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皮肤性病 > 文章内容

医疗护理记录中的常见错误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10-04-25 08:55浏览:

医疗护理记录中的常见错误
  医疗护理记录是医院正式医疗文件,是医疗、教学和科研的重要资料,也是判明法律责任和进行伤残处理的依据。
  由于十年动乱对医院建设的破坏,较普遍地存在忽视基础医疗工作,对《医护常规》在医院工作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加之,部分青年医师语文水平低,表达能力差,所以医疗护理记录中存在问题较多。常见有格式不符合要求、填写不全、用词不当、诊疗计划零乱、无整体观念、转抄错误、时间观念差、错别字多等错误。个别人甚至臆造病史。这些错误造成部分病历材料失真;有些原始记录漏洞层出不穷,以至引起纠纷;有些医嘱、处方错误,导致事故;也有的因书写不清,致病人徒劳往返,并增加医护工作的心乱。
  现将医疗护理记录中常见错误分析如下:
  一、书写格式不符合要求
  常见年月日不按《医护常规》规定方式书写。如1992-6-12写在92年六月12;过去史写成“既往史”;个人史写作“个人生活史”;把医疗计划写在入院病历诊断项目左侧(参考《诊断学》试用教材);病历内容未按系统顺序写,细目不全,次序颠倒者甚多;有的用诊断代替主诉,如:“右中指骨折”;有的主诉和现病史连写一段。(应把病史另起一行)。
  二、表格填写不全,病史内容遗漏
  这是最常见的错误。入院病历首页、门诊病历的眉栏填写不全或未填,特别是体温单首行“患病日数”缺漏不写的最多。漏写首次病程记录及出院记录的也可见到。有些病历中不反映上级医师查房时发表的见解,有的居然写“上级医师无任何意见”。漏写五官器病史和药物过敏史的也比较多。癫痫病人病史中记录“一直用苯妥英钠0.1”,未注明每日几次;“手术欠顺利”有何不顺利无记录;“手术出血量较多”,出血量多少不清楚。
  各种申请单和处方,也常出现项目填写不全及内容遗漏等情况。
  门诊、急诊病历上漏记生命体征。有的病历过于简单,造成诊断依据不足。如过去史、个人史和家族史笼统地写一句“无特殊记载”;有的门诊病历只有四个字“血尿两年”。有“高血压史十年”的病员,入院前后未记载是否用过降血压药物,仅测一次血压16.5/11.5kPa(124/86mmHg),就诊断为“高血压病”。
  有的省略不当,如“两肺呼粗”,“胆囊炎发作”(是什么性质,如何发作未注明)。“心尖搏动位于左锁骨中线内1cm”,未注明第几肋间。“外阴及肛门未查”,不说明何故未查。有一次上级医师复查时,正巧查出有痔及附睾结节 ,进一步夜间查血还证实为班氏丝虫病。
  三、用词或描述不当
  询问病史用语不当。如“你有过精神错乱吗?”描述症状体征时医学用语不确切。如“基本体健”;“无块质”;“近两、三年排尿、便不方便”;“叩诊音较浊”。有的描述不符合事实:“颈动脉无搏动”,“无急性慢性传染病史”,或主诉与现病史、体检及诊断不能紧密呼应,使人读后无一明确印象。有的用诊断或手术名称代替主诉,如“颈椎手术后一年”等。
  四、诊疗计划不正确
  订诊疗计划考虑不全面或不会作诊疗计划。如一直肠癌患者,诊疗计划中只笼统提出“必要时行肠系检查”,有的诊疗计划完全照书本抄,不能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具体处理意见;有的病例诊疗计划共计7条,其中5条是请他科会诊检查,仅1条是本科检查,1条是对症处理。
  有的更改治疗措施不写明理由;有的处理、用药互相矛盾。
  五、无整体观念
  多见于专科医师。只注意与自己专业有关的病史体征,而不注意病人实际上可能有各系统疾病存在的客观情况。外科病在部分内科医师笔下常得不到合理描述,也不记入诊断项下;反之亦然。对沙眼、龋病、残根、足癣、痔等病,在内、外科医师中常视而不见,既不描述,也不记入诊断项下。只注意局部,不注意整体,造成体格检查不正规、不系统、不全面。加之手法不熟练,常常遗漏重要体征。如腹部检查只有视诊、触诊、不作叩诊、听诊;对右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不作肢体骨性标志的测量。
  六、转抄错误
  一份病历中可有不同的住院号,不同姓名或年龄,如某病人入院时25岁,一个月后变成24岁(可能把虚岁当成实足年龄);病人同一天呕吐次数,一人记录3次,另一人记录2次(可能计算时限判定有误)。
  七、时间观念差
  有的医生不能在24小时内完成病历书写;少数病历上漏记手术日期、执行临时医嘱时间和病历讨论会的日期;阶段小结小能按月进行,重病人病程记录时间间隔超过三天,或漏记确诊日期。
  八、语文水平低,表达能力差
  1.字迹潦草、形同天书,难以辨认;有的乱涂乱画,一份病历被上级医师修改多处,也不重抄;有的用打字改错液或漂白粉抹错字,搞得阴支片片。
  2.无标点符号。有的一份病历中只有几个句号,有的干脆无任何标点符号。
  3.任意简化。“腹隆”(腹部膨隆),“慢支染”(慢性支气管炎感染),“抖动著”、“消退显”、“大便欠通”,“左耳颌下△”,“支张”(支气管扩张)等。
  4.中外文混用。如“肝Ca”(肝癌),“红C”(红细胞)、“吸O2”(吸氧)、“肺A”(肺动脉),“V注”(静脉注射)。
  
  6.用词不当。常见用“爱人”一词泛指情侣、未婚夫妻、已婚夫妻,有时不免闹笑话。病历作为正式文件,不应该用定义不明确的字词。“爱人”应限于指“情侣”,不能用于未婚夫妻及已婚夫妻。
  7.有的罗唆重复。一张会诊单,写了163个字,仍未说出会诊目的与要求。
  8.错别字多(参见第十节 )。
  九、概念不明确
  1.主诉与主要诊断不合拍。
  2.现病史与主诉联系欠紧密。现病史与过去史的界线分不清,如将一例有多年病史的溃疡病患者的病史误分两段,数年前的写入过去史,近年的写入现病史。
  3.过去史的一个病有多系统表现者,分别在数系统都掛上几句,都不详细。过去史中对传染病、皮肤病和五官器病遗漏较多。对预防接种史,亦常遗忘。
  4.个人史常忘记记录初来南方的北方人,有无血吸虫疫水接触史,曾否吃过半和不熟的鱼肉、石蟹、蟛蜞、蝲蛄、蛇、蛙类等。
  5.家族史常只记父母,不记兄弟、姐妹及子女的健康状况是不可以的。
  6.体格检查 在血压计改革前,血压的计量仍可用mmHg,可以不记单位;但在血压计改用kPa之后,则在一段时期内仍得写上kPa,不可不写(表格例外),以免误会。重病人的体位和语言应答正确、合理否,不可忘记;“蜘蛛痣”、“视乳头”、“耳廓”这三个词不合理,故已分别改用“血管蛛”、“视盘”、“耳郭”。对有明显视力、听力、嗅觉、味觉不良者,应以简便方法粗测后记入。对牙的异常情况不宜忽略。肺下界及呼吸移动度常漏记。对早搏病人应同时记入心率与脉率,以判定有无绌脉。心脏杂音不可忘记杂音部位、性质、强度。外阴及肛门如无重要理由不可不查,不允许仅写“未查”二字。
  7.初步诊断应包括全身所有伤病,但常见只写与本科有关的病,不写他科,特别是五官科、皮肤科的病名常被遗漏。
  (楼方岑 吴灿),,,0.0.0.0 51993,203, 
  病案系病历及其它医疗护理文件的总称。病历包括入院记录、入院病历、病程记录、手术记录、转科记录、出院记录和门诊记录等。
 第一节 病案书写的一般要求及注意点
   1.新入院患者的入院记录由住院医师认真书写。有实习医师者,除入院记录外,另由实习医师系统书写入院病历。入院病历不可代替入院记录。在病史询问及体格检查时,住院医师应指导实习医师进行。
   2.入院病历及入院记录须在采取病史及体格检查后,经过综合分析、加工整理后书写。所有内容与数字须确实可靠简明扼要,避免含糊笼统及主观臆断;对阳性发现应详尽描述,有鉴别诊断价值的阴性材料亦应列入。各种症状和体征应用医学术语记录,不得用诊断名词。患者提及以前所患者疾病未得确诊者,其病名应附加引号。对与本病有关的疾病,应注明症状及诊疗经过。所述各类事实,应尽可能明确其发生日期(或年龄)及地点,急性病宜详询发病时刻。
   3.入院病历及入院记录除着重记录与本专科密切有关的病史、体征、检验及其它检查结果外,对于病人所患非本科的伤病情况及诊疗经过也应注意记录。所有未愈伤病,不论病史久暂,均应列入现病史中;已愈或已久不复发者方可列入过去病史。在列述诊断中,也应将当前存在,尚痊愈的伤病名称逐一列举。
 
  属于他院转入或再次入院的患者,均应按新入院患者处理。由他科转入者应写转入。由本科不同病区或病室转入者,只需在病程记录中作必要的记载与补充即可。
   4.入院病历及入院记录尽可能于次晨主治医师巡诊前完成,最迟须在患者入院后24小时内完成。如因患者病重未能详查而在24小时内不能完成入院病历时,则详细病程记录务须及时完成;入院病历可待情况许可时补足。大批收容时,由主任医师酌情规定完成病历的时间。
   5.除产科及大批同类病患者入院外,不可采用表格代替病历;如需用表格式病历,须经院长批准。
   6.疾病诊断和手术名称及编号,采用国际卫生组织出版的《国际疾病名称分类》(最新版),便于统计和分析。所用译名暂以《英汉医学词汇》(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为准,疾病名称及个别名词如尚无妥善译名者,可用原文或拉丁文。
   7.任何记录均应注明年、月、日。患者的急诊、抢救、手术等记录,应记明时刻。如1991年7月6日下午9时30分,可写作199-7-6,21:30。医师书写各项病案记录告一段落时,应签署本人姓名,签名应清晰易辨。住院患者的病历应经各级医师审阅。实习医师所写各项病案记录,应由住院医师以红笔修正及签名。修改病历应在患者入院后48小时内完成。修改甚多者应予誊清。
   8.每张用纸均须填写患者姓名、住院号、科别及用纸次序页数。入院记录、入院病历及病程记录应分别编排页码。
   9.根据医院具体情况,必要时书写中西医结合病历,于西医病历中增加中医四诊所得资料及中医辨证分析。西医诊断与中医诊断或辩证分型并列。其它医护记录亦应反应中西医结合情况。
   10.各项记录内容应充实完整,文词简洁确切,通俗易懂。各种记录除另有规定外,一律用蓝黑墨水笔书写。要求字体端正清楚,不可用草书及杜撰怪字,亦不得涂改和挖补。
(楼方岑),,,0.0.0.0 51994,203,"

 住院期间病案书写的内容与要求
   一、入院病历
   一般项目 姓名、性别、实足年龄、婚否、籍贯(须写明国籍、省、市及县别)、民族、工作单位、军兵种、职务或职业及工程、地址、入院日期(急症或重症应注明时刻)、病史采取日期、病史记录日期、病情陈述者(如由患者自述,此项免记)。
   主诉 患者感受最主要的症状或体征及其持续时间(时间短者应记明小时数)。如“持续发热6天,全身红色斑丘诊3天”。同时患有数种重要疾病如肺炎、糖尿病、白血病等,应在主诉中分项列出。
   不宜用诊断或检验结果代替症状,主诉多于一项时,应按发生时间先后次序分别列出,如“发热、流涕、咽痛、咳嗽2天”;“多饮、多食、多尿、消瘦5月”;“瘀点、瘀斑、头晕1月”;“劳累后心悸、气急、浮肿反复发作5年余”;“尿频、尿急3小时”。
   现病史

  1.将症状按时间先后,准确记载其发病日期、起病缓急、发病诱因,每一症状发生的时日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与鉴别诊断有关的阴性症状亦须记载。
   2.在描述症状中应围绕重点并求得系统,如描写疼痛,应阐明其部位、时间、性质、程度及其它相关因素。
   3.按系统询问伴同的症状,以免遗漏。
   4.过去检查及治疗情况。
   5.对意外事情、自杀或他杀等经过详情与病况有关者,应力求客观、如实记录,不得加以主观揣测或评论。
   6.书写中西医结合病史时,按中医要求询问有关病史(参考中医科病历要求)。
   7.同时患有多种疾病者,可根据实际情况及记述与理解的方便,分段叙述或结合记录。与本科疾病有关的他科重要伤病未愈仍须诊治者,应分段叙述。
   过去史  应记述过去曾患而现已痊愈或无表现的伤病可从简,如目前仍有某些症状、体征及病变,则应从实记明;如系较重要的伤病则宜改在现病史中记述。

1.一般健康状况 健康或虚弱。
  2.急性传染病及皮肤病史 按时间先后顺序记载疾病发生时间、治疗结果, 有无并发症。如无传染病及皮肤病史,亦须将与目前病有关而确未发生的传染病及皮肤病名称记入此段中备查。
  3.曾否预防接种,其种类及最近一次接种的种类及日期。
  4.按系统询问有关疾病,包括五官器、呼吸系、循环系、消化系、血液系、泌尿生殖系、内分泌、代谢、神经精神系、运动系(肌肉、骨骼、关节 )、外伤、手术史,中毒及药物等过敏史。
  个人史
  1.出生地及经历地(特别注意自然疫源地及地方病流行区,注明迁徙年月)。
  2.生活及饮食习惯。烟酒嗜好程度。
  3.过去及目前职业及其工作情况(包括入伍或参加工作、工种或兵种、职务),有无粉尘、毒物、放射物质、传染病患者接触史。
  4.月经史 自月经初潮至现在的情况,月经周期和经期天数、闭经年龄,可依下式记录:

初潮年龄 每次行经日数 闭经年龄
经期相隔日数
例如:16 3~4 48
30~32
  并应记明月经来潮时有无疼痛,每次月经量、色泽及其它性状,末次月经日期。
  5.婚烟史 结婚年月,配偶健康情况;如配偶已亡故,记明死亡原因及年份。
  6.生育史 妊娠及生育次数,生产正常否,有无早产或流产、节育、绝育史。
  家庭史
  1.父、母、兄、弟、姐、妹、子、女的健康状况。如已死亡,记明死亡原因。
  2.遇疑有遗传因素及生活接触因素的疾患时,应问明家庭中有无相似患者。对于重要的遗传性疾病,应于充分调查后画出家系图。
  体格检查 体格检查应注意光线充分,患者体位舒适,防止受凉,要求手法轻巧、正确,态度和蔼,切忌动作粗暴。检查应全面、系统、循序进行(儿童应依儿科常规执行);对重危患者则根据病情重点进行,灵活掌握。男医师检查女患者时,须有第三者在场。
  一般状况 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必要时记身高及体重);发育(正常、异常、欠佳);营养(良好、中等、欠佳、消瘦、肥胖);体位和姿势(如屈曲位、斜坡卧位等);面色(如红润、晦暗等);表情(焦虑、痛苦、慢性病容);神志(清晰、嗜睡、半昏迷、昏迷)及言语状态(清晰否、流利否、对答切题否),检查时是否合作等。
  皮肤 色泽(正常、潮红、发绀、黄染、苍白),弹性,有无水肿、出汗紫癜、皮疹、色素沉着、血管蛛、瘢痕、创伤、溃疡、结节 。并明确记述其部位、大小及程度等。
  淋巴结  全身或局部表浅淋巴结有无肿大,应注明部位(颌下、耳后、颈部、锁骨上、腋部、肘部及腹股沟部等)大小、数目、硬度、有无压痛及活动度;局部皮肤有无红热、瘘管或瘢痕。
  头部
  头颅  大小,外形正常或有何异常;眉发分布;有无疖、癣、外伤、瘢痕、肿块。
  眼部  眼裂大小,眼睑及眼球运动,角膜,结膜,结膜,巩膜。瞳孔(大小,形状、两侧对称否,对光反应、调节反应),视野及视力(粗测)。必要时眼底检查。
  耳部 耳廓有异畸形,外耳道有无分泌物,耳珠、乳突有无压痛,听力(粗测)。
  鼻部 有无畸形、鼻翼扇动、阻塞、分泌物、鼻中隔异常及嗅觉障碍,鼻窦有无压痛。
  口腔 呼气气味,口唇色泽,有无畸形、疱疹、微血管搏动、口角皲裂;牙齿有无缺损、龋病、镶补等异常;牙龈有无溢血、溢浓、萎缩、色素沉着;舌苔、舌质、伸舌时有无偏位,震颤;口腔粘膜有无溃疡、假膜、色素沉着;扁桃体大小,有无充血、水肿、分泌物;咽部有无充血、分泌物,咽部反射,软腭运动情况,悬雍垂是否居中,吞咽正常否。
  颈部  是否对称,有无强直、压痛、运动受限、静脉怒张、动脉明显搏动、肿块,气管是否居中。甲状腺有无肿大,如肿大应描述其形态、大小、硬度,有无结节 、震颤、压痛、杂音等。
  胸部
  胸廓 形状,对称否,运动程度,肋间饱满或凹陷等异常,肋弓角大小,胸壁有无水肿、皮下气肿、肿块、静脉曲张。肋骨及肋软骨有无压痛、凹陷等异常。乳房情况(乳头位置,乳房大小,皮肤性状:有无红肿、桔皮样外观、压痛、肿块等)。
  肺脏  视诊:呼吸类型、快慢、深浅,两侧呼吸运动对称否。
  触诊:语音震颤两侧是否相等,有无摩擦感。
  叩诊:叩诊反响(清音、浊音、实音、鼓音),肺下界位置及呼吸移动度。
  听诊:注意呼吸音性质(肺泡音、支气管肺泡音、管性呼吸音)及其强度(减低、增强、消失),语音传导,有无摩擦音、哮鸣音、干罗音、湿罗音。
  心脏  视诊:心尖搏动的位置、范围、强度,心前区有无异常搏动、局限膨隆。
  触诊:心尖搏动最强部位,有无抬举性冲动,有无震颤或摩擦感(部位、时间、强度)。
  叩诊:左右心界线以每肋间距胸骨中线的cm数记载或绘图表示。须注明锁骨中线至前正中线的距离。
右cm 肋间 左cm
2.0 3.0
3.0 4.0
3.0 6.0
8.0
  听诊:心率及心律,如节律不齐,应同时计数心率及脉率。各瓣音区心音的性质和强度,有无心音分裂及第三、第四心音,比较主动脉瓣与肺动脉瓣第二音的强弱。有无杂音。
  腹部视诊:呼吸运动情况,腹壁是否对称,有无凹陷、膨隆、静脉曲张、蠕动波、局限性隆起,脐部情况。
  触诊:腹壁柔软或紧张,有无压痛,压痛部位及其程度,拒按或喜按,有无反跳痛;有无肿块,其部位、大小、形态、硬度,触痛、活动度,呼吸运动的影响,有无搏动及波动等。
  肝脏 可否触及。如可触及,应记录肝下缘距锁骨中线肋缘及剑突的cm数。注意肝缘锐钝、硬度,有无压痛,肝肿大时注意有无搏动、表面有无结节 。
  胆囊 可否触及,大小,有无压痛。
  脾脏 可否触及,如能触及,应注明其表面光否,有无切迹及压痛,硬度,脾下缘距锁骨中线细缘cm数(垂直径AB及最大斜径AC),仰卧及侧卧时脾移动度。

  肾  能否触及,大小,活动度,有无压痛等。
  叩诊:肝、脾浊音界(上界以肋间计,全长以cm计),肝、脾区有无叩击痛。腹部有无过度回响、移动性浊音。
  听诊:肠蠕动音(正常、增强、减弱、消失)及其音质与频率,有无胃区振水声,肝、脾区有无摩擦音。有无血管杂音,并记录其部位及性质等。
  外阴及肛门  阴毛分布;外生殖器发育,有无包茎、尿道分泌物;睾丸位置、大小、硬度;有无压痛,附睾有无结节及肿痛;精索有无增粗、压痛、结节与静脉曲张;阴囊有无脱屑、皲裂及肿胀。如肿胀,当用透照试验,以明确是否阴囊积液。女性生殖器检查(参见妇科检查)必须有女护士在旁协助,或由女医师检查。肛门检查,有无外痔、肛裂、肛瘘、脱肛、湿疣等,必要时应行肛门直肠指诊或肛门镜检查。
  脊柱及四肢 脊柱有无畸形、压痛、叩击痛;脊柱两侧肌肉有无紧张、压痛;肋脊角有无压痛或叩痛;四肢有无畸形、杵状指趾、水肿、静脉曲张、外伤、骨折;肌肉张力与肌力,有无萎缩;关节有无红肿、畸形及运动障碍;甲床有无微血管搏动;股动脉及肱动脉有无枪击音;桡动脉搏动及血管壁硬度。
  神经系 四肢运动及感觉、膝腱反射、跟腱反射、肱二头肌腱反射、三头肌腱反射、腹壁反射、提睾反射、巴彬斯奇征、克尼格征等。
  专科情况 如外科病历须写外科情况,其它科如眼科情况、妇科情况等,应重点突出、详尽、真实、系统地描写该专科有关体征。参见各专科病历书写要求。
  检验及其它检查 入院后24小时内应完成的主要检验,如血、尿、粪常规检验,以及X线、心电图检查等。入院前的重要检验结果可记录于病史中。
  小结  用约100~300安,简明、扼要地综述病史要点、阳性检验结果、重要的阴性结果及有关的检验结果。
  初步诊断 入院时主要伤病已确诊者可写:“诊断”。根据全部病史及初步检查结果,通过综合分析,可作出全部现有疾病的初步诊断,分行列出。其次序依下列原则:主要病在先,次要病在后;本科病在先,他科病在后。主要诊断的可能性不止一项时,选择可能性最大的1~2项记上。诊断名称先写病名,其次按需要记明类型、部位、侧别;诊断名称较复杂者,可依病因学诊断、病理学诊断、解剖学诊断、病理生理及功能诊断等依次分行列举。初步诊断记于病历纸右半侧。
  当书写中西医结合病历时,西医诊断与中医诊断并列。
  签名  上述入院病历由实习医师、初到进修医师记载完毕签名后,再由住院医师复阅,用红笔修正后签署全名在其左方,并以斜线隔开。字迹必须端正清楚。
  最后诊断 主要疾病确诊后,及时写出最后诊断(记于病历纸左半侧与初步诊断同高),包括病名、确诊日期,并签名。最后诊断与初步诊断完全相同时,可在最后诊断项目下写:“同右”。最后诊断由住院医师记录,主治医师审后加签名。
  二、入院记录
  入院记录的内容、次序,一般与入院病历相同,但一般项目与主诉可连写在成一段,对过去史、个人史、家庭史及体格检查等项目中与本病无关的阴性资料,可适当精简,减少段落。对姓名、年龄、现病史、过去史、家庭史及体格检查项目的小标题,均可适当省略不写。不写小结。入院记录由住院医师记录并签名,由主治医师审核、修改后签名于住院医师姓名的左侧。实习医师经主治医师同意书写入院记录,则由住院医师审核、修正及加签。入院记录的最后诊断由主治医师记录及签署。
  三、诊断讨论及诊疗计划
  住院医师或实习医师应根据需要(如诊断不易明确或病情严重、治疗较复杂者),撰写诊断讨论及拟定诊疗计划,但须重点突出,简明扼要。应包括:
  (一)分析讨论 将主要症状、时间、及其演变、体检发现及辅助检查结果有目的地分条归纳、分析讨论,简明扼要地提出拟诊理由及主要鉴别诊断。切忘刻板地重复入院记录的基本内容。
  (二)初步诊断 包括各主要及次要疾病,已证实及未证实者(与入院记录同)。
  (三)诊疗计划 根据初步诊断,订出检查项目、完成日期及治疗方案。主治医师必须亲自审定计划,并监督实施。
  诊断讨论及诊疗计划内容较简单者,亦可列入病程记录的首次记录中,内容较复杂者则宜并列一段。
  四、病程记录
  (一)记录时间 入院后的病情变化及诊治情况,由住院医师或实习医师按时间先后次序及时记录。病情危急多变应随时记录;病重者至少每天记录1次;病情较稳定者可视需要简略记载,但至少每周1次。
  (二)内容
  1.入院后首次病程记录应当天完成。主要写病人入院后当天情况,已采取的诊疗措施及已进行的诊疗准备工作情况,病人有何困难,如何协助解决等事项。诊断讨论及诊疗计划如未列专段,则亦可在此段叙述。
  2.患者当前的主诉,病情变化、情绪、饮食、睡眠等,体检及检验的重要发现,诊治工作进行情况及对病情的分析要有见解。
  3.特殊检查结果及其判断。
  4.一切诊疗手术记录,应包括手术步骤、手术的主要所见及手术后患者情况。有关手术科室的手术记录及术后病程参见有关项目。
  5.主任医师、主治医师及其他上级医师巡诊或会诊时的意见,宜详细准确地加以记录。
  6.特殊变化的判断、处理及后果,应立即记入。
  7.行政领导的重要意见,患者家属及组织负责人的所交代的重要事项。
  8.每一个阶段检查或治疗后的小结,今后诊疗意见,交接班记录。
  9.如为中西医结合的病程记录,应记中医辩证施治情况,如证型改变、方药改变、中医的观察分析等。中医或针灸处方应记入中医处方记录单或病程记录。
  10.原诊断的修改,新诊断的确定,均应说明理由。
  11.凡由值班或代班医师在其值班、代班时间内所作的诊疗工作,均应按病情需要记入病程记录。
  12.患者出院时,应在住院病历及门诊病历书写出院记录或出院小结,其内容应包括入院时间、当时情况、病情演变、诊疗经过及经验教训、出院时情况、住院日数、最后诊断及嘱咐。
  附 病程中一般常规工作
  下列常规工作由实习医师或住院医师完成;由实习医师完成者,住院医师负责审核。
  (一)病程记录 按前述病程记录要求书写。
  (二)高压 入院时血压正常者,连测2天,每天1次;血压升高或降低者,酌情加测量次数。
  (三)血液常规 除入院时进行常规检查外,以后应按病情需要确定复查项目、时间及次数。如急性发热者每1~3天1次;长期发热者每周至少1次;应用对血液系统有影响的药物或放射治疗的患者,每周至少检查2次。
  (四)尿常规 至少检查1次。发热患者或治疗期间可能发生肾损害者每周至少2次。
  (五)粪常规 至少检查1次。如发现有问题按需要进行复查。
  (六)检验记录 血、尿粪 常规检验结果,应及时转抄于检验记录单上(包括日期、检验结果、检验者)。或与其他检验报告单同样,按报告日期顺序自上而整齐地贴于专用纸左边,每张检验单上缘可用蓝黑笔(重要阳性结果可用红笔)简要记明检验日期,以利查阅。如采用新式顶端记明检验日期及结果的报告单,则可免加注。
  五.转科记录
  (一)转科的联系 因病情需要他科治疗者,经会诊征得他科负责医师和本科主治医师同意后方可转科;紧急情况下,住院医师亦可直接联系转科。
  (二)转出记录 转科前由住院医师或实习医师书写转出记录,内容包括:
  1.一般项目 如姓名、性别、年龄等。
  2.现病史与所转科有关的病史,重要的过去病史。
  3.体检、检验和其他检查的重要发现;
  4.本科曾进行的治疗及其效果。
  5.病情演变情况、本科意见及会诊意见;
  6.诊断或初步诊断。
  (三)转入记录 按入院记录内容包括入院后诊疗经过扼要书写,因须以本科疾病为主,故其记述内容可能与原有入院病历不同。
  六、出院记录
  患者出院前由住院医师或实习医师书写,内容基本类似病历摘要:入院时情况及各种检查结果,入院后诊疗情况及病情好转、缓解、痊愈程度,出院日期及住院日数;出院诊断,出院嘱咐。
  七 、死亡记录
  患者在住院期间因救治无效而死亡,应立即书写死亡记录,内容包含:病历摘要、住院期间病情演变、抢救经过、死亡时间、死因、经验教训、最后诊断。
  八、再次入院病历
  患者再次住院,应在病历上注明本次为第几次住院,注意以下两种情况书写内容有别:
  1.因旧病复发再次住院,须将过去病历摘要及上次出院后至本次入院前的病情与治疗经过,详细记入病历中,有关过去史、个人史、家庭史可从略。
  2.因新患疾病而再次住院,须按完整的住院病历格式书写,并将过去的住院诊断列入过去史中。
  九、特别记录
  为便于总结临床经验,提高医疗质量,进行教学与科研,对于某些常见伤病及特殊治疗经过,可拟订某些特别记录表格并按规定填写。特别记录表格不得代替正式病历与病程记录。
  十、病历摘要
  (一)填报手续 转院、出院或院外会诊等需要病历摘要者,由住院医师或实习医师书写。经主治医师或主任医师审签后送交医务处审阅盖公章,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患者或护送人员带去或交邮寄。
  (二)内容 1.一般项目,按入院记录项目记载;2.入院时情况及各项检查结果;3.病程经过情况、治疗情况及治愈程度;4.最后诊断;5.患者当前情况;6。必要时填写今后治疗、处置及其他注意事项。邀请院外会诊时,应提出会诊目的。
(楼方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