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中医特色 > 文章内容

手三里穴:润化脾燥

作者:中华医学网发布时间:2018-06-14 17:49浏览:

 定位方法:取此穴位时应让患者采用正坐,侧腕,伸直前臂,曲肘的取穴姿势,手三里穴位于前臂,手肘弯曲处向前3指幅,在阳溪与曲池连线上,用手按就痛之处。
 
  手三里穴的主治病症为:指压手三里对精神镇定有效,可治疗精神性阳痿;此外,对齿痛、喉肿也很有效。该穴为人体手阳明大肠经上的重要穴道之一。
 
  〖穴位取穴法〗位于前臂背面桡侧,当阳穴溪穴与曲池穴连线上,肘横纹下2寸处。
 
  〖解剖〗肌肉、神经同下廉穴,血管为桡返动脉的分支。
 
  〖主治疾病〗牙痛颊肿,上肢不遂,腹痛,腹泻。
 
  〖人体穴位配伍〗配曲池穴治上肢不遂。
 
  〖刺灸法〗直刺0.8~1.2寸。
 
  〖别名〗三里穴,鬼邪穴,上三里穴。
 
  〖穴义〗大肠经浊气在此降地并覆盖较大的范围。
 
  〖名解〗
 
  (1)手三里。手,指穴所在部位为手部。三里,指穴内气血物质所覆盖的范围。
 
  该穴名意指大肠经冷降的浊气在此覆盖较大的范围。本穴物质由上廉穴传来,上廉穴的水湿云气化雨而降,在该穴处覆盖的范围如三里之广,故名。三里、上三里之名意与此穴同。
 
  (2)鬼邪穴。鬼,与神相对,指本穴的气血物质所处为地部。邪,指邪气。鬼邪名意指穴内物质为地部的水湿。
 
  本穴物质为大肠经经气中浊降于地的经水,脾土受之,脾土喜燥而不喜湿,今受之水湿,实为受邪之害,故名鬼邪。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之下部的水湿云气和地部之水。
 
  〖运行规律〗天部的水湿云气沉降于地,地部的水液一部分渗入脾土之中,一部分气化上行曲池穴。
 
  〖功能作用〗润化脾燥,生发脾气。
 
  〖治法〗寒盛则补之或点刺出血,湿盛则泻之,热盛则泻针出气或凉药水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