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化学检查 > 文章内容

肿瘤的影像学诊断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09-08-03 17:39浏览:

肿瘤的影像学诊断
1、 CT扫描及其适应症

X线计算机断层像就简称CT。

CT检查的指征分为颅脑、颈、纵隔、肺、胸壁、经皮穿刺活检、心脏、大血管、脊椎、后腹膜腔、腹膜、肝、胆囊、胆道、脾、胰腺、肾、肾上腺、胃、肠道、子宫及输卵管、膀胱、骨盆、肌肉、骨骼系统、计划治疗和随诊、异物定位等。

按病变来说,CT最适合于查明占位行病变。例如肿瘤、增大的淋巴结、血肿、脓肿和肉芽肿等。对于这些病变CT可以查明其大小、形态、数目和侵犯的范围。对于某些器官的癌肿,CT可以决定其分期和手术切除的可能性。

在某些情况下,CT能区别病变的病理特性。如实性、囊性、血管性、炎性、钙化或骨化、脂肪等。

CT还可以用于查明一些先天性异常、退行性病变、手术后变化等。

CT扫描应优先用于颅脑和腹部;其次是脊髓、脊椎、盆腔及胸部。在腹部(尤其是胆囊)和盆腔疾病的患者中,超声应视为首选的检查方法。经过超声检查的筛选,凡诊断不明确的病例应进行CT扫描检查。实际上不同器官和不同疾病的CT指征也大不相同。以肝脏为例,肝脏和肾脏肿瘤必须做CT检查,而炎症则不需要。在胆系,梗阻性黄疸和胆系肿瘤需进行CT检查,而胆结石和胆囊炎应以超声为主要和首选检查方法。

2、 磁共振(MRI)及其应用

磁共振(MRI)的适应症,总的来讲,MRI成像在显示中枢神经系统病变比X线及CT要好,X线及CT诊断腹部疾病的能力较强。

磁共振检查的适应症:中枢神经系统在磁共振这受骨质伪影干扰小,同时中枢神经系统位置相对固定,不受呼吸、心跳、胃肠蠕动及血管搏动的影响,运动伪影少。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器质性病变往往都有相应的磁共振特征,有形态改变,也有信号改变,大多数病变可做出定性与定位诊断,明显优于CT。临床上例如脊髓与脊椎病变。脑血管疾病。感染与炎症。对脑部退行性病变和脑白质病变能做出显示和诊断。颅脑肿瘤。MRI对脑室与蛛网膜下腔病变很敏感。在脑外伤的诊断方面,脑挫伤后的软化与脑出血灶在MRI上清楚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