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化学检查 > 文章内容

胸部MRI诊断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09-11-12 22:17浏览:

MRI诊断

近年来随着MRI设备及检查技术的提高,MRI已逐渐应用于胸部疾病的诊断。由于胸部具有良好自然对比,通过传统的X线和CT检查,大部疾病可确诊。但MRI对纵隔、心与大血管及胸壁病变的诊断有其独特的长处。由于肺实质内含有大量气体,其磁共振信号强度极低,又因MRI检查时间长,呼吸及心脏搏动可以在肺内产生伪影,故MRI对肺实质病变检查效果较差。

(一)检查方法 胸部MRI检查常取仰卧位,用体部线圈,层厚7~10mm。矩阵256×128。采用自旋回波序列。常规做T1WI横断面及冠状面成像和T2WI横断面成像。必要时可做T1WI矢状面成像。采用的检查参数,因机器类型而不同。胸部扫描时,要尽量缩短脉冲间隔时间(TR)以减少心脏搏动和呼吸运动产生的伪影。多用T1WI,TR为200~500ms;(自旋回波时间)TE为15~30ms。在鉴别某些肿瘤性质时采用T2WI,TR为1500~2000ms,TE为60~120ms。MRI检查时间长,有些患者会产生恐惊感,检查前应作好解释,使患者保持检查位置而不移动。为减少心跳造成的伪影,可专心搏门控技术,利用心电图作为激发方式,每一R波顶峰时开始激发,R-R波间期即为TR,这样每次激发都使心脏在相同的运动相位上,以获得边缘更加清晰的图像。为减少呼吸造成的伪影,可训练患者减少呼吸运动或采用呼吸门控技术。

(二)正常胸部组织的信号特征 不同的组织具有不同的质子密度,不同的弛豫时间(T1和T2)、不同的运动速度。当使用不同的TR和TE的脉冲序列时,就产生不同组织的信号强度,在MRI上就表现为不同的亮度(表3-1-2)。

组织

T1WI

T2WI

脂肪

肌肉

骨皮质

骨髓

钙化

肺组织

流动血液

灰黑

灰白

灰黑

 


图3-1-38 纵隔轴位MRI(心搏门控)

显示大血管与气管的关系

在正常胸部MRI上,胸壁因有皮下脂肪,在T1WI、T2WI上均表现为高信号强度(白影)。而胸壁内的血管则表现为流空低信号强度(黑影)管状影。肌肉则表现为中等信号强度(灰黑影)。肋骨皮质为低信号强度影像(黑),而其内的骨髓则为高信号强度影像(白)。两侧肺组织为极低信号强度影像(黑)。纵隔内的脂肪组织在T1、T2WI上均为高信号强度的(白影),而气管与大血管等均为低信号强度的(黑)管道。分布于纵隔内的淋巴结在T1、T2WI上均为中等信号强度影像(灰)(图3-1-38、39)。

 

图3-1-39 正常胸部斜矢状位

MRI显示胸主动脉全程

AA升主动脉 DA降主动脉,

▲左颈总动脉 ↑左锁骨下动脉

(三)纵隔病变 MRI可以清晰显示纵隔肿瘤的部位、范围,特别是肿瘤与大血管的关系以及邻近器官是否受侵。有助于肿瘤的定位、定性以及判断手术切除肿瘤的可能性、肿瘤的分期和治疗选择。还可鉴别是囊性还是实性肿物。根据肿瘤的形态、边缘是否规整、是否侵及邻近组织,还可判断肿瘤的良、恶性。对纵隔内血管性与非血管性肿物的鉴别,无需增强即比较轻易确诊。
纵隔实性占位病变的MRI表现:纵隔内实性占位病变多数在T1WI上,其信号强度稍高于正常肌肉组织,而在T2WI上其信号强度有所增高。脂肪瘤在T1、T2WI上均呈高信号强度。畸胎瘤因其中含有脂肪、骨骼及钙化,故在T1、T2WI上出现反映脂肪组织的高信号强度和反映骨骼和钙化的极低信号强度。实性肿瘤内发生变性坏死时,则影像信号不均匀,坏死区于T1WI上为低信号强度区,在T2WI上信号明显增强。

纵隔内囊性占位病变的MRI表现:囊性占位病变的MRI信号特点取决于囊肿成分,如囊肿内含浆液时则表现为水的信号特点,在T1WI上呈均匀的低信号强度,T2WI上呈均匀的明显高信号强度。如囊肿内含蛋白丰富的粘液或胆固醇结晶及出血时,则在T1WI上即表现为高信号强度(图3-1-40)。

图3-1-40 胸内甲状腺肿MRI

T1WI显示上纵隔前部椭圆形中等信号强度肿块,气管及周围血管移位

B.T2WI,肿块信号强度明显增强,高于周围脂肪信号

图3-1-41 纵隔淋巴结增大MRI

T1WI显示纵隔内多个淋巴结(↑)呈中等信号强度

其周围脂肪呈高信号强度

AA 升主动脉 DA 降主动脉

纵隔淋巴结增大:MRI对纵隔增大淋巴结的检出率与CT相似,其优点在于无需增强即可辩别血管横断面与增大的淋巴结。无信号的是血管断面,有信号的为增大的淋巴结。增大的淋巴结在T1WI上为较肌肉稍高的信号强度,在T2WI上信号强度较肌肉增高明显,但低于周围的脂肪信号强度。MRI在鉴别良、恶性增大淋巴结方面主要根据淋巴结的大小、形态。直径超过1.5cm或数个淋巴结融合成团块者多考虑为恶性。有作者报道恶性淋巴结在T1WI上其信号强度较良性者低,而炎症性增大淋巴结在T2WI上其信号强度较恶性者增高明显。MRI不足之处在于难以检出淋巴结内钙化,而淋巴结内钙化常提示其为良性(图3-1-41)。

(四)肺癌 磁共振诊断肺癌的优点是:①可从多个方位观察病变,有利于立体的了解肿瘤的毗邻关系及病变的确切范围;②无需做造影增强即可正确评价肿瘤与血管的关系和侵犯程度以及淋巴结转移情况。对肿瘤切除可能性的评估价值较大。

1.中心型肺癌 表现为纵隔旁肺门区肿块,病变界限清楚。肺段以上支气管可见狭窄或中断,可伴有肺叶或肺段不张或阻塞性肺炎。在T1WI上,肿瘤、肺不张以及阻塞性肺炎的信号强度无明显差别,与肌肉信号强度(灰)相似,但在T2WI上则瘤体信号略高于肺不张或阻塞性炎症,有时瘤体与肺不张间有纤细的低信号带相隔。

2.周围型肺癌 表现为肺野内圆或椭圆形肿块,病变轮廓可有分叶或毛剌,肿块之信号强度与中心型肺癌相似。当肿块中心发生液化坏死或形成癌性空洞时,则坏死区在T1WI上表现为低信号强度,而在T2WI上表现为明显的高信号区。对肺内小的癌结节由于MRI扫描时间长,受呼吸运动影向,分辨力不如CT。

3.肺尖癌MRI检查可采用小视野表面线圈直接作肺尖局部矢状或冠状位扫描。可从多个方向观察肿瘤及其与邻近组织的关系。T1WI上肿瘤与周围肌肉信号强度相似,T2WI上肿瘤呈高信号明显高于肌肉组织。当锁骨下动脉被肿瘤包绕时,可在高信号的肿瘤内看到低信号的血管,当肿瘤侵及肋骨或椎体时,则T1WI上骨内高信号的骨髓为低信号的肿瘤所代替。

4.肿瘤转移表现 肺癌可以直接侵犯邻近器官和组织,发生肺门及纵隔内淋巴结转移,也可发生胸膜转移产生胸水以及远处转移。MRI可显示肿瘤对心包、胸壁及纵隔的侵犯。正常心包表现为低信号强度的薄环,当肿瘤侵及心包时则肿瘤与心脏间低信号薄环消失。正常T1WI上胸膜外脂肪显示为高信号,如果肿瘤的低信号出现于胸膜外脂肪的高信号中,说明胸膜已被肿瘤侵犯。在T2WI上肿瘤为高信号,胸壁肌肉为低信号,如在胸壁肌肉低信号中出现肿瘤的高信号,则说明胸壁肌肉受累。T1WI上显示为高信号的脂肪如被中等信号的肿瘤所代替,是纵隔受累的表现。在自旋回波序列中血管内流动的血液显示为低信号,如在血管内壁上出现内凸的中等或高信号区,说明血管壁受累。如在血管腔内出现高于血液的异常信号,提示血栓或瘤栓形成。发生胸腔积液时表现为沿胸壁分布的月牙形或大片均匀的异常信号,T1WI上呈均匀的低信号强度,T2WI上呈均匀的高信号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