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化学检查 > 文章内容

粪颜色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12-11-01 19:04浏览:

 粪颜色介绍:
   
  正常成人的粪便颜色因有粪胆素而呈黄褐色,婴儿因胆红素代谢尚未健全而呈黄色或金黄色,肉食者偏黑褐色,食绿叶菜者呈暗绿色,故粪便颜色可因进食种类而异。但明显的粪便颜色改变也常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如上消化道出血量在100ml以上时,血红蛋白经肠道降解后,粪便呈柏油状;下消化道出血,粪便多呈红色;如为乙状结肠和直肠、肛口出血,血常附于粪的表面;阻塞性黄疸时,因胆汁排出受阻,粪便呈白陶土色。由于进食(包括药物)种类和病理状态均可改变粪便颜色,所以必须结合临床病史以助鉴别。


粪颜色正常值:
   
  黄色或棕黄色。


粪颜色临床意义:
   
  异常结果:
 
  (1)黑色:呕血与黑粪(上消化道出血)(柏油便)、服食猪肝和动物血、服用生物炭、铋制剂(黑灰色)、铁制剂(黑绿色)。
 
  (2)白陶土色:胆道完全性梗阻、服钡剂后。
 
  (3)米泔水样:霍乱、副霍乱。
 
  (4)巧克力色:阿米巴痢疾。
 
  (5)脓血粪:细菌性痢疾、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局限性肠炎)、结肠癌或直肠癌。
 
  (6)血样粪:便血(下消化道出血):痔、肛门裂、小肠腺瘤(肠息肉)、结肠癌、结肠憩室出血、溃疡性结肠炎等。
 
  (7)红色(淡红色):服食过量不消化的西瓜、西红柿、红辣椒等。
 
  (8)绿色:服食叶绿素丰富的蔬菜(如菠菜)、肠蠕动极度加速、婴儿肠炎。
 
  需要检查人群:
 
  腹痛腹泻,血便,肛门剧痛等症状者。


粪颜色注意事项:
   
  检查前准备:
 
  1、粪便的颜色可受食物的种类、数量及药物等因素的影响。
 
  检查时要求:
 
  1、告知医生服药史和最近几天食用的食物种类。
 
  不适宜人群:
 
  没有不适宜人群。


粪颜色检查过程:
        大便后肉眼观察颜色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