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皮肤性病 > 文章内容

带状疱疹的症状及后遗症

作者:中华医学网发布时间:2018-12-14 17:35浏览:

 带状疱疹(又称缠腰火丹,蛇盘疮,蛇丹,缠腰龙,蜘蛛疮,蛇串疮,火带疮,飞蛇,生蛇,蛇缠腰等)好发于成人,春秋季节多见。发病率随年龄增大而呈显著上升。那么,带状疱疹的症状及带状疱疹的后遗症有哪些呢?今天为大家介绍一下带状疱疹的症状及后遗症。
 
带状疱疹的症状:
 
带状疱疹一般表现为:发疹前可有轻度乏力、低热、纳差等全身症状,患处皮肤自觉灼热感或者神经痛,触之有明显的痛觉敏感,持续1~3天,亦可无前驱症状即发疹。好发部位依次为肋间神经、颈神经、三叉神经和腰骶神经支配区域。患处常首先出现潮红斑,很快出现粟粒至黄豆大小丘疹,簇状分布而不融合,继之迅速变为水疱,疱壁紧张发亮,疱液澄清,外周绕以红晕,各簇水疱群间皮肤正常;皮损沿某一周围神经呈带状排列,多发生在身体的一侧,一般不超过正中线。神经痛为本病特征之一,可在发病前或伴随皮损出现,老年患者常较为剧烈。病程一般2~3周,老年人为3~4周,水疱干涸、结痂脱落后留有暂时性淡红斑或色素沉着。
 
带状疱疹的特点是,沿神经的走向分布,皮肤上的疱呈一长串,所以中医称之为“蛇丹”。由于它常发生于胸背部,沿着肋间神经的走向分布,所以民间也称它为“缠腰龙”。这种病毒能长期潜伏于人体内,当人的抵抗力下降时即会发病。因此,外伤、手术、感染、肿瘤等都能诱发此病。
 
病变部位的皮肤,有灼热、刺痛感,数天后,会出现密集的小水泡,周围皮肤发红、病变部位如火烧灼一般疼痛。病情较严重的可见淋巴结肿大、发热等全身症状。带状疱疹通常发生在身体的一侧,偶尔也有两侧同时发生的。一般发生于胸部,也有发生于面部沿着三叉神经分布的。发生面部的,有时会连累到眼睛,影响视力。一般2~3周后自愈。且不留疤痕,但少数病人仍常有神经痛。
 
带状疱疹后遗症:
 
带状疱疹后遗症是指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是一种顽固性的神经病理性疼痛,常表现为自发性疼痛和感觉异常性疼痛。
 
发病前局部皮肤先有灼痛,伴轻度发热、疲倦无力等全身症状。疱疹分布多位于一侧,非列成带状,有时偶可超过躯干中线,这是由于神经末梢横过中线所致。胸、颈及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为好发部位。通常三叉神经只累及一根分支。局部淋巴结常肿大疼痛。神经痛是本病的主要症状,急性期是由于神经节的炎症反应,晚期神经痛是由于神经节以及感觉神经的炎症后纤维化引起的。有时在疱疹出现前有剧烈的神经痛,此时常易误诊为急腹症或心绞痛等。老年体弱或淋巴瘤患者常有神经痛后遗症,有时可持续数月。
 
下面中医为您介绍中医治疗带状疱疹六方法。
 
方法一、梅花针
 
一次笔者背部发带状疱疹,有1处约5厘米,一处3厘米,呈小片状。根据针灸科医师建议,笔者请医师运用梅花针敲打患处,至微微出血,然后用火罐拔出黑血,约数分钟后起罐,即刻疼痛缓解,次日结痂痊愈。只是梅花针敲打较疼痛,需要耐住一时疼痛,方能奏效。
 
方法二、棉花灸
 
此法可清泄壅滞之热毒,使邪毒随火气外泄,每获良效。方法是用棉花灸病损区。先令患者将患部充分暴露,取微薄一层医用脱脂棉,越薄越好(不要人为地将厚棉压成薄片,薄棉片中切勿有洞眼和空隙,以免烧灸时影响疗效,严防操作时烧坏衣物),将薄棉片按病损区大小,覆盖在患部疱疹上,待一切就绪,令患者闭目,用火柴点燃棉片一端灸之,此时薄棉片一过性燃完,患者感觉有轻微烧灼痛。按上法每日灸1次,2~3天可愈。
 
方法三、艾灸法
 
此法效果也较为显著,有的病例灸1次即愈,一般灸后10多小时痛止,疱疹停止发展,第5天脱痂痊愈。灸时不拘前后部位顺序,不需内外药物,大人小孩均适用。如疱疹面积较大,症状较重,可以作深灸,一般灸至皮肤潮红即可。按常见症状可分两种灸法:
 
1.疱疹似一条带,两端不分叉,灸时将艾绒捻成黄豆或米粒大小的2粒,分别置于成簇水疱的头末两端(以最前和最后疱疹点为准),在水疱或疹点附近,将艾绒点燃,先灸一端,待艾燃到皮肤处(患者喊疼时),立即将艾移去(不必深灸)。
 
2.疱疹两端多叉开,可将艾绒置于头末两端疱疹分叉中间的附近。灸法同前。
 
方法四、吹灸、循经针灸
 
直接对着患处吹灸,患者感觉先疼后痒,并将疱疹逐一挑破,涂龙胆紫液。一般两次后可干燥结痂。若胸部出现带状疱疹,熏灸或针刺同侧阳陵泉,灸感上传至胁肋,扩布于病区。再逐一挑破疱疹,涂龙胆紫液,一般两次可结痂。(《灸绳》)
 
方法五、阳陵泉放血
 
每天1次,一般2~3次之后,能减轻症状,3~6次之后,疼痛多能消失,疱疹亦干燥结痂而愈,未见留下后遗神经痛者。
 
方法六、马齿苋外涂
 
新鲜马齿苋捣烂外涂有很好的疗效,也是常用验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