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10-04-01 14:31浏览:
次
错合畸形是指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由先天的遗传因素或后天的环境因素,如疾病、口腔不良习惯、替牙障碍等导致的牙齿、颌骨及颅骨的畸形,其表现形式多样,大体包括个别牙齿的错位、牙弓形态和牙排列异常、牙弓与颌骨及颅面关系的异常。临床上常见的错合畸形包括牙列拥挤、牙列间隙、反合(俗称“地包天”)、锁合、前突性深覆合(俗称“龅牙”)、开合、颜面不对称畸形等等,这些异常是由牙齿与颌骨、上下牙弓、上下颌骨、颌骨与颅骨间的不协调引起的,可分为牙性、骨性、功能性错合畸形。
错合畸形的患病率较高并有危害性。就患病率而言,国内有学者调查结果为乳牙期为51.84%,替牙期为71.21%,恒牙初期为72.92%,近年似乎有增加的趋势。以往国人对于错合畸形认识不够,以为只是简单的牙齿不齐,不会有太大的问题,事实上,错合畸形危害众多,在儿童发育过程中它影响合颌面软硬组织的正常发育,影响颜面美观,如前牙反合不及时治疗,将限制上颌骨的发育并导致下颌骨的过度发育,严重的颜面畸形对患者可造成明显的心理和精神障碍;错合畸形还将影响口腔的健康,拥挤的牙列不易清洁而好发龋病、牙周病等;它也影响口腔功能,如开合的病人将影响发音、吞咽,严重小下颌畸形患者将影响呼吸功能,常导致鼾症。错合畸形不仅对口腔局部造成危害,而且也影响全身状况,如咀嚼功能不佳将导致胃肠道消化不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患者开始关注自身的畸形并积极寻求治疗,这当中有相当一部分是需要正颌正畸联合治疗的患者。
错合畸形的治疗因病人畸形的产生原因及病人的就诊时机不同而方法不同,但矫治目标是一致的,即达到牙合颅面功能与形态的平衡、稳定、美观。矫治方法主要根据患者的生长发育时期不同而分为:预防矫治、阻断矫治、常规矫治和正颌正畸联合治疗;常用的矫治器包括固定矫治器、活动矫治器和一些隐形矫治器。预防矫治主要采用各种措施来防止错合畸形的发生,如母亲妊娠期间注意营养及防止病毒感染,儿童早期不良口腔习惯的破除等;阻断矫治主要针对错合畸形发生的早期,通过一些专用的矫正器阻断畸形的加重,如早期乳牙反合的矫正,青春期下颌骨后缩,或反颌的矫正。常规矫正是正畸治疗中最多见的,主要针对牙性畸形和早期的轻度骨性畸形,主要利用固定矫治器或功能或矫形矫治器对各种畸形进行治疗;正颌正畸联合治疗,针对的是中度或重度的牙颌面骨性畸形患者,以期重建口腔功能并获得良好的颜面美观。
牙齿矫正是一门临床医学,有科学的治疗程序。常规的矫正牙齿必须分为三个连续的阶段。第一阶段是使牙齿排齐和整平,牙齿排齐使错位牙入列,一般必须9-12周(3-4月)才能完成;牙列整平是指将牙齿的高低位置调整为正常的关系,使牙列中的每个牙尖与正常平面的接触达到正常,上下前牙即没有深覆合,也没有缝隙,整平过程大约也需要9-12周(3-4月)完成。第二阶段是是调整后牙关系,内收前牙和关闭拔牙间隙。关闭拔牙间隙,约需要6-9月完成。第三阶段为牙位和咬合关系的微细调整,属于矫正的完成阶段,约需5-9月。所以矫正牙齿需要两年左右的时间。
爱美、求快是患者的普遍想法,也是患者和专科医生不容易沟通的地方,一些牙列不齐的患者,常常寻找快速矫正,不喜欢戴“难看”的矫正器。那么有没有快速矫正呢?答案是肯定没有。所谓的快速矫正乃是通过快速的前牙牙冠截断磨小,再用烤瓷冠套在磨小的牙齿上,改变原来牙齿的大小和形状,达到使牙列整齐的目的,其实本质上就是装整齐的假牙。牙齿排列不齐时,人们常常只能看到牙冠排列不齐,其实牙根也是重叠不齐的,烤瓷牙通过改变牙冠的大小将假牙排齐,但是牙根仍然是重叠不齐的,对美观的改善非常有限,效果常常是不满意的,这种情况下牙齿已经遭到破坏,要想再矫正已经不可能了。在临床中只有少数情况下,患者的牙齿发育畸形,颜色和形状均难看,可以选择烤瓷牙修整,使牙齿变得美观。临床中尤其要重视一些情况下选择烤瓷牙是有害的,例如“龅牙”患者在治疗中选择烤瓷牙,“龅牙”患者的表现是牙排列基本整齐,主要问题是牙及牙床骨的前突,如果随意的选择烤瓷牙,不但解决不了前突的问题,而且还会因为一些牙龈的炎症和变色加重畸形。
矫正中拔牙是让每个家长最担心的事,拔牙有没有危害?医生为什么要拔牙矫正?我们知道牙齿矫正的目标是:1.面型美观,2.牙列美观,3.上下牙齿接触正常,稳定,4.牙周健康。如果患者牙列拥挤超过一定量,牙前突,唇前翘,唇包不住牙齿,在这些情况下矫正牙齿需要拔出相应的牙齿,腾出位置排齐牙齿,或内收牙齿,达到面部美观和牙齿美观。
拔牙有没有危害呢?经过详细的x片和模型分析后,医生谨慎的选择拔牙治疗,矫正中用适合的矫正力,这是一个生理过程,没有危害。相反拥挤的牙齿,前突的牙齿造成牙齿的不正常咬合,长久下去易发生牙及牙周疾病。那么,是不是那颗牙齿不齐就拔哪颗,想拔几颗拔几颗呢?拔牙不是那么随意,有一定的原则。口腔里每一颗牙形态功能各异,重要性不同。医生要选择既能解决问题、相对又最不重要的牙齿,并不是谁出列就除掉谁。在拔牙选择上,医生应严格的遵循矫正的原则是:尽量不拔牙;尽量拔坏牙(蛀牙、松动牙、形态不好的牙);尽量拔功能小的牙;上下左右对称拔牙。尽量不拔门牙,因为门牙对美观的影响最大。尽量不拔尖牙,也就是俗话说的“虎牙”,因为尖牙有撕裂食物和支撑口角的功能,拔除后其它牙不能代替它的功能,对咀嚼和面下的丰满度影响较大。尽量不拔六龄牙。因为六龄牙的咀嚼功能最强,只有在已经大面积损坏的情况下才会选择拔除。
最常规会被建议拔除的牙齿是尖牙后边的两颗双尖牙。双尖牙主要起辅助咀嚼的作用,但其咬合面面积比磨牙小,咀嚼效率也低,拔除后不会太多地影响进食。而且,两个连着的双尖牙形态相似,拔除一颗还有另一颗行使功能。所以医生常常会选择拔除上下左右各一颗双尖牙。
为什么要左右对称拔牙呢?上下门牙之间为牙列中线,上牙中线是否居中对面部美观是有明显影响的。如果只拔除左边而不拔右边,治疗后中线会往左偏,牙弓形态不是对称的椭圆形影响美观。反之亦然。为什么要上下对称拔牙呢?这既是为了咬合,也是为了美观。牙齿上下象齿轮一样是匹配嵌合好的,只拔除上边或者只拔除下边,上下的咬合关系就乱了。从美观的角度考虑,如果只拔上面会成为“瘪嘴”,只拔下边会成为“龅牙”。在极少数情况下,由于患者的牙列已经是歪斜的,医生也会选择不对称拔牙,或拔一侧的牙。当上牙突出下牙太多,而患者又拒绝手术辅助矫正时,有可能只需要拔除上牙。“地包天”的时候有可能只拔除下牙。总之,每患者的情况都是不同的,每一个患者的治疗都需要在医生的全面分析后,做出适合的治疗计划。
总之,牙列不齐、错合畸形应该及时治疗,以免引起口腔系统的其他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