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10-02-26 19:37浏览:
次
CEA是指癌胚抗原,是一种富含多糖的蛋白复合物。胎儿早期的消化管及某些组织均含有合成CEA的能力,但孕六个月以后含量逐渐减少,出生后含量极低。但在某些恶性肿瘤患者的血清中又可发现其含量有异常升高。它对肿瘤的诊断预后复发判定有意义。它明显增高见于90%的胰腺癌、70%的肺癌、60%的乳腺癌患者。一般病情好转时,CEA浓度下降,病情加重时可升高。此外,结肠炎、胰腺炎、肝脏疾病、肺气肿、及支气管哮喘等也常见轻度升高
CEA属于非器官特异性肿瘤相关抗原,分泌CEA的肿瘤大多位于空腔脏器,如胃肠道、呼吸道、泌尿道等。正常情况下CEA经胃肠道代谢,而肿瘤状态时的CEA则进入血和淋巴循环,引起血清CEA异常增高,使上述各种肿瘤患者的血清CEA均有增高。在临床上,当CEA大于60μg/L时,可见于结肠癌、直肠癌、胃癌和肺癌。CEA值升高,表明有病变残存或进展。如肺癌、乳腺癌、膀胱癌和卵巢癌患者血清CEA量会明显升高,大多显示为肿瘤浸润,其中约70%为转移性癌。一般来说,手术切除后6周,CEA水平恢复正常,否则提示有残存肿瘤,若CEA浓度持续不断升高,或其数值超过正常5-6倍者均提示预后不良。连续随访定量检测血清CEA含量,对肿瘤病情判断更具有意义。
除血液之外,其它生物液体,如胰液和胆汁内CEA定量可用于诊断胰腺或胆道癌;浆液性渗出液的CEA定量可作为细胞学检查的辅助手段;尿液CEA定量可作为判断膀胱癌预后的参考。血清CEA定量结合甲状腺降钙素测定,有助于甲状腺髓样癌的诊断和复发的估计。
癌胚抗原(CEA)一度被认为是消化道癌肿尤其是结肠癌的特异性免疫学表现。但以后发现某些良性疾患尤其是肝病时,循环内CEA也常升高,故认为其特异性不强。⑴原发性肝癌时血清CEA常升高;各种原发癌(特殊是结肠、肺和乳房)肝转移时,CEA水平较无肝转移者为高,近年研究发现各种来源的肝转移性癌肿组织内均有大量CEA存在。⑵良性肝病也常有CEA升高,一般为2.5~5毫微克/毫升,罕有超过10毫微克/毫升者,在各种肝病中,以酒精性肝病时升高者最多,特殊是伴有活动性肝细胞损害病例;胆道疾患时血清CEA也可升高。
肝病时血清CEA升高的原理和临床意义。目前认为,正常肠粘膜和有炎症、癌肿的肠粘膜均能产生CEA。肝损害时,肝对血循环中CEA的摄取和降解能力减低,血清CEA即升高;如病人系肠癌伴肝转移,则一方面CEA产生增多,另一方面被癌肿损害的肝不能摄取、降解CEA,则血清CEA更加升高。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血清CEA浓度反映了肝功能状态,肝病时如血清CEA升高,反映肝功能不良;如癌肿病人CEA明显升高,应疑及肝内转移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