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12-11-01 19:04浏览:
次
粪便脂肪介绍:
正常人每天从粪便中排出的脂肪占干燥粪便量的10%~15%。其中含有结合脂肪酸(5%~15%)、游离脂肪酸(5%~13%)、中性脂肪(1%~5%)。正常乳儿的粪便较成人粪便中脂肪含量高50%,幼儿粪便中的脂肪含量也高30%,且以中性脂肪为主。
粪便脂肪正常值:
脂肪小滴<6个(高倍视野)。
粪便脂肪临床意义:
异常结果:
中性脂肪在显微镜下呈大小不一的光亮圆形小球状。腹泻病人的粪便中的脂肪排出增多,镜下超过6个脂肪滴/HP。当脂肪消化吸收不良时,粪便中脂肪滴大量增多。
在阻塞性黄疸时,因肠道中胆汁缺乏,有脂肪吸收障碍时,粪便中出现大量的脂肪酸。胰液分泌机能不全,致使消化功能障碍时,则粪便中可出现大量的中性脂肪(脂肪泻)。
粪便中脂肪的检出和鉴别见(表4-3)。
表4-3 粪便脂肪检验和鉴别
检验项目 |
中性脂肪 |
游离脂酸 |
结合脂酸 | |
镜检所见 |
熔点低者,呈淡黄色,有光泽的滴状物;熔点高者,呈无色有光泽的不定形块状 |
无色细长丝状,有时呈块状 |
针束状或块状,有时呈茸状 | |
染色所见 |
苏丹Ⅲ |
染红色 |
块状结晶染红色针状结晶不染色 |
不染色 |
尼罗蓝 |
染红色 |
染蓝紫色 |
染蓝紫色 | |
经处理后观察结果 |
加热 |
溶后呈滴状 |
溶化 |
不溶化 |
冷乙醇 |
不溶,加温后溶化 |
溶化 |
溶化 | |
氢氧化钠 |
不溶化 |
溶化 |
不溶化 | |
乙醚 |
溶化 |
溶化 |
不溶化 |
需要检查人群:
出现黄疸症状患者,长期腹泻及腹痛病人。
粪便脂肪注意事项:
检查前要求:
1、采集时请避免挖取沾到马桶內尿液及自来水的部分;同时也请勿将粪便直接置于卫生纸或擦手纸上。
2、为避免干扰检验结果,请勿使用棉花棒挖取。
3、粪便采集量请勿过少(3~5克),以避免无足够的检体以供检验。
检查时注意:
1、因为婴幼儿不容易一次取到足量的检体,若需要分次收集时,请将检体暂时置于冰箱冷藏保存,以避免细菌滋生。
2、常用粪便脂肪检查方法有显微镜检查法、称量法和滴定法等。需要准备定量的患者建议进行脂肪定量测试。
不适宜人群:
1:非创伤性检查,没有不适宜人群。
粪便脂肪检查过程:
常用粪便脂肪检查方法有显微镜检查法、称量法和滴定法等。显微镜检查法简单易行,但准确率低,只能作筛检试验,不能作为诊断的依据;称量法和滴定法为定量法,但代表的是总脂肪酸,不包含中性脂肪中的甘油部分。利用脂肪定量也可以计算脂肪吸收率,用以估计消化吸收功能。脂肪吸收率=100%/膳食总脂量3)参考值:成人或儿童:95%4)临床意义:脂肪测定主要了解人体的消化或吸收功能,间接为消化道疾病的诊断提供依据。若24h粪便中脂肪总量超过6g时,称为脂肪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