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12-11-01 18:57浏览:
次
1, 我没有腰椎外伤,怎么得了腰椎间盘突出症
在门诊,经常有病人说,我这么年轻,从来没有外伤,怎么得了腰椎间盘突出症?要想明白这些问题,就应该了解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机制。
腰椎间盘突出的发病原因,有内因也有外因,内因主要是腰椎退行性改变;外因则有外伤,劳损或过劳,受寒受湿等。1.椎间盘的退行性改变:椎间盘缺乏血液供给,修复能量较弱,日常生活中椎间盘受到各方面的挤压,牵拉和扭转作用,易使椎间盘髓核、纤维环、软骨板逐渐老化,导致纤维环易于破裂,而致椎间盘突出。2.长期震动:汽车和拖拉机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长期处于坐位及颠簸状态时,腰椎间盘承受的压力过大,可导致椎间盘退变和突出。同时震动亦影响椎间盘营养,对微血管的影响均可加速椎间盘突出。3.过度负荷:当腰部负荷过重,长期从事弯腰工作,如:煤矿工人或建筑工人,需长期弯腰取重物,腰椎间盘负重超过100千帕/平方厘米以上时,即导致椎间盘纤维环破裂。4.外伤:由于腰椎排列呈生理前凸,椎间盘前厚后薄,当患者在腰部损伤、跌伤、闪腰等时,椎间盘髓核向后移动,而致椎间盘向后突出。5.腰穿:腰穿后椎间隙变窄及椎间盘突出。6.其它:(1)年龄:椎间盘突出的发病率20-40岁占64.46%,40岁以上的占34.92%,平均年龄为40.8岁。(2)身高:超过正常平均高度的男女。(3)遗传:这也是病因学的考虑方面。(4)妊娠:妊娠期间整个韧带系统处于松弛状态,后纵韧带在松弛退变的基础上易患椎间盘膨出,多次妊娠发病率增高。(5)吸烟:吸烟对血流的改变多有报道。(6)糖尿病:常致动脉硬化加剧,易引起血循环障碍。
2,腰椎间盘突出症重在预防
我经常腰痛,怎样预防腰椎间盘突出症?
由于现代生活及工作节奏的加快,腰部所受的负担也不可避免的增加,由于职业或者日常生活等因素,都可能导致腰部肌肉及椎间盘的急慢性损伤。腰痛是腰部受到积累性损伤的早期信号,长期慢性腰痛者大约有35%最终可发展为腰椎间盘突出症。但是,在日常生活与工作中注意对腰部的保健,对于防止急慢性腰痛的发生,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加强腰背部肌肉的锻炼,有助于维持腰部的稳定性,可以有效的预防急慢性腰部损伤和腰痛的发生。这对于曾经有过急慢性腰肌损伤或者腰椎间盘突出症,而目前处于缓解期的病人尤其重要。腰背肌锻炼的方法简便易行、成本低廉,大家每天都可自我完成。锻炼时可以俯卧床上,去枕,双手背后,用力挺胸抬头,使头胸离开床面,同时膝关节伸直,两大腿用力向后也离开床面,持续3~5秒,然后肌肉放松休息3~5秒为一个周期,这种方法俗称“燕飞”或“小燕飞”;对于腰肌力量较弱或者肥胖的人士来说,上述方法比较费力,可以采用下述方法锻炼,仰卧在床上,去枕屈膝,抬起臀部,持续3~5秒,然后肌肉放松,放下臀部休息3~5秒为一个周期。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进行锻炼。
另外,寒冷和潮湿可刺激肌肉痉挛,诱发腰痛,可诱发或加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症状,因此应当注意腰部保暖,同时应注意避免感冒、受凉;在寒冷及潮湿的环境下,更应当注意防止腰部肌肉的扭伤;在寒冷潮湿的条件下工作时,更应当注意腰部的休息和工作姿势,防止过度疲劳,尽量减少在寒冷潮湿条件下长期低头伏案工作的时间,以防止腰部病症状的出现,或诱发腰背部酸痛的症状;夜间睡眠要注意保暖,注意睡姿。
3,影像学报告腰椎间盘突出症,我该怎么办?
在临床上,有些病人因为种种原因拍腰椎CT或MR时,放射科的报告有时会写上“腰椎间盘突出症”,面对这样的报告,我该怎么办呢?
很多原因可以导致椎间盘突出,由于颈椎或者腰椎的退变老化,而后出现椎间盘向椎管内的突出、伴椎体后缘骨刺形成、黄韧带的肥厚、关节突关节的增生等。其它的原因还有劳损、外伤等原因导致的椎间盘突出。
椎间盘突出可以压迫相应部位的脊髓或者神经根,从而出现相应的肢体麻木、无力、疼痛甚至瘫痪以及大小便功能障碍等症状。但退变性的椎间盘突出有一个发生发展的缓慢过程,一般来讲,25岁至30岁以后,人体的脊柱椎间盘、椎间关节可以开始出现退变增生等老化表现。很多人虽有颈椎或者腰椎的椎间盘突出,但一直到去世都并不出现压迫脊髓神经根的相应症状,既使出现症状,多数人也是到了四五十岁以后才开始出现相应表现。因此,很多中老年人由于体检或者单纯的颈肩腰背疼痛而进行颈椎或者腰椎的CT片检查时,都可以发现颈椎或者腰椎的退变增生、椎间盘突出的影像学的表现,然而他们却没有脊髓神经根受压以后出现的肢体往往无力疼痛以至瘫痪的症状。放射科医生根据他们的拍片所见,在发放射科报告时,会如实地写上颈椎或者腰椎的退变增生、椎间盘突出等等表现。然而这些颈椎或者腰椎的退变增生、椎间盘突出等影像学表现,由于没有相应的临床症状,因此没有临床意义,对于骨科医生来说,无需处理,病人也不必大惊小怪。因此,对于放射科医生的报告,病人应当认真地请教临床骨科医生,听取骨科医生的解释,而不应当对报告中的字句望文生义,否则只能徒生烦恼。
3,如何选择哪种治疗-椎间盘的阶梯治疗
目前对于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很多,我该如何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治疗呢?
国内对于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要么是保守治疗,要么是椎间盘处理加融合治疗。随着医学的进步,现代医学在保守和融合之间,又开发出了非融合技术、微创技术等。将这些治疗手段逐级排列后,可以帮助临床医生更合理科学地选择治疗手段。
第一台阶:保守治疗
保守治疗是首选的治疗方法。通过正规保守治疗,80%的病人症状可以缓解甚至治愈。只要不是需急诊手术的患者都可以进行保守治疗。保守治疗包括卧床休息、支具、物理、体疗、牵引、口服止痛药或肌松剂。
第二台阶:介入治疗
椎间盘突出的介入治疗包括物理的、化学的、机械的。如椎间盘切吸术、臭氧髓核氧化术、药物化学溶核术、射频消融术、激光消融术、等离子消融术等,尽管看起来五花八门,但它们共有的特点就是通过各种方法使椎间盘髓核体积减小,从而达到减低病变椎间盘的内部压力,回缩突出的腰椎间盘,解除其对神经根的压迫,消除或减轻炎性反应,使症状得以消除或减轻,达到治疗的目的。
第三台阶:微创治疗
对不适宜介入治疗的患者应进一步考虑微创治疗。目前腰椎微创手术主要有椎间盘镜及椎间孔镜。前者经后侧入路;后者经后外侧入路。
微创手术的适应证与传统的半椎板切除、开窗、椎间盘髓核摘除术的适应证几乎一致。所有微创技术的治疗对象均是在具备了常规切开外科手术指征的患者中选择。适应证为轻到中度的单纯包容性腰椎间盘突出。
第四台阶:常规手术
当患者病情严重,无法借助上述方法治疗时,可考虑椎板间开窗、半椎板切除、全椎板切除等常规手术,包括显微手术或常规直视下手术。目前常规应用的椎板间开窗、间盘切除术。
第五台阶:非融合技术与融合技术
脊柱融合固定一直是椎间盘退变引起腰椎不稳定或下腰痛外科治疗的金标准。然而,融合固定后节段运动丧失和临近节段退变的问题对疗效产生负面影响。非融合固定首先是一种固定,旨在控制节段间异常的运动。但其“非融合”的特点允许节段间生理性的运动。它期望恢复脊柱正常的运动和负荷传递。
非融合固定包括经椎弓根、经棘间突和椎体间固定(人工髓核或人工椎间盘)。以椎体间非融合固定为例,髓核假体(PDN)置换旨在补偿髓核摘除后椎间盘生物性能的丧失。目前广泛使用的PDN-SOLO假体由水凝胶内核和聚乙烯套组成,设计上能够起到“缓冲垫”功能,恢复椎间盘高度并允许正常范围的活动。手术时可完全切除原有髓核,将假体在纤维环内中央处水平放置。
非融合固定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其严格的适应证。一般认为其适用于腰椎不稳定程度较轻的患者,不适用于合并骨畸形、椎管严重狭窄需要广泛减压或存在严重滑脱的病例。非融合性棘间突置入物主要适用于因后柱结构退变引起的腰椎管狭窄症,不宜用于单纯腰椎间盘突出症。目前尚无随访证据表明该技术优于融合固定技术。大多数学者认为两者临床疗效无差异,但非融合技术保留了脊柱的运动功能。
融合固定手术是腰椎间盘病变的终极治疗,适用于同时存在腰椎不稳及滑脱。适应证为椎间盘性腰痛,合并腰椎管狭窄或腰椎滑脱、椎间盘病变节段术前或术后失稳、腰椎间盘突出症原节段复发等。随访资料表明脊柱融合固定技术安全有效,已成为治疗脊柱退变性疾病、脊柱不稳等疾病的金标准,并且成为前述各种治疗方法的最终补救措施。
4,腰椎间盘突出手术会瘫痪吗
腰椎间盘突出手术会瘫痪吗?很多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的人都十分害怕得了这个病会瘫痪,整天忧心冲冲,心里十分恐惧。
自Barr和Mixter发现腰椎间盘突出是坐骨神经病的常见原因以来,已过去600年。众多的方法应用于临床。但是对保守治疗失败的病人来说,手术治疗是最有效、最迅速、最可靠的治疗方法。并且成为被全世界公认的经典治疗方法。在美国每年做首次椎间盘髓核摘除术约30万例,在我国却不到6万例,而我国现有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约一亿两千万人,因为亚洲人受保守的传统文化的影响,相当多的病人因对手术恐惧而错失良机。甚至导致瘫痪而不治。或者过着没有任何质量可言的痛苦生活。丧失了工作能力。原因是什么呢?理由很简单,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腰椎做手术很容易瘫痪。
腰椎手术真的那么可怕吗?
以下几个方面的分析可以帮助您解开谜团:
1.神经不像您想象的像头发丝一般粗,腰椎的神经大体上相当于输液管一般粗,直径约为0.3— 0.5厘米左右。2.完善的操作常规,细致的防范措施,在腰椎出现神经损伤的可能性已经很低了,大约是0.1—0.2%。3.下腰椎的神经根具有交叉分布功能,即使一根神经损伤,其他的神经常常可以代替其功能而不容易瘫痪。4.有经验的专科医生,专用而精良的手术装备,被医学熟知的解剖关系。先进的检查诊断技术。使“手术容易瘫痪”这种看似很有道理的劝告,早已是老皇历了。5.新的治疗技术可以实现在高科技成果的监控下利用机械的、化学的或物理能量的方法,摘除突出的椎间盘组织。使其损伤更小,安全性更高。比如后路椎间盘系统(MED),椎间盘切吸技术,臭氧技术、激光减压术等的出现。
所以,简单的恐惧手术可能会瘫痪显然没有多少道理的。相反,因一味的恐惧而不顾病情的特殊性而延误病情不但会瘫痪,而且治疗很难有理想效果。这样的教训在临床工作中屡见不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