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皮肤性病 > 文章内容

小儿神经性贪食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12-11-01 18:53浏览:

【病因】

  (一)发病原因

  认为本症是生物学因素和社会心理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二)发病机制

  1.生物学因素 虽然已有研究报道该障碍同卵双生子同病率为22%,异卵双生子同病率为9%;其亲属中,患抑郁症的比例高于普通人群,但该障碍与遗传的关系尚不明确。另有研究报道该障碍患者脑脊液中5-HT代谢产物5-HIAA水平低于对照,提示可能由于中枢5-HT不足而导致该障碍。

  2.社会心理因素 以瘦为美的社会文化、一些特殊职业的要求、妇女追求完美以适应职业竞争的需要、患者个性中的问题,如:缺乏自信、控制力差等均对该障碍的发生产生一定作用。

【症状】

  患者对食物存在强烈的、不可抗拒的欲望,不可自制地发作性暴食,在短时间内进食大量食物。发作的时候,患者往往不能控制和限制自己的饮食,于是发生阵发性暴食。有人报道,贪食症患者在短时间内可以摄入数量惊人的食物,一次发作可摄入48116千焦耳(11500千卡),一天可摄入209200千焦耳(5万千卡)的能量。进食后,因恐惧肥胖,又采用诱吐、导泻、禁食、服用利尿药、甲状腺素等方式以消除暴食引起的发胖的顾虑。患者体重下降不明显,有时甚至高于正常。但因长期暴食、诱吐、导泻等,可导致一系列躯体合并症。

  诊断需具备以下条件:

  1.持续存在进食的先占观念 对食物有种不可抗拒的欲望;难以克制的发作性暴食,病人在短时间内吃进大量食物。

  2.病人试图以下列一种或多种手段抵消食物的“发胖”作用 自我引吐;滥用泻药;间断禁食;使用某些药物,如食欲抑制剂、甲状腺素制剂或利尿药。当糖尿病患者出现贪食症时,他们可能会无视自己的胰岛素治疗。

  3.精神病理包括对肥胖的病态恐惧 病人为自己制定了严格的体重限度,它远低于病前适宜的或医师认可的健康的体重标准。病人多有(但并非总有)anorexia nervosa发作的既往史,两者间隔从数月至数年不等。

【饮食保健】

【护理】

【治疗】

  神经性贪食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但调查发现,贪食症患者多来自饮食丰盛的家庭,常有家族、个人儿童期、青少年期肥胖史。

  1.情绪预防 本病青春期女性发病较多,表明这一时期性格的不稳定,易受外界刺激,或家中不睦,父母之间的矛盾,家中亲友重病或死亡者,或在学校学习成绩意外的受挫折者等等,均易发生本病,因此保持精神的乐观、心胸开阔是至关重要的。

  2.劳逸结合 合理安排学习和生活,使脑力劳动与适当的体质锻炼、体力劳动相结合、适当安排娱乐活动与休息,可以防止因过分劳累引起下丘脑功能的紊乱。

  3.进行正确人体美的教育 少数病例对进食与肥胖体重具有顽固的偏见与病态心理,以致出现强烈的恐惧变胖而节制饮食,保持所谓体形的“美”,因此对正确的健康的“美”的教育,也是不可少的。

【检查】

  水电解质紊乱时,可有血钾下降、pH值下降,肌酐增高和内分泌紊乱等。

  心电图检查有心律失常或低钾血症心电图改变,影像学检查可发现急性胃扩张。

【鉴别】

  在诊断过程中,需除外躯体疾病所导致的贪食、呕吐及其他精神障碍所导致的贪食现象。

【并发症】

  急性胃扩张、低血钾、心律失常、肾功能紊乱、月经稀少,甚至闭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