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尿是肾病患者不容忽视的症状之一。究竟什么是蛋白尿?为何蛋白尿屡消不止?如何才能使蛋白尿彻底消除呢?针对这些问题,下面我总结了一些蛋白尿知识,跟大家共享。
一、西医如何解释蛋白尿
什么是蛋白尿?这个问题是很多肾病患者都会提到的。那么究竟什么是蛋白尿呢?下面我们来做一个解释。 尿中如有蛋白,可以通过酸化尿液加热后变混浊而检出,被称为蛋白尿。人体肾脏就象一个滤器,肾小球毛细血管壁就好象布满网眼的筛子。正常情况下,网眼只可以筛过小分子蛋白质,其中98%在肾小管被吸收回体内,剩余的蛋白质与肾小管及其它尿路上皮细胞分泌的少量粘蛋白一起排出,所以正常人尿中含有少量蛋白质,24小时尿中含量约为40~80毫克,最多不超过150毫克。由于量少,常规定性检测为阴性,故临床上习惯称正常尿无蛋白质。如果超过正常尿蛋白质的上限(即大于150毫克/日)时,用常规定性检查可测出来就称为蛋白尿。
二、中医如何认识蛋白尿?
在西医上,蛋白尿是肾炎、肾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中医认为蛋白尿的发生与外邪侵袭,脾肾亏损"有着密切的关系。外邪侵袭,可酿湿生热,蕴结下焦、清浊不分。则尿中出现蛋白。此外,风寒所致的反复感冒,风热而引起的咽痛、乳蛾肿大、烂喉痧及猩红热,湿热而致的各种皮肤感染,均可产生蛋白尿。脾肾亏损也极易产生蛋白尿。中医认为:”脾能运化水谷精微”,脾主升清的布散,机体精微物质的化生与敷布主要依赖脾,脾虚气陷,因此蛋白尿的产生机理与脾气亏虚,升清摄精无权密切相关。临床还常常观察到肾炎、肾病患者的蛋白尿与肾气虚有关,由于肾虚封藏失职,固精无权,则精微物质流失于外而致蛋白尿。
三、了解蛋白尿如何分类
引起蛋白尿的原因很多,临床可区分为良性蛋白尿(即暂时性蛋白尿、姿势性蛋白尿),和病理性蛋白尿(持续性蛋白尿)。
(1)暂时性蛋白尿:当病人有脱水,发烧,天气太冷,激烈运动,服用止痛药,或高热,急性疾病,怀孕,高血压等情况下,即可能出现短暂性的蛋白尿。
(2)姿势性蛋白尿:与病人身体的位置改变有着密切的关系。姿势性蛋白尿常在年轻人身上发现。一般病人在早上的小便缺乏蛋白质,但经过长时间活动、走路、剧烈运动、站立后、或前屈,蛋白尿便会出现,当病人平躺时测量,就会消失。一般,小于三十岁的患者,尿蛋白每天小于2克,而Ccr(肌酸酐清除率)正常,只要定期量血压并每年追踪即可;若大于三十岁,则需定期量血压,每六个月检查尿液及肾功能。
(3)间歇性蛋白尿:反复感染的膀胱炎,肾盂肾炎,会出现尿蛋白,一旦感染受到控制,蛋白尿就会消失;而高血压,心衰竭等疾病会随病情的好坏而出现间歇性尿蛋。
(4)持续性(病理性)蛋白尿:通常当肾丝球或肾小管发生不可逆的破坏时,就会有持续性的蛋白尿。肾小球疾病是最常见的病理性蛋白尿的原因,大致可分为两大类:
a.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包括急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
b.继发性肾小球疾病:由身体其它疾病所引起的肾小球疾病,便称为继发性肾小球疾病,例如红斑性狼疮、硬皮病所引起的肾病。
四、蛋白尿出现在哪些疾病中?
蛋白尿有很多种,因很多种肾病引起,因而出现在肾脏的不同部位,下面来具体了解一下蛋白尿出现于那些情况下。
蛋白尿指尿蛋白定性检查呈阳性者。正常人尿中蛋白定性为阴性或极微,24小时尿的蛋白含量小于150mg,按发病机理蛋白尿可见于下列情况:①肾小球性蛋白尿: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增加,超过了肾小管的重吸收能力。②肾小管性蛋白尿:在肾小管功能缺陷时,虽然从肾小球滤出的蛋白质数量没增加,但肾小管重吸收能力降低,尿中蛋白质超过正常。③溢出性蛋白尿:又称肾前性蛋白尿,主要为血中异常蛋白质增多,如免疫球蛋白的轻链或血红蛋白含量增加。④分泌性蛋白尿:肾组织本身分泌含蛋白的物质进入尿中,正常情况下,肾小管可分泌少量蛋白,如在间质性肾炎、肿瘤、IgA肾病时,分泌蛋白增多,引起蛋白尿。⑤组织性蛋白尿:正常人尿中存在极小量的可溶性组织分解产物,此类物质属于低分子量蛋白质和肽类。肝坏死时,尿中含肝的特异性抗原,X线照射可引起尿中糖蛋白增多、心肌及骨骼肌受损时可查到尿中肌红蛋白。 ,,,0.0.0.0
43949,201,尿道炎是男性和女性都会罹患的疾病,但是男性的尿道炎比女性尿道炎难以治疗,有些症状的尿道炎甚至会很麻烦。一般急慢性尿道炎积极规范的治疗都可治愈,但不规范不合理的治疗成为尿道炎复发的关键因素,也是传统治疗的难点。综合来说,以下几点是导致尿道炎所挥之不去的常见病因。
1、根据病原菌针对性用药。
本病除大家较了解的支原体和衣原体外(主要感染微生物),还有10%—20%的可由阴道毛滴虫、白色念珠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酵母菌、厌氧革兰阴性杆菌等引起。所以非淋的治疗要因人而异,因感染的微生物而确定用药。避免由于发病初期治疗不规范,盲目用药、破坏内环境,并造成细菌耐药,疗效不佳,时好时坏,导致持续的尿道炎发生。
2、足够的疗程。
支原体和衣原体是细胞内寄生的微生物,对抗生素不如一般的细菌敏感,所以用药时间应该相对较长,一般为两周左右。患者最好不要自行盲目购药服用,这样可能使病原菌接触到药物又没杀灭而产生耐药,下次此药就不管用了。
3、最好单一用药。
药物之间相互作用是复杂多变的。一般来说,除非知道它们之间有协同互补作用,否则不应该同时用两种以上的药物来治疗非淋菌尿道炎。因为,这样做常常有害而无益,如药物之间有相互拮抗作用会降低疗效,增加治疗的费用,使病原菌对药物的耐药菌株增多,从而使进一步治疗难度加大。
4、重视性伴的检查和治疗。
因为各种原因有些人患了性病而不愿意让家人知道,所以也忽视了对性伴的诊断和治疗,从而造成反复的感染,这并不代表治疗无效。
5、注意发挥身体的抗病能力。
药物治疗的同时需要身体抗病能力的配合才能达到较好的疗效。在治疗期间同时饮酒和继续过性生活(尽管用了安全套)会大大降低疗效,这一点在一些年轻人中较容易忽视。此外,还有生活节奏不规律、食辛辣火锅等食物、过度劳累、有慢性病等情况。
6.神经过敏因素
某些尿道刺激症状源于精神因素,是神经官能症的一种特殊表现;一些具有过敏体质的病人,抗过敏治疗获得一定疗效,说明一部分病人与变态反应有关。
所以,在治疗尿道炎上一定要重视,不可以认为小病而掉以轻心,这样常常耽误最佳的治疗时间,造成了其他并发症的产生。
7.潜伏隐匿和隐深部位的感染
部分微生物引起的尿道炎经抗生素治疗后,因药效和疗法的缺陷细菌将进入潜伏感染状态,在饮酒、劳累、精神紧张等因素可能诱使潜伏致病菌繁殖,从而出现症状,即尿道炎复发。
由于致病菌隐藏于组织深层,以及潜藏于尿道隐窝,尿道旁腺等部位,使得药物很难对其全面杀死,给康复留下了后患。同时急性尿道炎有可能伴发前列腺炎,当尿道炎治疗后,仍可因来自前列腺的感染而复发。
,,,0.0.0.0
43950,201,慢性肾盂肾炎是指细菌感染引起肾盂肾盏和肾间质的慢性炎症。临床表现可有急性肾盂肾炎史,但多数症状隐匿,表现不一。较典型者呈反复发作型,有尿急、尿频,尿痛等尿路刺激症,腰痛,低热或中度发热,有的仅长期不规则低热,易疼乏,轻度食欲不振,或仅以血尿或高血压为主。
慢性肾盂肾炎诊断常见的分型
(一)复发型 常多次急性发作,发病时可有全身感染症状、尿路局部表现及尿液变化等,类似急性肾盂肾炎。
(二)低热型 以长期低热为主要表现,可伴乏力、腰酸、食欲不振、体重减轻等。
(三)血尿型 可以血尿为主要表现,呈镜下或肉眼血尿,发病时伴腰痛、腰酸和尿路刺激症状。
(四)隐匿型 无任何全身或局部症状,仅有尿液变化,尿菌培养可阳性,又称无症状性菌尿。
(五)高血压型 在病程中出现高血压,偶可发展为急进性高血压,常伴贫血,但无明显蛋白尿和水肿等。
慢性肾炎应选择的营养治疗
慢性肾炎因病程较长,如何配合治疗补充营养至关重要。患者肾脏损害不严重者,饮食蛋白质不必严格限制,但摄入量不得超过1g/kg/d。热量为35~40千卡/kg/日,即每日约为2200~2600千卡。钠摄入量取决于浮肿程度及血压高度,维生素应尽量供给充足。
在适合病情规定的蛋白质总摄入量范围内各种食物均可食用,但优质蛋白质应占总蛋白质的50%以上。如须限制钾时就要慎重选用食品、蔬菜及水果,含钾高者应禁食酒精饮料及刺激性食物。
慢性肾炎病人注意劳逸结合
患者一旦确诊为慢性肾炎,在开始阶段,不论症状轻重,都应以休息为主积极治疗,定期随访观察病情变化。如病情好转,水肿消退,血压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尿蛋白、红细胞及各种管型微量,肾功能稳定,则3 个月后可开始从事轻工作,避免较强体力劳动,预防呼吸道及尿路感染的发生。活动量应缓慢地逐渐增加,以促进体力的恢复。凡存在血尿、大量蛋白尿、明显水肿或高血压者,或有进行性肾功能减退患者,均应卧床休息和积极治疗。,,,0.0.0.0
43951,201, 慢性肾盂肾炎简述
慢性肾盂肾炎是指细菌感染引起肾盂肾盏和肾间质的慢性炎症。临床表现可有急性肾盂肾炎史,但多数症状隐匿,表现不一。较典型者呈反复发作型,有尿急、尿频,尿痛等尿路刺激症,腰痛,低热或中度发热,有的仅长期不规则低热,易疼乏,轻度食欲不振,或仅以血尿或高血压为主。有的青年患者仅有菌尿症(菌落计数>10万/毫升)而无其他症状,晚期患者有肾小管功能减退、肾小管性酸中毒和尿毒症,可有坏死性肾乳头炎,肾周围脓肿等并发症。
慢性肾盂肾炎的临床诊断
临床诊断本病的主要依据是病史长,且有反复发作的尿路感染史,清洁中段尿细菌培养>10的5次方个/毫升,肾脏有形态改变(包括肾内疤痕形成,肾盂肾盏变形或肾萎缩体积缩小)。
肾盂肾炎病程超过半年,同时伴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可诊断为慢性肾盂肾炎:①在静脉肾盂造影片上可见肾盂肾盏变形、缩窄;②肾外形凹凸不平,且两肾大小不等;③肾小管功能有持续性损害。
慢性肾盂肾炎保养的关键
1、防治链球菌感染,如上呼吸道感染、猩红热、慢性咽炎、脓皮病等。在发生上述疾病时,要检查尿液,了解有无肾炎症状的加重,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密切随访。
2、限制钠盐摄入,营养合理,勿摄入过多的荤菜,以清淡蔬菜为主。防止腹泻、呕吐及应用过多利尿剂而使电解质缭乱。
3、加强体制锻炼,增强体制。注意卫生,保持皮肤清洁。劳逸结合,遵守合理的生活制度。
4、避免受寒受湿:寒冷能引起肾动脉痉挛,加重肾缺血,影响肾炎恢复。潮湿有利于溶血性链球菌生长繁殖,易于感染。因而尽可能做到室内温暖,阳光充足,空气流通。穿衣适当,避免受湿。
5、积极根治慢性感染病灶,特别是龋齿、慢性扁桃体炎、鼻窦炎、中耳炎等,必要时手术根除感染灶。
6、避免应用损害肾脏的药物,如氨基糖苷类、磺胺等。不管看什么病,每次都要告诉医师,过去有肾炎病史,提请医生用药注意。
保养的好坏与延长寿命有关,因此做好个人的保养对防止肾功能恶化很重要。,,,0.0.0.0
43952,201,"膀胱炎多发生于育龄妇女。因为女性生活和生理特征与膀胱炎的发生和发展关系密切。
妇女在一生的某一时期曾患过尿路感染者约为10%一20%,成年女性一年内发生有症状的尿路感染者约6%,这是因为:女性尿道口接近肛门,易被粪便污染,加上尿道短而直,故感染机会较多;尿道损伤是某些女性尿道感染的重要诱因,特别是性生活的不卫生,可引起尿道口周围的细菌进入尿路和膀胱,故婚后妇女膀胱炎发病率特别高,约为5%;妇女妊娠时,约4%~5%有细菌尿,这是由于妊娠的生理变化所引起的。上述原因是妇女易患膀胱炎的主要因素。因此,患有膀胱炎的妇女自我保健应从以下三方面人手:
一、饮食生活:患慢性膀胱炎后,正确合理的饮食生活,对病情的稳定和痊愈非常重要。患者要养成多饮水的习惯,特别是含有微量元素的矿泉水、磁化水更易达到杀灭病菌的目的。工作、学习要量力而行,切勿过劳。特别在经期时更要注意,不能做过度的体力劳动和剧烈的运动,不要干下水的工作及活动,不要盆浴,要避开寒冷潮湿的环境,注意保暖,防止受寒,不吃酸冷食物,适当休息以保养正气,否则易使膀胱炎复发。
二、性生活禁忌:慢性膀胱炎的反复发作与性生活关系密切,特别是不洁***。不少农村妇女、新婚夫妇缺乏卫生知识,不注意性器官和性生活卫生,引起阴道感染,波及尿道,导致膀胱炎长期不愈。预防措施在于注意性生活卫生,无论男女在***前都要把阴部清洗干净,如果发现阴道感染时,可用苦参30克煎水,或用六一散(滑石、甘草)冲开水,熏洗会阴,或用洁尔阴稀释后坐浴。
妇女在月经期间,怀孕的头3个月和最后1个月、产后1个月,由于子宫腔变化明显,阴道有许多的裂伤,应该禁止性生活,因为这一时期妇女身体抵抗力下降,易于感染,诱发膀胱炎发生。即使在平时,患膀胱炎的妇女也要适当减少性生活的频度。
三、选择成药:由于慢性膀胱炎迁延不愈,可根据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选择适当的中成药配合治疗。如食欲不佳的患者可选用香砂养胃丸、参苓白术散、健脾丸等;如果是长期易于感冒的患者可选用玉屏散口服液等。
如果是腰膝酸软无力、脚跟疼痛、口苦咽干、手脚心热、心胸烦热、大便干燥的患者可用杞菊地黄丸;有耳鸣的患者可用耳聋左磁丸;如果是怕冷、夜尿次数多的病人可用金匮肾气丸、五子衍宗丸;久病但症状不明显的可服用女宝、益母草膏、当归片等;如果有轻微症状的可合用三金片、牛黄解毒片、牛黄解毒丸、大黄片等,但都须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积极治疗和预防复发是处理膀胱炎的关键。在日常护理上也要注意:
1、喝足够的水
喝足够的水是预防膀胱炎的关键。把每天喝6―8杯的白开水当做是健康饮食的一部分,并且把酒精和咖啡因的摄取降到最低。不要养成憋尿的坏习惯,每隔两、三个小时就应该小便一次。
2、避免刺激物
不要在您的阴部周围使用油脂炎、女性卫生喷雾药或者爽身粉,并且不要用任何的化学剂去冲洗阴部。
3、避免淋浴
避免使用淋浴油或泡沫澡,改用淋浴方式洗澡。
4、保持会阴部卫生
保持会阴部的清洁卫生,每日用清水清洗外阴部。
5、经常替换卫生巾
在月经期间,经常替换卫生巾,卫生巾被认为是提供细菌滋生的途径。
6、减少性生活刺激
性生活可使尿道口受摩擦,细菌易侵入发生上行性感染,最好的方法是性生活后立即坐起,排空小便以冲洗尿道。
7、勤换内裤,常清洗
8、排尿要排尽
每次排尿要排尽,不让膀胱有残余尿。
9、穿棉质的内裤
避免合成纤维制品,否则会妨碍适当的空气流通进而促进细菌的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