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12-11-01 19:31浏览:
次
返流性食管炎的病理分级有以下几种分法:
1.Wolf和Lazar分度法
Wolf和Lazar根据病理改变,结合临床所见,将食管炎分为以下6度
(1)第1度:病人有胃食管返流引起的烧心症状,组织学证明有食管炎,但肉眼所见为正常或粘膜稍充血,呈鲜红色,与胃粘膜近似。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外科梁辉
(2)第2度:组织学证明为弥漫性、表浅性食管炎,内窥腔镜见粘膜充血L、水肿、变脆、上皮糜烂或呈线样表浅溃疡改变,但X线上除了见到疝外,未发现其他异常。
(3)第3度:组织学见慢性表浅、弥漫性食管炎、局限性表浅溃疡;内窥镜见食管下段广泛溃疡形成,看不到正常粘膜,有轻度狭窄:X线检查发现远端食管扩张受限,食管造影显示边缘细锯齿状,粘膜纹理扭曲不规则。
(4)第4度:最突出的特点是在鳞柱状上皮交界以上的一段食管纤维性狭窄,内窥镜和X线检查发现食管有0.5cm–2cm狭窄段,扩张受限,有时也见到与第3度相同的食管炎征象。
(5)第5度:突出的形态是在鳞柱状上皮交界有孤立的穿入性边缘溃疡,常形成局限性狭窄,食管短缩;内窥镜检查有时不能通过,只是狭窄的近侧粘膜有表浅的炎症;X线检查发现有溃疡的实影、持续存在的钡剂点片和管腔狭窄。
(6)第6度:食管较长段纤维性、永久性狭窄和缩短,仍有慢性炎症;食管镜检查通过困难;X线检查见食管一长段不规则的狭窄和鳞柱状上皮连接线上移的征象。
Allison认为,第1度—第3度是可以恢复的,如有食管裂孔疝,单纯修补手术后炎症则能消失;第4度–第6度多需做切除术。近年来,一部分学者主张只作消除返流的手术,狭窄也可恢复。
2.Skinner和Belsey炎症分级法
Skinner和Blsey根据内窥镜观察,将炎症分为4级
(1)I级:食管粘膜充血。
本级食管炎是可逆的,行内科治疗,效果往往是令人满意的。
(2)II级:浅溃疡,已有膜形成,开始出现于食管皱襞的顶部,最后延周径扩展.膜被揭去后出现粗糙的出血面。溃疡开始于粘膜交界处,并向近端扩展。
本级食管炎行内科治疗不可能持续有效,但采取有效的抗返流步骤后,粘膜可完全愈合。
(3)III级:内窥镜下表现同II级,但食管壁进行性地为纤维组织所浸润。纤维组织的沉积在粘膜下层开始,向外发展累及肌层。在此时期可无狭窄,但纤维组织收缩的结果是使食管进行性短缩。
本级食管炎的治疗问题较复杂,因为食管的后天性缩短较难在技术上使抗返流步骤达到满意的效果。在这种情况下,有时需要作Collis型胃成形术或下段食管切除重建术。
(4)IV级:晚期,食管腔进行性、纤维化性狭窄。
本级食管炎有明显狭窄者,理想的治疗是扩张狭窄及采取有效的抗返流步骤。不幸的是,对这种后天性的食管缩短,向样需要作胃成形术或食管切除重建术。
3.Tylgat的分级方案
Tylgat于1992年为判断药物疗效,设计出如下返流性食管炎的分级方案:
(1)0级:外观正常,无粘膜损害。
(2)I级:胃、食管交界处有片状充血红斑,粘膜轻度易脆,远端粘膜失去光泽。
(2)II级:斑点状、条状表浅糜烂灶,上面覆盖白色分泌物。
(4)III级:融合的粘膜糜烂灶,其上有分泌物或腐痴。
(5)IV级:不同部位的溃疡和不同程度的狭窄。
以食管粘膜的内镜下表现作为判断RE级别的依据。内镜下食管粘膜破损程度分为四级:
A级;黏膜破损长不超过5mm
B级;至少1处>5mm且互不融合
C级;至少1处有2条破损且互相融合
D级;融合成全周的黏膜破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