下睑,特别是内眦处。皮损可互相融合,触之柔软。主要见于成人,偶亦见于青少年及儿童,约25%的患者伴发血浆胆固醇水平增高。青年期发生睑黄色瘤者,其高脂蛋白血症的发生率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