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化学检查 > 文章内容

血小板3因子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10-04-24 11:40浏览:

正常值
33~57sec

临床意义
pf3活性降低见于血小板无力症、巨血小板综合征、 尿毒症、慢性肝病、系统性红斑狼疮、骨髓纤维化急性和慢性白血病、再障恶性贫血、先天性心脏病等。
,,,0.0.0.0 63035,209,正常值
24h后开始出现溶血
临床意义
阳性: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0.0.0.0 63036,209,缩写
mhb
正常值
0.3~1.3g/l (mhb还原率>0.75)
临床意义
增高: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先天性血红蛋白m病,硝酸盐、亚硝酸盐和安替比林中毒等。,,,0.0.0.0 63037,209,正常值
6.8~12.8u
临床意义
增高:妊娠后期。 降低:先天性纤维蛋白溶酶原缺乏症,新生儿、肝硬变、肝癌晚期,急性心肌梗塞,大手术后及dic等。,,,0.0.0.0 63038,209,缩写
pc
正常值
(hickton法) 0.97±0.34
临床意义
血浆pc是机体的一种重要的抗凝血因数,约占全血抗凝活度的0.2~0.3,pc为肝脏合成的一种维生素k依赖性糖蛋白。 减低:恶性肿瘤,肝功能障碍等。 增高:脑血管病,血栓栓塞性疾病,sle等。
,,,0.0.0.0 63039,209,正常值
阴性 (<0.05)
临床意义
沉淀的血红蛋白>0.05(5%)时提示有不稳定血红蛋白存在,血红蛋白病亦阳性。,,,0.0.0.0 63040,209,正常值
阴性
临床意义
阳性:血红蛋白h病,α-地中海贫血,不稳定血红蛋白病等。偶尔药物、化学制品及β-地中海贫血(纯合子)亦可引起阳性反应。 ,,,0.0.0.0 63041,209,缩写
stgt
正常值
〈13s
临床意义
生成不佳:血友病甲,血友病乙,血友病丙,回圈血中有抗凝血活酶生成物质等,但进一步确诊有赖于凝血酶生成纠正试验。,,,0.0.0.0 63042,209,正常值
ⅷ:c0.5~1.50 ⅷ:ag1.024±0.296 ⅷ:wf1.071±0.368
临床意义
降低:血管性血友病(vwd)患者的ⅷr:ag明显下降,部分患者ⅷ:c亦降低,血友病甲只有ⅷ:c降低,而ⅷr:rcf均正常,可协助vwd与血友病鉴别。同时,ⅷr:ag测定有助于发现携带者。 增高:高凝状态,如急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尿毒症,肺心病,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冠心病,高脂血症,妊娠及妊娠毒血症等。
,,,0.0.0.0 63043,209,正常值
阴性
临床意义
阳性:红细胞g-6pd缺乏症,脾切除后,先天性无脾症 ,不稳定血红蛋白病,如先天性heinz小体贫血,纯合子β-地中海贫血等。,,,0.0.0.0 63044,209,正常值
(50~300)×106/l
临床意义
增加:寄生虫感染,过敏性疾病,热带性及非热带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某些血液病,器官移植排斥反应等。 减少:伤寒、副伤寒,应用糖皮质类固醇激素等。 ,,,0.0.0.0 63045,209,正常值
阴性
临床意义
阳性:自身免疫性血小板病。,,,0.0.0.0 63046,209,缩写
esr、血沉
正常值
westergran法: 男 0~15mm/lh 女 0~20mm/lh
临床意义
血沈变化无特异性,能指示体内某些疾病发展和预后的判断。一般而言,凡体内有感染或组织坏死,血沉就加快。,,,0.0.0.0 63047,209,正常值
开始溶血 0.0042~0.0046 完全溶血 0.0032~0.0034
临床意义
脆性增加: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新生儿溶血,药物性溶血,获得性自身免疫性溶血等。 脆性降低:地中海贫血,异常血红蛋白病,重症缺铁性贫血,铁粒红细胞性贫血,脾切除后,阻塞性黄疸等。 ,,,0.0.0.0 63048,209,正常值
阴性
临床意义
阳性(出现镰状红细胞):镰状红细胞性贫血。hbcharlem、hbi、hb bart 综合征及hbs等亦可出现阳性反应。,,,0.0.0.0 63049,209,正常值
儿童270~285mosm/l 成人285~295mosm/l 〉60岁280~300mosm/l
临床意义
增加:失水,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非酮症性昏迷,尿崩症,乙醇中毒,高钙血症,脑损伤等。 下降:水中毒,大手术后,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等。,,,0.0.0.0 63050,209,正常值
<40mg/l
临床意义
增加:溶血反应,败血症,血型不合输血,药物或毒物中毒,体外回流等。
,,,0.0.0.0 63051,209,正常值
26.57±3.11d (20.95~32.79d) 半生存期 22~29d 平均寿命 46~90d
临床意义
红细胞寿命测定主要用于调查贫血原因,各种原因所致的溶血性贫血者,红细胞寿命缩短,引起的病因尚需进一步的溶血病因检查。,,,0.0.0.0 63052,209,正常值
0~0.15
临床意义
dic时,纤溶酶活性增强,故纤溶酶原含量降低。
,,,0.0.0.0 63053,209,正常值
占hb总量0~0.01
临床意义
增高:慢性便秘,习惯性便秘。
,,,0.0.0.0 63054,209,缩写
mch
正常值
新生儿 35~43pg 儿童 33~37pg 成人 26~32pg
临床意义
mch检查主要用于贫血的鉴别。正细胞性贫血者mch正常,大细胞性贫血>32pg,单纯小细胞性贫血及小细胞性低色素性贫血<26pg。 ,,,0.0.0.0 63055,209,正常值
阴性
临床意义
阳性: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本试验较酸溶血试验敏感),再障-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巨幼红细胞性贫血。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可呈弱阳性反应。
,,,0.0.0.0 63056,209,正常值
<0.03
临床意义
增高:地中海贫血,镰状红细胞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和3岁以内幼儿。,,,0.0.0.0 63057,209,正常值
0.0178~0.0270
临床意义
增加:轻型β-地中海贫血轻度增高,平均5.1%(3~8%),重型β-地中海贫血者正常,增高或降低,但hba明显下降。巨幼细胞性贫血及某些不稳定血红蛋白病。 降低:缺铁性贫血。 ,,,0.0.0.0 63058,209,缩写
aptt
正常值
35~45s
临床意义
延长:凝血因数ⅷ、ⅸ、xi、xii、ⅴ、ⅹ、凝血酶原、纤维蛋白原缺乏及有抗凝物质存在时。 缩短:凝血因数ⅷ及ⅴ增多,幼儿,dic高凝期,血小板增多症等。,,,0.0.0.0 63059,209,正常值
异常血红蛋白溶解度 hba 0.94 hbas 0.52 hbss 0.15 hbsc 0.40
临床意义
本试验用于鉴别异常血红蛋白。在各种hb中,以hbc的 溶解度最大,其他hb的溶解度各不相同,在电泳分析的帮助下可鉴别某些血红蛋白,并确定其含量。
,,,0.0.0.0 63060,209,正常值
阴性 (孵育24~48h后,仅轻度溶血,加入葡萄糖孵育时,溶血现象明显减轻甚至阻止溶血)
临床意义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时,溶血时间提前,程度加重,但可被葡萄糖纠正,ⅰ型先天性非球形红细胞性溶血,其自身溶血程度加重,加入葡萄糖和atp后可明显纠正;ⅱ型先天性非球形红细胞性贫血,其自身溶血加重,加入葡萄糖后仍不能纠正,只有加入足量atp时才可纠正。,,,0.0.0.0 63061,209,缩写
mchc
正常值
新生儿 0.40~0.48 儿童 0.34~0.41 成人 0.32~0.36
临床意义
单纯小细胞性贫血时mchc基本正常,小细胞性低色素性贫血低于正常,大细胞性贫血及正常细胞性基本正常或增高。,,,0.0.0.0 63062,209,正常值
正常红细胞经wright染色后呈淡红色,直径6~9μm, 厚约2μm,呈双凹盘状,中央染色略淡。
临床意义
巨红细胞:细胞大,深染,厚度增加。见于恶性贫血,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妊娠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红白血病,恶性肿瘤,肝病,胃切除术后等。 低色素性小红细胞:红细胞小,涂片染色淡。见于缺铁性贫血,地中海贫血,铁粒幼细胞性贫血及其他铁利用障碍性贫血等。 球形红细胞:直径变小,厚度增加,染色较深,中央淡染区消失。见于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可占全部红细胞的0.3(30%)以上。烧伤,感染及中毒等。 椭圆形红细胞:呈椭圆形、卵圆形或腊肠状,见于遗传性椭圆形红细胞增多症,巨幼细胞性贫血及某些溶血性贫血等。 镰形红细胞:两端尖锐狭长,似镰刀。见于镰形细胞性贫血,红细胞含血红蛋白s者缺氧时(红细胞镰变)等。 靶形红细胞:染色浅,但中央部分深染,似靶标。见于地中海贫血,血红蛋白e病,血红蛋白c病等。 棘形红细胞:红细胞表面有伪足状突起,细胞本身大小正常。见于先天性β-脂蛋白缺乏症,慢性肝病及某些溶血性贫血。 口形红细胞:红细胞中央淡染区为一条长孔,似口,口形红细胞比例〉0.04(4%),见于遗传性口形细胞增多症,肝病及由于细胞膜通透性增加所致的溶血性贫血。 皱缩红细胞:外形不规则,边缘有刺状突起。见于尿毒症,急性铅中毒及恶性肿瘤等。 泪滴状红细胞:呈泪滴状或梨形。见于骨髓纤维化。 多染性红细胞:呈灰红或浅灰红色。见于溶血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及其他增生性贫血。 点彩红细胞:红细胞内有精细不一的深蓝色颗粒。点彩红细胞增多见于铅、铋、银、汞或苯胺中毒,恶性贫血,白血病治疗后等。 含染色质小体或环状体红细胞:见于地中海贫血,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恶性贫血及脾切除后。 有核红细胞:见于新生儿,溶血性贫血,失血性贫血,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红血病及心肺疾病
,,,0.0.0.0 63063,209,正常值
0~1:10
临床意义
增高:冷凝集素综合征显著增加(可达2.6×10的7次方)。支原体肺炎(于病程第二周可达1±32,4周达高峰,6周后下降或消失,动态测定凝集素价增长4倍以上)。流行性感冒、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勾虫病、肝硬变及个别正常人亦可轻度升高,但效价一般在1:10以下。
,,,0.0.0.0 63064,209,正常值
以蛋白计400~900mg/l 以酪氨酸计20~50 mg/l
临床意义
增高:见于急性炎症、风湿症、结缔组织病及恶性肿瘤。 降低:见于肝炎、肝硬变、垂体和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0.0.0.0 63065,209,"正常值 

  14.6~72.8nmol/L

  临床意义 

  维生素B6包括比哆醇、比哆醛和比哆胺三种存在形式。 降低:慢性乙醇中毒,营养不良,尿毒症,小儿惊厥,吸收不良综合征,妊娠,糖尿病(尤其是妊娠糖尿病),应用青酶胺、左旋多巴、乙醇、异烟肼及口服避孕药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