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疾病症状 > 文章内容

警惕寒冷季节的腿痛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12-11-01 19:22浏览:

 患高血压十余年的张老伯今年66岁,退休后除坚持服降压药外还每天锻炼身体,所以一直以来身体都很好。去年八月起,张老伯感到右腿在走一段路后有疼痛,当时他没有太多在意。在今年春节的前几天,上海连续遭遇寒流时,张老伯感右腿疼痛突然加重,就到一路边广告所宣传的能治疗腰腿痛的小诊所治疗,服了小诊所开的许多药,腿痛却不见有好转。等到春节后,张老伯在家人陪同下到华山医院就诊时,B超显示右腿动脉血管已完全堵塞至大腿根,右脚趾已部分坏死。华山医院血管外科医师立即给张老伯做手术,从右大腿动脉取出大量的血栓,保住了右大腿。但右脚趾因已坏死,只得将脚趾截除。
象张老伯这样的病人华山医院去冬今春收治过多例,遗憾的是由于病人到医院时下肢已有坏死,最后不得不行截趾或截肢术。其实,如果高血压患者能意识到下肢血管的病变并及时治疗,就能完全避免截肢的后果。
我们知道目前引起高血压的主要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除高血压外,动脉粥样硬化还会导致全身各重要脏器的动脉狭窄及闭塞,大家熟悉的有冠状动脉狭窄引起的冠心病及脑血管狭窄导致的脑中风。其实,不为大家所重视的下肢动脉硬化狭窄症也有很高的发病率,据统计,在有高血压的动脉粥样硬化病人中,下肢动脉的硬化狭窄的发生率高达79.9%。下肢动脉硬化狭窄导致下肢缺血的早期表现为间歇性跛行,即在步行一段距离后,病人小腿会出现疼痛而不得不停止步行,休息几分钟后疼痛即缓解,如此症状反复出现称间歇性跛行。往往有很多病人不了解自己的这一疼痛特点,而一直在骨科或神经科就诊,从而延误了诊断及治疗。其实,有间歇性跛行的症状,踝肱指数小于0.75,且B超或CT、磁共振动脉造影提示下肢动脉有狭窄,即使动脉还没有闭塞,病人就应在血管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目前常用且有效的手术方法是下肢动脉的自体静脉或人造血管搭桥术,医学术语称旁路移植术。此手术能有效改善下肢的供血状态,防止下肢缺血的发生。缺点是术后一段时间内移植血管有再狭窄的可能。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一种微创的治疗方法在动脉硬化狭窄症的治疗中得到运用,就是血管的腔内治疗。即采用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术治疗下肢动脉的狭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如果下肢动脉粥样硬化进一步发展,就会导致动脉的完全闭塞,病人会出现静息痛,即下肢在不运动时也会有疼痛,或夜间会因疼痛而不能入睡,这些都提示下肢有严重的缺血甚至坏死。此时,及时的血管外科有效治疗,也能挽救病人的肢体。有时,下肢的硬化血管受到寒冷刺激,血管强烈收缩导致管腔闭塞及血栓形成,或因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导致心脏的栓子(心梗的附壁血栓等)脱落堵塞下肢动脉,病人都会出现突然的下肢持续性疼痛。此时,病人必需赶快到医院看急诊,如在血栓发生的6-8小时之内接受取栓手术,就可以避免因下肢坏疽而行截肢术。待度过缺血的急性期后再按下肢动脉硬化狭窄症治疗。

何勍   主治医师 讲师

上海华山医院  血管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