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皮肤性病 > 文章内容

特发性滴状色素减少症

作者:中华医学网发布时间:2018-09-28 15:05浏览:

 一概述
特发性滴状色素减少症于1966年首先由Cummings及Cottel命名,又称为播散性豆状白皮病。
 
二病因
病因不明。皮肤的退行性变及日光可能为主要的致病因素。
 
三临床表现
患者多于30岁后发病,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皮疹多见于暴露部位,如四肢、面部及躯干,表现为乳白色点状斑,直径2~6mm,呈圆形或不规则多角形,无自觉症状。皮疹数目一至数百个不等,随年龄增长而增多。
 
四检查
组织病理:基底层黑素细胞减少,黑素颗粒明显减少甚至缺如,多巴反应减弱。真皮一般正常。
 
五诊断
根据在好发部位出现点状白斑,特别是初期即表现为脱色完全、境界清楚、散在的不融合的点状白斑时,应考虑本病。鉴别诊断主要需考虑结节性硬化症、滴状硬斑病、硬化性萎缩性苔藓、花斑癣及白癜风。
 
六治疗
一般不需处理,亦无特殊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