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化学检查 > 文章内容

粪胆原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12-11-01 19:10浏览:

 粪胆原介绍:
   
  正常人胆汁中的胆红素在回肠末端和结肠被细菌分解为粪胆原,其部分被肠道重吸收进入肠肝循环外,大部分在结肠被氧化为粪胆素,并随粪便排出体外。


粪胆原正常值:
   
  75~350mg/100g粪便(Ehrlich方法)。


粪胆原临床意义:
   
     异常结果:

  (1)增加:溶血性黄疸,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恶性贫血、地中海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组织内出血等红细胞破坏显著者。
 
  (2)减少:梗阻性黄疸。
 
  肝细胞性黄疸时粪胆原则可增加也可减少,视肝内梗阻情况而定。粪胆原检验对于黄疸类型的鉴别具有一定价值。


    需要检查人群:


    有异常出血症状患者。


粪胆原注意事项:
   
  检查前准备:
 
  1、女性做粪便检查也最好避开经期,以免血丝混入。
 
  2、标本采集后应于1小时内检查完毕,否则可因PH胶消化酶等影响导致有形成分破坏分解。
 
  检查时要求:
 
  1、因为婴幼儿不容易一次取到足量的检体,若需要分次收集时,请将检体暂时置于冰箱冷藏保存,以避免细菌滋生。
 
  2、正常大便因含有粪胆素,故为黄或棕黄色。
 
  不适宜人群:
 
  暂无不适宜人群。


粪胆原检查过程:
       粪便中的粪胆原在溶血性黄疸时,由于大量胆红素排入肠道被细菌还原而明显增加;梗阻性黄疸时由于排向肠道的胆汁沽少而粪便胆原明显减少;肝细胞性黄疸时粪胆原则可增加也可减少,视肝内梗阻情况而定。粪便胆原定性或定量对于黄疸类型的鉴别具有一定价值。无论定性或定量均采用Ehrlich方法,瓜后生成红色化合物,呈深浅与粪胆原量成政权比,正常人每100克粪便中胆原量为75-350mg。低于或高于参考值可助诊为梗阻性或溶血性黄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