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皮肤性病 > 文章内容

肝炎后肝硬化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12-11-01 18:51浏览:

【病因】

  病因:

  主要由慢性活动性肝炎引起,亚急性重症肝炎治愈后多发展为本病。

  全国慢性乙肝患者约3000万,30%转化为肝硬化;而丙肝病毒感染者在我国至少有3840万例,它也是造成肝硬化的主要原因。

  病理改变:

  肝炎后肝硬化在病理上有者表现为小结节性肝硬化,有者表现为大结节性,但我国以小结节性为多。特点为:肝细胞坏死区大小不等、分布不匀。大片坏死区的纤维束较粗较宽,小片坏死区较细较窄。再生结节大小不一,大者大于2cm,有者在5cm以上,肝脏表面有明显塌陷区。

【症状】

  临床表现

  症见:腹壁、食管静脉曲张、腹水,影像学显示肝界缩小、脾大、门、脾静脉增宽,脾功亢进,A/G比值明显改变。排除外其他引起上述征象原因者,可诊断为肝炎肝硬化。 早期肝硬化单凭临床资料较难确诊,影像学(B超、CT)诊断及腹腔镜诊断有参考价值,必要时做病理检查确诊。

  ①活动性肝硬化:具备肝硬化的临床表现外,慢性乙型肝炎的改变依然存在,如血清转氨酶升高、黄疸波动、血清蛋白降低、PTA的动态改变等。

  ②静止性肝硬化:无明显肝脏活动性炎症的临床表现。具备上述肝硬化的表现,HBV现症感染指标阳性。血清转氨酶正常,无或仅有轻度黄疸,PTA正常或降低,但无进行性降低。

  肝炎后肝硬化由于肝细胞变性、坏死、炎症以及再生情况和所形成的大小结节性病变不同,临床表现差异颇大。

  1.大结节性肝炎后肝硬化

  起病急骤,潜伏期短,症状明显,多有食欲不振、恶心、黄疸、肝区痛、腹痛及明显腹胀。有者发热、腹泻,肝功能呈持续性、进行性损害,ALT多明显增高,往往早期出现腹水、常有出血倾向,病程发展较快,往往在尚未出现显著的门脉高压前发生肝功能衰竭,因之有“急性肝硬化”之称。此型即既往所谓的“坏死后性肝硬化”(Post-necrotic Cirrhosis),本型肝炎后肝硬化5年生存率低,预后极差,

  2.小结节性肝炎后肝硬化

  起病缓慢,症状不多,亦不严重,不少人无明显症状,主为乏力,食欲差或肝区、腹部不适,虽有时ALT增高,肝功能损害较轻,病程虽反复发作但发展缓慢,常常在慢性肝病基础上逐渐发展,出现门脉高征象,仅在本病晚期大量腹水或有并发症时才出现黄疸与肝功能衰竭。

【饮食保健】

  饮食以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为宜,不食粗糙食物。终生忌酒,出现肝昏迷时,要限制蛋白饮食,有腹水时应限制水、盐摄入。蛋白质供给量为100~150g /日,含高蛋白质食品如牛乳或乳制品、豆制品、鱼、蛋、瘦肉等,据报道为补充蛋白又不促发肝性脑病,可饮用二裂菌乳(先用50g/次, 3次/日,逐渐增至 100g/次, 3次/日)或发酵酸牛奶。糖类食品供给 300~ 500g/日,如病人食量不足,可服甜食品如果于露、糖藕粉、果酱、蜂蜜等,最好给葡萄糖。脂肪摄入量应<50g/日。食物中应含有丰富的维生素,亦可补充 维生素B族、C、A、E、K等。

【护理】

  肝功能代偿期的肝硬化患者,通常不强调卧床休息,适当减少活动,可参加适当工作,注意劳逸结合,以不感到疲劳为宜。若各种治疗、营养适当,肝脏病变静止或进展缓慢,肝硬化可长期代偿而对人的生活质量没有影响。

  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应卧床休息,特别是有腹水的患者应绝对卧床。卧床能改善肝及肾的供血,减少对肾上腺素和肾素一血管紧张素一醛固酮系统的刺激,以改善少尿。所以无论是哪期肝炎后肝硬化患者都不能超负荷劳动,防止病情加重。

【治疗】

  积极治疗各种原发性肝炎。慢性肝炎患者要及时就医,注意控制病情。

【检查】

  ①长期血胆红素增高或尿胆原阳性;

  ②ALT、AKP或其同功酶升高;③AST/ALT>l;

  ④血浆白蛋白减少;

  ⑤凝血酶原时间延长;

  ⑥胆碱酯酶活性降低;

  ⑦胆固醇酯值或胆固醇/总胆醇比值降低;

  ⑧血清结合胆酸升高等。

  有关肝硬化的血清学检查项目很多,但其价值均有局限性,并可能出现实验误差,因此单凭某项结果而作出诊断是不够的。肝活检病理学检查最有诊断价值,可以其判断肝硬化有无活动、与其他疾病鉴别、发现隐原性肝硬化等。食道吞钡X线检查或食道镜、胃镇检查可发现食道及胃底静脉曲张。超声扫描、CT和磁共振可作为辅助检查方法。

【鉴别】

  肝炎后肝硬化的临床表现不尽一致。早期与慢性肝炎的临床表现相重叠,不易区分。少数病人长期无症状,而是在体格检查或突发上消化道出血或转变为肝癌或死于其他疾病作病理解剖时才发现。

【并发症】

  1)脾肿大及脾功能亢进。

  2)腹水。

  3)其他并发症的治疗:肝性脑病、上消化道出血、肝肾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