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中医特色 > 文章内容

水分穴:通调水道、理气止痛

作者:中华医学网发布时间:2018-06-14 17:50浏览:

 水分穴,人体穴位,别名:中守穴,中管穴,分水穴。为任脉上的重要穴位之一,注治腹泻等疾病。大部分循任脉向下流行,小部分散于任脉之外。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
 
  【腧穴释义】
 
  水分。水,地部水液也。分,分开也。该穴名意指任脉的冷降水液在此分流。本穴物质神阙穴传来的冷降经水及下脘穴传来的地部经水,至本穴后,经水循地部分流而散,故而得名。分水名意与该穴同。
 
  【取穴位置】
 
  水分穴位于人体的中腹部,肚脐上一指宽处(即拇指的宽度)。
 
  【穴位解剖】
 
  在腹白线上,深部为小肠;有腹壁下动脉、静脉分支,腹壁下动、静脉分支;布有第八、九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内侧支。
 
  【功能主治】
 
  功能:通调水道、理气止痛。
 
  主治:水肿,小便不通,腹泄,腹痛,反胃,吐食。
 
  【穴位配伍】
 
  配天枢穴、地机穴治腹水;
 
  配内关穴治反胃呕吐;
 
  配中封穴、曲泉穴治脐痛;
 
  配脾俞穴、三阴交穴治浮肿。
 
  【临床运用】
 
  现今常用于治疗腹痛,腹胀,肠鸣,泄泻,翻胃,水肿,小儿陷囟,腰脊强急。
 
  【日常保健】
 
  揉揉水分穴能起到健脾胃理气、消除积滞的作用。这个穴位在肚脐正上方约一指宽处,用指腹以画圆方式按压,以出现酸胀感为宜,每次15下,每天按2~3次。
 
  水分穴为任脉上的重要穴位之一,有分流水湿的作用,按压可治疗寒湿引起的腹胀、肠鸣、腹泻。消化不良、气滞引起的便秘,也可按此穴,可通调水道、行气消胀,促进代谢和排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