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华医学网
发布时间:2022-02-07 07:23浏览:
次
今年37岁的李明,发现糖尿病已经3年了,一直在服用降糖药物,但平时基本不测血糖,最近发现看东西越来越模糊。经过到医院进行的一系列检查后得知,自己已经患了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以下简称糖网),眼科主任告诉她,需要尽快进行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随后她进行了血糖检测,结果显示餐后血糖达到15.2mmol/L,内科医生首先对她进行了降糖药物的调整,后进行了手术治疗。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有关流行病学:
1.20年糖尿病病程对于一星或者~80%二星患者均会发生眼底糖网的改变
2.欧美糖网占致盲眼病的15-17%
3.Yau等对22896患者统计结果显示,糖网发生率在35%左右;PDR-增殖性糖网和DMO--糖网黄斑水肿发生率在7%左右
4.DMO比PDR对视力的损伤更为严重,而且缺少有效的治疗手段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而有的糖尿病人却血糖没有控制好发生了视网膜病变,结果导致视力受损,眼底其实就是视网膜,在临床实践中,有许多疾病都能在眼底表现出来,如糖尿病,高血压,肾病,颈动脉狭窄等,而糖尿病引发的眼底病变更是最为多见,所以糖尿病人防眼底病变刻不容缓!
一、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检查
1、视力
视力是糖尿病眼病的检查必看的一部分,虽然视力的好坏不能完全说明糖尿病对眼睛的损害程度,但它却可直观地反映出糖尿病人血糖的控制好坏。
2、裂隙灯显微镜
随着糖尿病眼病病程的延长及血糖控制不佳,眼内往往出现一些细微的变化,如糖尿病性白内障的初期,虹膜红变症的初期,这些细微的变化则需用裂隙灯显微镜检查才可见到。
3、眼底荧光血管造影
方法是把能发出荧光的物质注入被检者静脉血管中,循环至眼底血管,经眼底照相机观察眼底循环的动态过程。主要适用于视网膜血管性疾病、黄斑病变、视神经病变等的诊断和手术前的评估。
4、电生理检查
如VEP、ERG检查,可提供视神经、视网膜一些生理状况,为糖尿病白内障的手术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5、B超检查
B超对于眼前节混浊窥不清眼底时特别有用,它可以诊断出玻璃体有无混浊或积血,有无机化条索及视网膜脱离,这些都是常用的糖尿病眼病的检查方法。
二、糖尿病底病变怎么预防?
高血糖
高血糖是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糖尿病发病机制的中心环节是高血糖症及其引起组织缺氧发生的一系列改变。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HbA1c)浓度的水平与DR的发生有直接关系。有研究表明,空腹血糖≥11.1mmol/L较其≤7.0mmol/L的DR危险度增加了374倍。
高血压
高血压病是另一重要的DR危险因素,糖尿病及高血压病均可造成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引起微循环障碍,两者合并时视网膜受到双重损害,高血压对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发生和发展起促进作用,有研究表明,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DR发生率较单纯糖尿病显著增高。
血脂紊乱
DR患者血清中三酰甘油、总胆固醇、脂蛋白(α)及低密度脂蛋白均较单纯糖尿病增高,而高密度脂蛋白较单纯糖尿病降低,预示着上述因素的变化与DR发生有关,是其危险因素。
蛋白尿
尿微量白蛋白也是DR发生的危险因素。有研究报道尿白蛋白与尿肌酐比的异常与DR的发生和严重程度有关,DR的严重程度可随尿微量白蛋白的增高而加重,尿白蛋白及尿肌酐比异常被认为是微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异常的表现,并且会加速微血管的病变。
长病程
大量流行病学资料表明长病程为DR的危险因素之一,国内的研究显示病程≤4年,DR患病率为22.78%;4~10年,患病率为42.47%;10年以上,患病率为65.28%。随着病程延长,DR患病率逐渐增高。
其他
除了上述主要因素外,遗传,不良生活方式,如吸烟、饮酒,也与DR的发生发展有关。
三、糖尿病防治视网膜病变的生活细节
1、户外锻炼适应保护眼睛。强烈的阳光,应戴防护眼镜,避免长时间暴露在强光照射的环境,避免阳光视网膜。冬季户外活动也应注意保护眼睛,避免雪紫外线损伤视网膜,造成所谓的“雪盲”。
2、避免剧烈运动。喜欢跑步,玩,不适合糖尿病眼病患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分为增殖期,视盘或视网膜新生血管壁薄和脆弱,容易在各种因素作用下的破裂和出血。当头部的振动过大或长时间剧烈运动,玻璃体视网膜增大,牵引网,引起视力下降或轻,给病人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害。
3、选择合适的锻炼场地。不论是何种眼病,通常都会造成视力的减退。因此,在选择运动场地时,要求地面尽量平坦,没有较大的起伏落差,光线要充足,建议有条件的患者,在室内健身器械上锻炼,以免发生摔倒等意外事件,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可选择的运动器械如跑步机、空气自行车等。
4、注意眼睛保健,避免引起眼压升高的运动。如举重物、蹲马步等这些运动项目,均不适合糖尿病眼病患者。此外,还应避免头部低于腰部水平线以下的各种活动,如系鞋带、俯卧撑、倒立等。
最后,糖尿病患者必须在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的前提下,制定合理的运动锻炼计划,以增强心脏负荷,提高机体素质,从本质上降低糖尿病的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同时还要定期看医生和体检,这也是防眼底病变等并发症的必要方法。