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12-11-01 19:31浏览:
次
烧心是指剑突下或胸骨后的烧灼感或发热感,可以表现为烧灼样疼痛,常常发生于进餐后1小时左右,尤其是饱餐后。有的人可以发生于饥饿时。烧心感多见于反流性食管炎。偶发的烧心并无多大临床意义。但是持续或反复的烧心,就该引起警觉,需要临床重视。
如果各种检查结果提示,无异常发现,是不是可以认为患者是“无病装病”呢?这里提出了一个功能性烧心的概念。
功能性烧心是指患者有烧心症状,但是各种检查均提示没有器质性疾病或食管反流性疾病,无法解释。在临床上表现为发作性胸骨后烧灼感,属于食管功能紊乱性疾病。
功能性烧心与高度焦虑、情绪不稳以及社会支持度较低等密切相关,而与进食、体位关系不大。功能性烧心常见的精神症状有焦虑症,多数学者认为可能与内脏的高度敏感性有关。
那么功能性烧心的诊断标准是什么呢?
根据罗马III的诊断标准,功能性烧心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1. 烧灼样胸骨后不适或疼痛。
2. 没有食管酸反流引起症状的证据。
3. 没有伴有组织病理学异常的食管动力障碍。
诊断前至少出现症状6个月,仅3个月症状符合上述标准。
罗马III标准将功能性烧心经食管pH监测证实的有酸相关症状事件发生但食管酸暴露正常的病人以及抗反流治疗有效的病人排除在功能性烧心之外。
罗马III标准认为只有在内镜下无食管粘膜糜烂、食管酸暴露正常、症状指数(烧心症状发作与酸反流事件相关的次数占酸反流事件次数的百分比,>50%为阳性)阴性、经质子泵抑制剂试验性治疗无明显改善的病人才诊断为功能性烧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