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12-11-01 19:25浏览:
次
近年来,随着对哮喘发病机理的深入研究,人们逐渐发现一些特殊类型的哮喘,其病因及临床表现均与典型哮喘不同,容易造成误诊误治。
咳嗽性哮喘: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顽固性干咳,无明显喘息,体检肺部无哮鸣及湿罗音,易误诊为上呼吸道感染及急、慢性支气管炎。多数有明显的季节性,并有个人或家庭过敏史。病人的咳嗽多在夜间或清晨出现或加重,白天可无症状。用舒喘灵吸入作支气管扩张试验或支气管激发试验可助确诊。其治疗与过敏性哮喘基本相同。
运动性哮喘:病人在剧烈运动(如跑步、竞走、爬山、球类运动等)6分钟以上、停止运动后10分钟之内喘憋症状明显,随后症状逐渐缓解。因此,对运动后出现咳嗽、胸闷,并能闻及广泛肺部哮鸣音的病人,标准运动试验后受试者较运动前下降15%~20%即可确诊。在运动前雾化吸入舒喘灵或喘乐宁,可预防哮喘发作。
月经性哮喘:可分为月经前哮喘和月经期哮喘,前者于月经来潮前5~7天发作,月经来潮后症状自行缓解。国外报告哮喘妇女月经前或月经期症状加重者占40%。一旦确诊,可给予丹那唑及支气管扩张剂治疗,多数病人的症状可得到较好控制。
妊娠期哮喘:妊娠对哮喘病情的影响,大约1/3改善、1/3不变、1/3恶化、可发生先兆子痫、早产及围产期死亡率增加,同时新生儿低氧血症发生率、低体重儿及新生儿死亡率较正常产妇为高。因此,专家建议孕妇心率大于120次/分、呼吸频率大于30次/分、中度以上呼吸困难或喘鸣或辅助呼吸肌参与呼吸者应住院治疗。
夜间哮喘:是指哮喘病人的喘息症状在夜间出现或加重,不仅干扰正常睡眠,还可以引起低氧血症,甚至死亡。白天有哮喘症状或哮喘急性发作的病人常在夜间发作,月经来潮前后,或气候温度及湿度突变的情况下更易发生。常在午夜至清晨发作,开始可先有咳嗽,随之出现哮喘发作,病人由卧位变换成坐位而不能使哮喘症状缓解。为预防夜间哮喘的发作,病人临睡前可口服长效氨茶碱或吸入色苷酸钠。同时,应积极寻找有关发病诱因并消除之,如胃食管返流者可抬高头睡眠或服用抑酸剂,注意保持室内一定温度和湿度。
职业性哮喘:这是接触职业性致病物质所引起的一种可逆性气道阻塞性疾病,以咳嗽、胸闷和喘息为主要特征。目前已知职业性哮喘的病因多达200余种,因此,为预防本病的发生,应注意改善工作环境,减少空气中的有害气体,防止致喘物质进入体内,同时应加强个人防护。
药物性哮喘:能引起哮喘的药物多达100余种,其中最常见的为阿司匹林类、磺胺类、抗生素类、碘制剂、β受体阻断剂、各种蛋白制剂及麻醉剂等。这些药物可使哮喘症状加重,或非哮喘病人用后出现哮喘发作,应视为药物所致,应立即停药或更换其他药物,同时应给予平喘药物治疗。
心因性哮喘:因情绪激动等精神因素而促发哮喘或使哮喘加重的病人,表现为不停地过度换气,但无哮鸣音、紫绀等表现。治疗上可以心理疗法为主,给予安慰剂后症状可减轻,暗示疗法往往可收到奇效。
(原文刊登于‘健康报’2000年10月26日第6116期第4版)
张心中 主任医师 教授
益都中心医院 呼吸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