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决于病变的广泛程度。病人轻重差别极大,轻者可无症状,重者可猝死。有些病人心功能不全的征象很明显,但组织学改变较少,这种临床和病理分离的现象,在立克次氏体疾病中最为典型。若病变累及心包或心内膜,即可有心包积液;心内膜、心瓣膜有赘生物形成或溃疡性变化,或有附壁血栓形成。
心肌炎的病变也可侵及心脏的起搏传导系统如窦房结、房室结、房室束、束支和普尔基涅氏纤维,即成为临床上心律失常的发病基础。症状和体征常见的主要为原发感染或原发疾病的全身表现和特异性表现,如疲劳、发热、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等。心肌受累可以是明显的或隐袭的,常有心前区不适的心包炎典型症状,有时疼痛可类似心绞痛,常由于心搏量减少而冠状动脉供血相对不足所致。当出现心动过速与发热程度不成比例、不能解释的低血压、充血性心衰症状或心脏自律和传导障碍时,临床上应高度怀疑有心肌炎的可能,猝死常由于心律失常所致,可以是心肌炎的初发表现。
体检可有心脏稍大,第一心音减弱和第三心音和(或)第四心音增强,引起房性或室性奔马律及心脏杂音。胸部X射线检查常无改变,病变迁延不愈者可有心脏扩大。多达 1/3病例心电图有缺血性ST-T改变、低电压、 Q-T间期延长、束支传导阻滞和过早搏动等。血清肌酸磷酸激酶 (CPK)及其同功酶、乳酸脱氢酶(LDH)等活性增强。另外,还有炎症性表现的血白细胞增多,血沉加快及C反应蛋白阳性等。放射性核素67Ga(67镓)心肌扫描,因67Ga对炎性病灶有一定的亲和力,故心肌内出现此种物质是感染的有力证据而有助于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