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化学检查 > 文章内容

血清α1-酸性糖蛋白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12-11-01 19:26浏览:

 血清α1-酸性糖蛋白介绍:
  
         α1-酸性糖蛋白早期称乳清类粘蛋白。分子量约40000,由肝脏合成,癌细胞也可合成。α1AG的肽链结构与Ig轻链可变区及部分重链区、结合珠蛋白α链结构类似,说明α1AG从Ig家系演变而来。

血清α1-酸性糖蛋白正常值:
  
  (1)放射免疫法:

  血清 成人550~1400mg/L,均值为900mg/L

  尿液 0.29~0.68mg/24h

  (2)比浊法:

  血清 成人 791±51mg/L

血清α1-酸性糖蛋白临床意义:
  
  (1)血清α1AG水平的改变:

  ①α1AG含量升高:α1AG为急性时相反应物之一。病理情况下。白介素1刺激吞噬细胞释放出脂多聚糖,可促进α1AG的合成使血中水平升高,故α1AG是一种最稳定的早期呈阳性的急性时相反应物。如感染(炎症)、外伤、烧伤、手术、急性心肌梗死时α1AG含量升高。另外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克隆病、恶性肿瘤也增高,在癌转移时升高更明显。

  α1AG水平改变可用于鉴别患者是急性时相反应还是雌激素所引起的一族急性时相蛋白(如铜蓝蛋白、α1-抗胰球蛋白等)水平升高,若后者影响则α1AG浓度正常或降低,前者可出现血清水平升高。

  α1AG与结合珠蛋白测定联用是鉴别血管内溶血的有价值指标。通常这两种指标可同时升高或降低。若酸性糖蛋白含量升高,而结合珠蛋白正常,则认为是体内轻微溶血的急性时相反应。α1AG还可作为肿瘤复发(尤其是胸腺癌与肺癌)药物治疗的定量指标。

  ②α1AG浓度降低:服用17α-羟基雄性激素、肝细胞病变晚期、肾病综合征或其他原因所致尿中滤过的蛋白质量丢失、遗传因素和营养不良等疾病。

  (2)α1AG可用于对渗出液和漏出液的鉴别:体液中α1AG含量的变化可按下列病种排列依次升高,即漏出液、炎症渗出液、恶性肿瘤渗出液。

血清α1-酸性糖蛋白注意事项:
  
  影响因素及其他

  (1)药物影响:α1AG可与某些药物结合如心得安、利多卡因、各种△43-酮固醇类特别是孕酮、雌激素和避孕药等,通过影响生物途径使血清α1AG浓度降低,α1AG可干扰药物有效剂量。

  (2)生理因素:妊娠第4、5周胎儿肝细胞开始合成α1AG,出生后第1周血清α1AG浓度迅速升高,后缓慢下降,于第10月达到成人水平。半寿期为5~7天。

  (3)比浊法的干扰:血清甘油三酯为2.58mmol/L时,可使血清α1AG测定结果升高18mg/L。

血清α1-酸性糖蛋白检查过程:
  暂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