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化学检查 > 文章内容

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抗体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12-11-01 19:13浏览:

 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抗体介绍:
   
  当人体感染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后不久,在血清中就可检测到EHF-IgM,在7~10天内达高峰。而EHF-IgG在发病后2周才出现,可持续数年。EHF-IgM的测定对诊断断早期流行性出血热感染有重要价值。


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抗体正常值:
   
  反向间接血凝抑制试验:<1:8
 
  免疫荧光技术检测:<1:20
 
  酶免疫染色法:<1:40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P/N<2.1


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抗体临床意义:
   
  异常结果: ≥8有临床诊断价值,双份血清效价增长4倍更有意义。
 
  流行性出血热是一组由虫媒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本病于30年代初在我国东北首先发现,以后在我国许多地方均有流行。1942年命名为流行性出血热,1982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将有肾脏损害的流行性出血热称之为肾病综合征出血热。
 
  1978年李镐汪等首先分离到出血热病毒,1981年又分离到流行性出血热病毒。近年来,免疫学检测方法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1.流行性出血热患者自病程第1~2日IgM抗体开始出现,第3~14日阳性检出率最高,其阳性滴度3~6日达高峰,10~14日逐渐下降,故IgM抗体可作为早期诊断的一项指标。
 
  2.流行性出血热患者的IgG抗体,可自病程第2~3日开始检出,7~14日达高峰,最高滴度可持续2~3周,以后逐渐下降,但阳性可持续多年,虽然IgG抗体出现稍迟,但亦为特异性诊断手段,总的阳性率可达94.7%~100%,其抗体滴度与病性呈正相关,由于IgM抗体可以长期存在,故检测结果阳性时,不可忽视临床症状与既往史,应进行综合分析。
 
  需要检查人群:疑似流行性出血热的人


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抗体注意事项:
   
  不合宜人群:一般无特殊人群
 
  检查前禁忌:检验前请告知医生近期用药情况及特殊生理改变。
 
  1、抽血前一天不吃过于油腻、高蛋白食物,避免大量饮酒。血液中的酒精成分会直接影响检验结果。
 
  2、体检前一天的晚八时以后,应开始禁食12小时,以免影响检测结果。
 
  检查时要求:抽血时应放松心情,避免因恐惧造成血管的收缩,增加采血的困难。


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抗体检查过程:
   
  临床疑似流行性出血热(epidemic hemorrhagic fever,EHF)患者的血清进行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抗体IgM(EHF—IgM)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并对该试验进行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诊断有效率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