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避免进入流行区是预防本病的有效措施之一。 2.在流行区多禽粪处劳动或通过本菌生物剂污染区,以及研究本菌的实验室人员,在工作时均应戴上口罩或防毒面具,以防吸入鼻孢子。 3.研制疫苗是预防本病的关键。...
本病可见于各年龄组,儿童及青年多见,男多于女,鼻部最常发病,约占所有患者的72%。初为乳头状,表面皱缩如疣,渐增大,基底有蒂或呈瘤状,瘤内有黏液状物积聚,如黏液囊肿。当发生在耳道时,有如耳部息肉;当发生在阴茎、肛门和阴道时,有如尖锐湿疣;发生于...
组织病理:取息肉样物活检,其表面灰白斑点为大的孢子囊,其上可覆有表皮,HE染色可见这种直径达300m的孢子囊中充满着无数内生孢子,有时见破裂或不成熟的各阶段孢子囊,当内生孢子脱离孢子囊进入组织,可引起周围组织中性粒细胞浸润,并有组织坏死而形成脓...
(一)治疗 早期小损害可全部切除,较大者亦可广泛切除并加以电灼。奎宁、锑盐和铋盐、碘酊、喷他脒(戊双脒)、灰黄霉素、两性霉素B、局部皮质类固醇激素、局部和系统抗生素和放疗对本病无效。三价或五价锑化合物、氨苯砜以及外用2%牙石催吐剂(tartar emetic)可...
鼻孢子虫病 (一)发病原因 希伯鼻孢子菌系统分类属于chromista的丝壶菌门。至今尚未培养成功。存在于湖水、池塘和土壤中。部分动物如马和牛是本菌的储存宿主,可传染至人。 (二)发病机制 多因接触受本菌污染的水或土壤而引起。部分动物如马和牛是本菌的储存宿...
损害仅发生于唇红部,尤以下唇多见。多见于青年妇女。皮疹常开始于下唇中部,而逐渐扩展到整个下唇和上唇。表现为口唇干燥肿胀,糜烂、渗出,表面可有结痂和鳞屑,鳞痂脱落后显露红色光滑面,裂纹反复发生,长期难愈,可持续月至数年之久。自觉灼热疼痛或有...
(一)治疗 1.首先,应避免病因中提到的易感因素,改正不良习惯。 2.西医疗法 (1)对日光敏感者可给氯喹0.25mg/d,1~2次/d,或烟酸150mg/d,3次/d。 (2)可酌情给予维生素B族,抗生素及抗组胺类药物治疗。 (3)局部用和缓消炎软膏或油剂,如:皮质类固醇软膏、松...
(一)发病原因 日光照射,局部物理化学等因素刺激,如:唇膏、牙膏、香料、烟酒、辛辣性食物、日晒、干燥,以及反复舔唇。 (二)发病机制 局部病灶或全身疾病的局部表现:齿槽脓漏、脂溢性皮炎、皮脂腺异位症、异位性皮炎、小儿痒疹等。情绪因素:精神波动后可...
常见于出生时或儿童期,有些病例成人期皮损才表现明显。发病率约为新生儿的1/1000,男女发病相等。皮损可分限局性和系统性。限局性线状表皮痣为单个线状皮损,由密集天鹅绒样、颗粒状或乳头瘤样丘疹,连续或间断地排列成线条状,境界清楚的斑块。颜色呈正常...
组织象类似于良性乳头瘤,表现为角化过度、棘层肥厚、乳头瘤样增生和表皮突延长,基层内色素常增加。局限型的特征为致密的角化过度,棘层上、中部空泡形成和细胞内、外大的透明角质颗粒。炎症型则常示表皮灶性角化不全,偶或棘层轻度海绵状态。真皮上部慢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