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华医学网
发布时间:2022-03-10 07:26浏览:
次
有研究显示,1型糖尿病青少年患者中,牙龈炎、牙周病的发病可发生在视网膜病变的早期阶段,先于其他几种并发症出现。2型糖尿病患者更容易出现牙周骨质破坏。现在认为,牙周组织也是易受高血糖损害的靶器官之一,故牙周病被称为糖尿病的第六并发症。
什么是牙周病
牙周病指的是支持牙齿的组织——牙龈、牙周膜及牙槽骨的慢性破坏性、进行性疾病。主要包括牙龈炎、牙周炎、牙周变形,牙周萎缩等。
主要的症状可表现为:牙龈充血、水肿、出血、牙龈沟可见脓性分泌物,牙齿不同程度松动、摇摆、甚至脱落,局部胀痛、口臭、咀嚼乏力,部分患者,尤其是女性,牙齿不但松动,还移位、伸长、倾斜,牙龈退缩,牙根暴露,出现牙本质过敏,牙槽骨吸收,口唇接着内收而凹陷等。牙周病既危害健康、降低生活质量,又可能丑化口型、扭曲正常容貌。
糖友为何好发牙周病
(1)糖友血糖高、血流迟缓,容易出现微循环障碍,从而造成牙周组织缺氧,有利于细菌及毒素的侵袭,同时免疫防御功能又相对较低,不能及时清除病原微生物、修复受损组织。
(2)糖尿病患者口腔内水分减少,自洁效率下降,唾液、龈沟液中葡萄糖浓度升高,易致病菌生长繁殖。
(3)高血糖抑制牙周组织中成骨细胞活性,使骨质疏松发生率增高、口腔骨密度降低。
由此可见,细菌易感、易繁殖以及牙周组织本身较脆弱三大原因,造成糖友易患牙周病。
怎么防治牙周病
(1)重视口腔卫生,早晚正确刷牙、餐后彻底漱口;患牙周病迁延不愈的中青年人群,应筛查是否存在糖尿病,早查早治。
(2)确诊糖尿病的糖友,应每3~6个月去医院检查一次口腔,根据医生的建议清除菌斑、牙石,修复缺牙,调整咬合关系,处理食物嵌塞等。
(3)吃蔬菜、粗杂粮等高纤维素食物时,要尽量切细、磨碎、煮透,减轻口腔和其他消化器官的负担。
(4)已有牙周病的患者应加强血糖监测,并积极治疗牙周病。治疗结束仍须坚持口腔保洁和锻炼,如牙龈按摩等,以改善咀嚼肌咬合力、刺激牙根及牙糟骨,增加其骨密度。
尽管牙周病是糖尿病的第六并发症,然而很多糖友却对其并不熟悉,大家要加强重视牙周病,在防治糖尿病及其心、脑、肾、眼、足并发症的同时,也要做好牙周病的防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